#皮膚癌

被蚊子叮「抹大蒜泥」可止癢?醫列正確止癢法:只需沖洗冰敷即可

被蚊子叮「抹大蒜泥」可止癢?醫列正確止癢法:只需沖洗冰敷即可#皮膚癌

日前一名中年婦女因蚊蟲叮咬,搔癢難耐,除了持續搔抓以外,還將大蒜搗成泥塗抹在叮咬處,進而引起極度疼痛與不適。就醫時患部已呈現紅腫發炎的狀態,且有局部性細菌感染潰瘍,險些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經傷口護理、藥物治療後才逐步好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蚊蟲叮咬的舒緩方法。

北市聯醫推動北竿鄉全人整合照護方案 AI心電圖檢測心血管健康 將智慧醫療帶入離島

北市聯醫推動北竿鄉全人整合照護方案 AI心電圖檢測心血管健康 將智慧醫療帶入離島#皮膚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近日派遣專業醫護團隊前往連江縣北竿鄉,為先前心電圖篩檢結果異常的居民進行進一步AI心電圖檢測。透過人工智慧輔助判讀,分析個人心臟年齡與功能指標,預測近期是否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期能及早介入、避免憾事發生。 自114年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承接北竿鄉「全民健康保險偏鄉地區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計畫」,結合家戶訪查與AIOT(智慧聯網)心電圖設備進行在地健康篩檢,共發現23位居民具心電圖異常情形。本次由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臟內科江碩儒副院長率隊進駐北竿,進行AI輔助分析與臨床評估,結果顯示其中6位居民具中高風險心血管疾病潛勢,均為三高或心臟功能不全個案,後續將由個案管理師持續追蹤與轉介治療。 江碩儒副院長指出,心血管疾病為常見且可能急性致命的病症,導入AI技術進行初步大規模篩檢,可有效提升風險辨識效率,協助居民提早發現潛在病變並即時處置。 除心血管防治外,北竿地區因氣候與地理因素,居民長期暴露於強烈紫外線下,皮膚癌風險相對提高。北市聯醫同步為134位65歲以上長者提供皮膚癌篩檢服務,初步發現32位疑似異常個案,並由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親自協助進行進一步切片檢查與診斷。 李孟穗主任表示,許多長者缺乏防曬習慣,且容易忽略皮膚色斑變化,此次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病灶,透過切片檢查即時診斷,提升皮膚癌治癒率。 北市聯醫總院長王智弘表示,北竿全人整合照護計畫旨在強化離島地區健康照護可近性,整合社區資源、健康監測與個別化照護模式,並積極導入智慧科技與遠距醫療,克服地理與人力限制,全面提升當地診療效率與疾病預防成效,實踐健康照護零距離的目標。 圖/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臟內科江碩儒副院長利用AI心電圖至北竿為民眾診療。 圖/北市聯醫透過AI心電圖檢測心北竿居民心血管健康,將智慧醫療帶入離島。 圖/北市聯醫推動北竿鄉全人整合照護計畫,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李孟穗主任為北竿居民長者進行皮膚癌篩檢後的切片處置。

手腳出現不明瘀青要小心!醫揪「肢端黑色素瘤」癌細胞恐迅速轉移

手腳出現不明瘀青要小心!醫揪「肢端黑色素瘤」癌細胞恐迅速轉移#皮膚癌

76歲林先生發現右腳大拇指有一小塊深黑色痕跡,原以為是意外撞傷所致的瘀青,但黑色痕跡卻有擴大趨勢。後續,林先生至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就診,經皮膚鏡、皮膚切片病理檢查發現,林先生患有「肢端黑色素瘤」,需透過廣泛切除病灶阻斷腫瘤生長以避免轉移,遂轉至整形外科進行截肢評估,術後林先生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

臉上為什麼會長斑?雀斑、曬斑、老人斑⋯醫揭「7種原因」當心癌變

臉上為什麼會長斑?雀斑、曬斑、老人斑⋯醫揭「7種原因」當心癌變#皮膚癌

53歲莊女士因臉部近年來反覆出現斑點,曾接受過多次雷射治療,但效果不佳,斑點常復發且逐漸擴大。至皮膚與美容醫學中心求診,透過臨床檢查與皮膚鏡觀察,再結合皮膚分析儀器輔助檢測後,接受切片檢查,最終確診為基底細胞癌,因即時發現,後續成功安排手術完全切除。醫師表示,這類皮膚癌不適合雷射治療,必須以手術切除,確保病灶完全移除,避免腫瘤進一步擴散。

黑色素瘤聞之色變?皮膚早期診斷、跨科合作治療大幅延長存活期

黑色素瘤聞之色變?皮膚早期診斷、跨科合作治療大幅延長存活期#皮膚癌

資深媒體人近日傳出罹患第四期黑色素瘤的消息,這是一種高度惡性且不易治療的皮膚癌 在台灣,黑色素瘤多發於60歲以上族群,其中約七成病灶集中在肢端部位,例如腳掌、手掌和指甲。 專家提醒,當皮膚出現異常的「黑斑」時,應提高警覺,特別是具有以下特徵的情況: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深淺不均或斑駁、直徑超過0.6公分,或伴隨隆起、增大等改變。一旦發現疑似病灶,建議至皮膚科尋求專業診療。 皮膚科醫師會進行初步檢查,或透過皮膚鏡、或逕行皮膚切片檢查。一旦確診為黑色素瘤,將根據分期擬定適合的治療計劃。 初期黑色素瘤通常可透過手術治療:術前,醫師會精確評估切除範圍,或以皮膚鏡、或以莫氏顯微手術降低復發風險。然而,若癌細胞已侵入深層組織,可能需進行前哨淋巴結檢查,一旦發現淋巴結轉移,醫師將進行淋巴結清除手術以移除受影響的淋巴結。 對於難以進行手術的患者,可以輔以放射線治療。在藥物治療方面,標靶治療針對特定基因突變,使用專門抑制腫瘤生長的藥物;免疫治療則利用抗體藥物啟動免疫系統,重新辨識並攻擊癌細胞,不僅延長患者存活期,還能顯著降低復發風險,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黑色素瘤的治療需要多科團隊合作,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於2023年聯合免疫暨腫瘤醫學會、核醫學學會及病理學會,共同發布黑色素瘤治療共識,聯合制定最適合台灣本土的治療策略,為醫師和患者提供更完整的指引。 透過醫患密切合作與多學科專業整合,黑色素瘤患者可望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存活率。也希望民眾提高警覺,早期發現可疑「黑斑」,提早診療,共同減少疾病威脅。 圖/台大醫院皮膚部 沈宜萱醫師

常曬太陽小心皮膚癌!林靜芸揪「基底細胞癌」4大特徵:別誤認痘疤

常曬太陽小心皮膚癌!林靜芸揪「基底細胞癌」4大特徵:別誤認痘疤#皮膚癌

53歲的黃太太鼻翼有個小疙瘩,她認為是年輕時留下來的痘疤,之前疫情戴口罩沒有注意,脫掉口罩發現疙瘩隆起變大,塗痘痘藥膏無法消除,洗臉曾經流血。黃太太去看皮膚科,醫師懷疑是皮膚癌,建議找整形外科處理,黃太太一聽到皮膚癌,整個人差點沒暈過去,她心想如果是癌症,她不要治療⋯

一出身「長滿黑斑」醫宣判沒救⋯他用身體做生死教育:坦然接受新的自己

一出身「長滿黑斑」醫宣判沒救⋯他用身體做生死教育:坦然接受新的自己#皮膚癌

皮膚癌患者陳偉霖一出生就斑點滿身,而且有些黑色點點被診斷為皮膚癌,甚至小時候不斷被醫生宣告過不了3歲⋯甚至家人很早就幫他買好納骨塔位,但他仍然選擇坦然面對。陳偉霖於《十年後我還在寫遺書》一書中,分享他的抗病歷程,透過另類的黑色幽默和自身經驗,提倡面對死亡的重要性。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