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30年裡,癌症治療的進步提高了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並使更多的人在接受治療後多年不再復發。這些挽救生命的治療方法雖然在治療癌症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有時會導致心血管循環系統出現問題,稱為心臟毒性。
過去的30年裡,癌症治療的進步提高了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並使更多的人在接受治療後多年不再復發。這些挽救生命的治療方法雖然在治療癌症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有時會導致心血管循環系統出現問題,稱為心臟毒性。
平日有抽菸習慣的55歲謝先生,近日因持續性胸痛被送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急診室。經12導程心電圖檢查,判斷為左心室側壁波段上升之急性心肌梗塞,合併心衰竭及肺水腫,立即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於完全阻塞的冠狀動脈實施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手術,在70分鐘內使阻塞冠狀動脈恢復血流。
心房顫動(Artrial fibrillation)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盛行率約2%,心臟科醫師指出,患者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想要預防中風發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固定服藥。
猝死昏倒的人中,約有7成是心臟原因所引起,又稱為「心因性猝死」,且不只長輩老人會發生,青壯年也需要特別留意!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呼籲,應注意4危險因子,做好2大預防方向,才能及時挽救生命。
60歲謝先生本身就有主動脈瓣膜逆流病史,近日更出現呼吸易喘、心律不整的症狀,檢查後發現為心衰竭;另有52歲劉女士為重度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病人,雖一直有服藥控制,但這半年來症狀加劇,只是簡單走幾步路就會喘,也無法好好躺著睡覺,與謝先生一樣出現心衰竭的情況。
長期睡眠不足會給全身健康帶來不好的影響,像是影響腦運作、讓人容易變胖、注意力不集中等,最近,一篇發表在《分子代謝》(Molecular metabolism)上的研究,則是發現,帶著沒睡飽的身體去做高強度運動,可能會使血液中,與心臟病風險有關的生化指標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風險。
常有病患因胸悶、心跳快,常常莫名其妙就發作,去大醫院心臟科檢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卻都檢查不出問題;又懷疑甲狀腺有問題,去新陳代謝科抽血、照超音波,也都沒問題,又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學會避免緊張、適度排解壓力,但是效果還是不佳。最後吃了胃藥,居然就好多了!到底怎麼回事呢?中醫師指出,造成這些小病小痛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胃心症後群」。
63歲曾女士是長期洗腎的病人,最近洗腎完總感到呼吸喘、心悸、雙腿水腫,以為是洗腎時體內多餘水分沒能順利排除,調整了透析脫水量,也嚴格控制平日飲水量,不適狀況卻沒改善。經腎臟科醫師檢查排除各種因素後,懷疑是心臟問題,請心臟內科醫師會診後,檢查發現原來是缺血性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