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心絞痛、呼吸不順「吃胃藥」竟痊癒?醫:可能是「胃心症候群」

心絞痛、呼吸不順「吃胃藥」竟痊癒?醫:可能是「胃心症候群」#心臟病

常有病患因胸悶、心跳快,常常莫名其妙就發作,去大醫院心臟科檢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卻都檢查不出問題;又懷疑甲狀腺有問題,去新陳代謝科抽血、照超音波,也都沒問題,又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學會避免緊張、適度排解壓力,但是效果還是不佳。最後吃了胃藥,居然就好多了!到底怎麼回事呢?中醫師指出,造成這些小病小痛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胃心症後群」。

洗腎後易喘心悸又水腫,竟是心臟缺血!醫:腎臟「這功能」已失調

洗腎後易喘心悸又水腫,竟是心臟缺血!醫:腎臟「這功能」已失調#心臟病

63歲曾女士是長期洗腎的病人,最近洗腎完總感到呼吸喘、心悸、雙腿水腫,以為是洗腎時體內多餘水分沒能順利排除,調整了透析脫水量,也嚴格控制平日飲水量,不適狀況卻沒改善。經腎臟科醫師檢查排除各種因素後,懷疑是心臟問題,請心臟內科醫師會診後,檢查發現原來是缺血性心臟病。

「心因性猝死」猛又急怎麼防?監測「心律不整」醫生比死神快一步

「心因性猝死」猛又急怎麼防?監測「心律不整」醫生比死神快一步#心臟病

近年在演藝圈就有不少由於心因性猝死的案例,例如藝人高以翔、黃鴻升等人,發生速度之快令親友震驚又難以接受。為避免這類悲劇發生在至親身上,衝擊日常生活,我們能事先做些什麼?《訂製你的無病生活》一書中說明,各種心因性猝死,在事前其實都能透過監測工具,觀察心律變化,提前治療並預防。以下為原書摘文:

名醫籲:善用你的「老人力」!拯救世界還能避免心臟病

名醫籲:善用你的「老人力」!拯救世界還能避免心臟病#心臟病

作者/林靜芸日本赤瀨川源平先生提出「老人力」的創思。這是一種逆轉思考,將健忘、囉唆、重覆等老人行為轉變為「老年人的力量」。《老人力》一書,書腰上寫著這些字:「通常人們說你老了,你很笨,或者你總是坐不住,但事實是:啊,我老頭子的力量一直很大,據說是這樣的,然後不知何故我對變老變得更加積極,而且覺得是件好事!」日本處處可見老人力,我去日本旅行時,有幾位老年工作者給我很深的印象。滿臉皺紋的年長服務生,一席話讓所有人振奮那次是在2月底大雨滂沱中,我們抵達熱海,目的是觀賞茶花,大寒加上大雨,此行似乎白來了。旅館負責接待的是穿著和服滿臉皺紋的年長女服務生,她跪在地上笑瞇瞇的說:「寒冷的氣候裏,各位貴賓遠道而來非常感謝,今天真是個好日子,庭院裏的樹木花草喝飽了水,心情很好,正期待與各位見面。」她的這些話語,讓每個人振奮起來,那趟旅行我們撐著傘,觀賞茶花,有紅的,有白的,每朵都美極了。有一品種叫作「王冠」,鑲嵌紅色邊緣的白色花瓣,圍著成叢的黃色花蕊,猶如王冠,最是尊貴。晚餐碰到那位「說好話」的服務生,她已經83歲,她說很高興能上班,讓旅人快樂會讓自己更快樂。日本千葉縣的高爾夫球場桿弟長期缺人,2007年全球金融風暴,縣內許多老人退休金縮水,健康也不佳。高爾夫球場索性聘雇老人桿弟,1場18洞的球,分前9洞及後9洞,由兩位老桿弟服務。老人揹球,還走路能運動,呼吸芬多精、與客人交談,還能賺薪水。我去過該球場,對於日本企業以老人力解決問題,也幫忙社會福利印象深刻。日本許多地方的嚮導是老年志工,他們介紹古蹟,講述歷史,虔誠的神情,讓人由衷地喜歡他的故鄉。我在東北角館賞楓時,一間武士屋敷的80歲導覽,有明顯失智症狀忘東忘西地。他已經領著團體走完一圈,結束前發現遺漏一個小部分,堅持全體重新再參觀一次,讓我們的旅程增添許多回憶。台灣也有默默奉獻的老人。72歲的楊媽媽原本在菜市場賣鹹酥雞,退休之後,每星期三自備材料到山中部落小學幫忙煮營養午餐。楊媽媽到校的日子,廚房飄出飯香,師生學習情緒高昂。看著學生吃得津津有味,楊媽媽比誰都高興。80歲的黃老師,退休之後得憂鬱症差點自殺;偶然的機會發現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有一個角落,雜草落葉特別多,老師準備掃把畚箕去清潔,與公園的松鼠,野鳥結交朋友,人生忽然有了意義。孤單會增加疾病風險「孤獨」或是「寂寞」指的是缺乏人際連結,它會讓人感到空虛,不被需要,沒有價值。孤獨會增加許多疾病(包括心臟病)的風險,英國甚至設有孤獨部;還派了大臣。很多老人抱怨孤獨、無聊、寂寞,責怪兒女無法陪伴。其實兒女有事要忙。老人也許衰弱,也許健忘,求人不如求己,運用自己的「老人力」去上班或作志工,不但有人作伴,能夠學習也能有成就感,改善生活品質,增進健康。(作者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全台公認的整形外科權威。現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如何預防心肌梗塞?用藥、保養重點一次看,醫圖解說明

如何預防心肌梗塞?用藥、保養重點一次看,醫圖解說明#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最近都覺得胃不太舒服。」50多歲的廖先生說,因為幾個月前在工作中突然感到胸痛,緊急送急診發現是心肌梗塞,於是立刻做心導管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並置放支架,出院後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排便是什麼顏色?」醫師警覺地問。「前幾天排便好像有點黑。」廖先生說。發生心肌梗塞後,患者必須接受1年的標準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也就是合併使用2種藥理機轉不同的抗血小板藥物,以達到降低血栓形成的機會。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何建德表示,其中一項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阿斯匹靈,比較容易造成腸胃道潰瘍,比較輕度是讓患者感到腹痛、腸胃道不適,比較嚴重就可能出現腸胃道出血而解出黑便。「形成血栓與出血的風險就像是天平的兩端,」何建德說,「治療期間必須定期追蹤,若有出血或腸胃不適等不良反應,便要適時調整藥物。」心肌梗塞後,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1年,有助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 ,何建德提醒,若感到不適,應盡快回診與醫師討論,切勿擅自停藥造成心肌梗塞復發。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要當心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很多,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包括年紀、男性、家族史等,相對而言,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抽菸、缺乏運動等則屬於可以調控之危險因子。何建德指出,如果沒有積極控制危險因子,身體各處的血管便容易產生動脈粥狀硬化,而漸漸狹窄,甚至阻塞。過多的膽固醇可能堆積在血管壁,引起發炎反應,形成血管斑塊,使動脈管徑變窄,何建德解釋,當血管斑塊破裂時,血小板會活化並聚集在破損的地方、形成血栓,逐漸擴大的血栓可能阻斷血流,當血栓阻斷心臟的冠狀動脈即造成心肌梗塞、阻斷腦部血管則會造成腦中風。缺氧的心肌細胞、腦細胞可能在短時間內壞死,而導致嚴重的後遺症,甚至危及性命。「動脈粥狀硬化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所以很容易被輕忽。很多患者的第1個症狀發生之時就是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何建德強調,「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皆會使動脈粥狀硬化變得更嚴重,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也必須主動檢查、積極治療,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搶救心臟,同時預防再復發!當冠狀動脈阻塞,心肌梗塞發作時,患者會感到胸痛、胸悶、頭暈、喘不過氣,胸口好像被重物壓住,胸痛可能往下巴、手臂延伸。出現症狀時,務必在第一時間就醫,分秒必爭!確定是心肌梗塞後,首先要嘗試恢復冠狀動脈之血液循環,何建德說,醫師會評估患者的狀況,使用心導管進行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或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越快恢復血流,才有機會減少心肌壞死。暢通血管恢復血流之後,危機尚未解除,因為冠狀血管可能再次阻塞,所以需要接續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形成。急性冠心症與冠狀動脈血栓有相當程度關聯,抗血栓藥物的使用為標準治療之建議,何建德表示,架設心臟支架的患者應於術後持續6個月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急性冠心病患者則應持續至少1年,有助降低再次發生心血管病的機會。當患者轉換為單一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後,若在服用阿斯匹靈一段時間後出現胃潰瘍、出血、解黑便等問題,請與醫師討論,可調整為較無腸胃道副作用的藥物,千萬不要擅自停藥。除了再次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很高之外,心肌梗塞常會導致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致命併發症,患者一定要遵照醫師指示,規則服藥。心血管疾病日常保養重點膽固醇是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的重要因子,大家要透過飲食控制、按時服藥將膽固醇控制達標,何建德說,低密度膽固醇(所謂的壞膽固醇)的控制標準會依照每個人的狀況來調整,一般民眾的壞膽固醇應該控制在130 mg/dL以下;具有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建議控制在100 mg/gL以下;若有心血管疾病更要控制到70 mg/dL,甚至55 mg/dL以下。「很多人在治療一段時間,膽固醇達標後,就會想要停藥,」何建德說,「停藥並非不行,但是高血脂就像糖尿病,並不是單純由飲食減少攝取即能保證達到良好控制,遺傳或所謂體質的影響絕不容忽視。因此,不管是使用藥物或非藥物治療,目的都是把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所以無論是生活方式調整、飲食控制、還是藥物治療,都建議在血脂達到理想控制之下仍繼續維持。」日常生活中,請把血壓、血糖、血脂控制達標,飲食方面要營養均衡、避免高脂飲食、鹽分攝取要適量,何建德鼓勵,維持規律運動、充足睡眠,也要戒菸、戒酒,盡量減少危險因子,才能避免心血管疾病惡化。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壯男突昏厥竟因「罕見症候群」醫:像心臟多1條電線

壯男突昏厥竟因「罕見症候群」醫:像心臟多1條電線#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8歲陳先生身體健壯,雖曾在健檢時被告知「心臟有問題」,但由於沒有不適症狀,因此並未積極就醫,持續維持跑步重訓等日常運動。然而,日前深夜在家中無預警昏厥,失去生命徵象,雖然家人在第一時間施行心肺復甦術並通報119,但送醫時仍幾近「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急診緊急施救但反覆電擊無效,遂同時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為病患裝置葉克膜維生系統,才度過危急病程。「WPW症候群」恐致猝死,可能出現以下症狀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徐展陽表示,檢查發現病患罹有罕見的「WPW症候群」(Wolf-Parkinson-White syndrome,或可稱為「預激症候群」),初步治療趨穩甦醒後,順利移除葉克膜管路,並轉診至心臟血管科,再利用心導管手術根除病灶,讓病患以後不必再為不可預期的猝死擔憂。「WPW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是因心臟多了一束異常傳導組織,有如「心臟多了一條電線」,有較高的機率發生昏倒或猝死。可能出現以下不適症狀: 心悸 心律不整、過速 胸悶痛 氣短 頭暈、暈厥心臟「多長一束傳導組織」易誘發心房顫動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張耀庭解釋,正常的心臟在心房、心室中有個節律點,可以調控心跳速度,人體偶爾出現心房顫動或不規則跳動時,也可以保持心律不至於過快,讓心臟維持正常的電氣器傳導。但WPW症候群患者的心臟,因為較常人多了一束傳導組織,一旦心臟出現快速而失控的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時,電氣傳導就不會經過節律點,而是透過多出來的電線直達心室,此時就可能演變為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導致猝死。如同該名個案因WPW症候群演變成心房顫動,而發生猝死的情形非常少見,發生率僅有不到1%。張耀庭表示,考量患者符合「目擊倒地並即刻施行心肺復甦術」、「疑似心因性休克」、「持續急救下迅速送達責任醫院」等葉克膜置入適應症,醫療團隊迅速裝妥葉克膜維生系統,行心導管、低溫治療後,陳先生成功甦醒,順利拔管且沒有任何神經學後遺症。為了永絕後患,在病患清醒後為其安排心導管手術,透過高射頻能量經電極導管,將心臟多餘的不正常傳導路徑以燒灼、破壞方式,成功阻絕異常心律,才讓病患重獲新生。張耀庭提醒民眾,心臟疾病平時不一定有症狀,但若發生過不適、有家族史、健檢建議就醫者,務必至心臟科安排相關檢查,以免輕忽病症,危及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