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點累、呼吸費力,竟陷心衰竭風險!醫:小心這病「讓你沒感覺」

常常有點累、呼吸費力,竟陷心衰竭風險!醫:小心這病「讓你沒感覺」

2023/8/17
王先生是多年糖尿病的患者,長期都在醫院拿藥控制。但近1年來,他時常感覺到疲倦、呼吸費力、頭昏,尤其在活動時特別容易出現,休息則會減緩,醫師也沒查到什麼問題。2個月前,王先生突然昏倒了,被送到醫院時發現是心臟衰竭,還好有搶救回來。醫師指出,他的心臟衰竭應該是和糖尿病有關。

心臟科醫師告訴王先生,糖尿病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及一些小範圍的血管梗塞,會讓患者稍微覺得累和呼吸費力,但症狀會比一般人不明顯,因糖尿病會導致神經病變,使感覺鈍化,然而長期下來,會造成心臟功能越來越差,演變成心臟衰竭。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通常民眾對糖尿病的印象,就是會造成視網膜病變、末梢神經病變、腎病變等,但其實有80%的糖尿病病患,是死於心血管疾病。這些和糖尿病相關的心臟病,統稱為糖尿病性心臟病(Diabetic Heart Disease,DHD),包括3大類型:

  • 冠狀動脈心臟疾病
  • 心臟衰竭
  • 糖尿病性心肌病變

延伸閱讀:
糖尿病、高血壓「罹病順序」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先有這病風險高2.5倍

糖尿病恐造成心血管病變

蔡易昌說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問題,會使血液變黏稠,也會傷害動脈的內壁,促使血管內壁發炎,隨時間越長持續傷害之下,血管會逐漸硬化狹窄,阻礙該處的血流;當冠狀動脈的血管斑塊堆積,就會阻礙冠狀動脈的血流通暢,嚴重時可能會部分或完全阻斷血流,導致下列症狀:

  • 胸悶、胸痛
  • 心絞痛(心臟鬱悶感)
  • 心律不整
  • 心肌梗塞
  • 心臟衰竭
  • 猝死

他指出,中醫方面,在古籍《靈樞.本臟篇》提到「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另外在《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也提到「心脈微小為消癉」;以及張仲景的《傷寒論》提到的「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熱痛」等,都點出了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特點。

延伸閱讀:
糖尿病患「5警訊」注意!專家籲「當心腎病變」增14倍住院風險

糖尿病性心臟病的中醫原理

蔡易昌進一步解釋,糖尿病古稱「消渴」,而消渴病心病,則是因為消渴症未能即時治療,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原本消渴症的病機是肺脾腎之陰虛燥熱,因遷延日久,耗氣傷陰,進而涉及心,使心氣陰耗損,心體受損,心用失常,於是心脈瘀阻,心神不安,遂造成了消渴症心病,也就是糖尿病性心臟病。

蔡易昌說明,消渴病心病是屬本虛標實之證,主因為氣陰兩虛,病理是痰瘀互結,痹阻心脈。所以治療當標本同治,一方面化瘀化痰,使病邪袪,痹阻之心脈得通,另一方面益氣養陰,使虛弱之正氣來復,更有利於袪邪;治療上需視病情的輕重緩急、病邪之多少,或以破瘀為主,或以化瘀為主,或以補益為主,或諸法並重,靈活運用。

糖尿病性心臟病常見3體質

蔡易昌指出,糖尿病性心臟病在中醫看來,一般臨床上常見3種體質證型如下:

  1. 心氣不足:心悸,胸悶氣短,乏力,自汗,納差,舌淡暗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或結代。
    治療:補益心氣。
  2. 心陰不足:心悸怔忡,手足心煩熱,潮熱盜汗,口渴咽乾,失眠多夢,或咳喘,氣短乏力,舌紅苔薄黃,脈細數或結代。
    治療:滋養心陰。
  3. 血瘀阻絡:心悸,胸痛,痛如針刺樣,入夜痛甚,口唇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澀或結代。
    治療:活血化瘀。

蔡易昌說,王先生是屬於心氣不足合併血瘀阻絡的體質,使用中醫標本兼治法,搭配針對心臟衰竭的專用中藥,治療調理大約1個多月後,效果不錯;他回診時,一般活動狀態都已正常,不會再有易喘症狀,心跳、血壓、血糖也都很穩定,人也舒服多了,可續加調理一段時間,就能恢復正常生活了。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坐落於台中市七期惠文完全中學旁的杏儒中醫專治腎臟病、骨髓炎、不孕症、糖尿病、骨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疑難雜症,中西醫結合不似傳統中醫的五行艱澀難懂,又不同於醫學中心的問十句答一句,更易於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