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雖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卻常常困擾著大家,尤其是對於長時間坐著或站著工作的人,飲食在預防和減輕水腫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正確的飲食選擇可以幫助調節水份平衡,減少水腫的發生。《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好食課營養師分享水腫原因,及如何改善、預防。
水腫雖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卻常常困擾著大家,尤其是對於長時間坐著或站著工作的人,飲食在預防和減輕水腫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正確的飲食選擇可以幫助調節水份平衡,減少水腫的發生。《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好食課營養師分享水腫原因,及如何改善、預防。
血管老化會導致血管硬化與彈性降低,增加心臟負擔,長期下來可能引發心臟衰竭。雖然兩者不完全相同,但關係密切,是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重要課題。日本池谷醫院院長池谷敏郎於《血管回春術,年輕20歲》一書中,分享「血管保養」的方法,並引用最新研究顯示,只要方法正確,任何年齡的人血管都能回春。以下為原書摘文:
一名年近7旬的陳姓婦人,近期常出現胸悶、心悸與氣喘等症狀,原以為只是年紀漸長、體力衰退所致,就醫經心臟內科醫師診斷後,確診為心房顫動,且心臟已有明顯擴大情形。醫師提醒,心房顫動患者罹患腦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若未及時治療控制,恐導致血栓循環至腦部,造成嚴重後遺症,甚至危及生命。
50歲陳先生過去無特別心臟病史,但在2年前因感冒而意外檢查出罹患嚴重的二尖瓣逆流,無法進行較劇烈的活動,由於心臟有慢慢變大,為避免繼續惡化,醫師建議他在疾病早期接受全新二尖瓣膜不停跳微創修補技術,手術完後在恢復室觀察6個小時之後,就直接回到病房,超音波檢查也沒再有逆流的情形,並於1週後出院。
32歲魏小姐有高血壓,每天都花費2~3小時做瑜加運動,血壓在規則服藥下控制良好。最近1個月在家中量測血壓時,心跳每分鐘只有40~50次,而且做瑜珈時容易感到喘和疲勞,有時候甚至會頭暈,就醫經心電圖檢查後,醫師診斷魏小姐是罹心臟房室傳導阻斷,住院安裝左束支傳導心律調節器後,心房和心室傳導恢復正常傳導。魏小姐在休養幾週後,再度從事熱愛的瑜珈運動。
糖尿病人常合併高血壓、腎臟病等多重慢性病,若同時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惡化,最後有可能走向洗腎之路。為此,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希望將這些疾病共病同加入照護計畫,自2025年3月起,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將提供慢性腎臟病健保給付,預計造福15萬人以上。
75歲的陳太太長年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問題,近3年開始覺得容易呼吸困難,走幾步路就喘得厲害,甚至日常生活都成了挑戰。還曾經幾次發生全身水腫、肺積水而需要住院治療。醫生的檢查發先在聽診時心臟有很大的收縮期雜音,超音波檢查確定她患有重度二尖瓣閉鎖不全。 因為高齡和多種慢性病,心臟外科認為傳統的開心手術風險太高。國泰綜合醫院結構性心臟病醫療團隊決定為她使用一種名為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Mitral tissue edge-to edge repair)的導管微創手術。這項技術成功地減少了她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手術後第二天,她就能下床活動,幾天後順利出院,很快地就恢復正常的生活,也很少再有不舒服的症狀了。 什麼是二尖瓣閉鎖不全?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蘇彥伯表示 我們的心臟內有一個叫二尖瓣的結構,它就像是一扇門,負責讓血液只朝左心房到左心室的方向流動。如果二尖瓣的結構損壞,無法完全關閉,血液就會往回流,這叫做〝二尖瓣閉鎖不全”,嚴重時這種狀況會讓心臟血流輸出不足,導致水腫,喘促,運動能力受限等心臟衰竭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休克,甚至有生命的危險。二尖瓣閉鎖不全主要有兩種主要類型: 1. 原發性閉鎖不全:這種情況是因為瓣膜結構本身出了問題,比如鈣化、撕裂或脫垂,讓瓣膜關不緊。 2. 次發性閉鎖不全:這是因為心臟的其他部分有問題,比如心肌梗塞或心室擴大,拉大了瓣膜的間隙,間接影響了瓣膜的閉合功能。 在所有的瓣膜疾病中,二尖瓣閉鎖不全大約佔了1/4,然而,裡面真的有獲得治療的病患大約只有3成左右。 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是什麼? 通常發生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的病患,會需要要心臟外科手術,將瓣膜進行修補或置換,回復原本心臟的輸出功能。傳統手術需要開胸以及體外循環支持,恢復時間較長,但是臨床實務上,常常會看到像陳奶奶這樣,年紀大又有多重慢性病,心臟功能差,開刀的風險高。病患及家屬常常會因為擔心風險而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 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是一種經導管治療的瓣膜修補技術,手術的時候,醫生會從患者鼠蹊部的大靜脈放入一根導管,藉由導管把一個夾子送到心臟裡,利用經食道超音波和X光定位,將二尖瓣的前後葉夾住,改善閉鎖不全減少血液。這是一種微創技術,不需要打開胸腔,傷口小、恢復快。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主要適合需要接受瓣膜修補,但是又不適合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的病患,例如年紀大、多重共病症,或是心臟功能差的患者。這種修補方式其實歐美已經研發了近二十年,臨床的試驗結果顯示這種經導管的微創手術可以有效減少二尖瓣閉鎖不全,比起傳統開心手術,它的風險低很多,手術的成功率超過95%,而且術後恢復得快。如果經過治療將閉鎖不全的嚴重程度改善到輕度以下,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能顯著降低住院率和心臟相關的死亡率,還大幅提升了患者的生活品質。因為心臟功能失常所造成的次發性閉鎖不全療效更為顯著,目前在歐洲的治療指引已經將此種治療列為建議的常規治療方式。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個手術。比如瓣膜鈣化太嚴重,或者瓣膜結構不適合夾合的情況,就可能需要用其他方法來治療。醫生會透過超音波等檢查來評估患者的狀況,決定是否適合施行。如果病人的身體狀況許可,手術風險不高,傳統手術做瓣膜修補或是置換,長期的效果仍然是比較好的。最後,目前的健保並沒有給付這個治療方式,手術費用昂貴,也是另一個需要考量的部分。 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微創治療讓原本不適合開刀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患者提供一個成效良好的治療方式,目前在歐美也已經是廣泛運用的標準化治療,經過醫師專業評估適合的患者,在治療之後往往都能有非常不錯的生活品質改善。導管的瓣膜治療方式正蓬勃發展,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國際上核准使用的有三種,目前台灣暫時僅有一種可使用,未來甚至有經導管置換瓣膜的器械,相信都可以病患帶來更多元、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冷氣團侵襲一波接一波,最怕低溫急凍,引發心肌梗塞和中風!中醫師提醒,寒冷天氣會導致血管急劇收縮,讓血壓升高,每到冬天,門診中冠心病、心律不整的患者就會增加。除了飲食保健,不防透過「曬太陽法」保暖身體,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每天只要10分鐘,就能幫助身體補足陽氣,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活絡筋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