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心臟病急性發作?非典型症狀要注意

心臟病急性發作?非典型症狀要注意#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因應冷天氣來襲,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血壓監測、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適時增添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確實做好保暖措施,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禦寒8要點 助家人與自己安度寒流衝擊1. 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 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3. 隨身攜帶保暖衣物: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65歲以上長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有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4. 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也要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以及突然的激烈運動等。5. 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6. 避免加重身體壓力:運動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7. 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遵照醫囑按時用藥。8. 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有症狀立即就醫 爭取黃金搶救期研究發現低溫引發的腦中風,最容易發生在曝露於低溫環境中的前2-3小時,若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應該打119迅速就醫。當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另外特別提醒更年期女性民眾,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的症狀,保命要訣就是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

高以翔心因性猝死 有心臟病恐不自知

高以翔心因性猝死 有心臟病恐不自知#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台灣男星高以翔27日凌晨三點多,錄製大陸節目競賽時,正在跑步卻突然亳無預警的倒下昏迷,心跳一度停止,CPR 搶救15分鐘後恢復心跳並緊急送醫,送到醫院時瞳孔已經放大到邊緣,搶救3小時後仍無法挽回生命,因「心因性猝死」享年35歲。抽菸、三高、壓力、遺傳 皆為心因性猝死高危險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中行解釋,「心因性猝死」是指在沒有其他明顯原因下,因心臟血管系統問題,突然意識喪失並在一小時內非預期性的死亡。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煙、老化、男性、遺傳等。約八成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大部分是因為2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肌梗塞。根據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一篇關於男性心因性猝死的論文指出,抽菸長達十年以上,會增加心因性猝死症27%的風險。家族中有冠心症病史者,會增加62%的風險,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75%的風險。高血壓患者之收縮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會增加13%的風險。高達80%由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所引起心因性猝死為國人10大死因第2位,衛福部今年發布十大死因統計指出,心臟疾病死亡人數較先前上升4.5%,且有年輕化趨勢。台北榮總內科心臟團隊表示,估計每年奪走全台約2.3萬~4.6萬條人命,且其中有多達2/3並非心臟病患者。心因性猝死的存活率不高,約10-30%不等,而心因性猝死有高達80%是由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所引起,男性常見病因是冠狀動脈疾病,而女性則較多因遺傳性的心肌病變和心律不整所引發。哪些症狀需注意?林中行醫師提醒民眾,高達二分之一的心臟病患,在第一次發生心因性休克時就猝死,而不幸的是其中有很多死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了心臟疾病,因此建議民眾平常如有容易喘氣、半夜需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是不是有心臟問題,定期做身體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身體疾病對症下藥。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昏厥等徵兆,但是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所以需做好平時預防。一般預防主要是針對前述的危險因子,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戒菸、增加活動量、攝取少量酒精、減肥、情緒上的壓力等。事發當下 即時CPR 搶救當有人發生心因性猝死時,旁觀者應該毫不遲疑地執行兩個動作,第一呼叫別人把體外心臟電擊器拿來,第二,開始執行心肺功能復甦術。若家族成員中有猝死或不明原因昏倒病史者,也應更積極定期檢查,因為那極有可能是前述心肌病變,原發性心律不整的病人,必要時需做24小時心電圖,心臟電氣生理學檢查,或是進一步超音波或核磁共振來確定診斷。當發生胸痛、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延伸閱讀:正午過熱!心血管疾病者當心激烈運動造成猝死「心因性猝死」突然意識喪失到死亡一小時內

嬰幼兒喘併腸胃症狀 恐擴張性心肌病

嬰幼兒喘併腸胃症狀 恐擴張性心肌病#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林小弟1個月前出現嚴重嘔吐的症狀,在診所就醫後服用改善腸胃炎及止吐用藥,但症狀不見改善,更出現上腹疼痛、講話上氣不接下氣、晚上平躺喘到無法睡覺,輕微活動就會感到呼吸困難。家人趕緊帶他到大醫院急診,檢查發現心臟擴大合併有嚴重心臟衰竭,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住進兒童加護病房給予強心藥治療,心衰竭症狀雖稍微改善,但仍在積極治療中。擴張性心肌病 兒童最常見的心肌病變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魏昱仁表示,擴張性心肌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肌病變,甚至早在嬰兒時期也可能出現。特徵是左心室或左右兩心室擴大且心臟的收縮力減弱,病童會因此出現心衰竭症狀。病童症狀表現多樣,輕微可能無症狀,其中超過8成的病童會出現腸胃道症狀,出現生長遲滯、虛弱無力、呼吸困難或嘔吐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心衰竭,甚至休克。目前兒童心衰竭的治療,以控制症狀為主。魏昱仁醫師表示,極少數病童可以藥物控制改善症狀而維持一般日常生活;目前也有新型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但大部分仍會受此疾病的症狀和高死亡率所苦,所以在積極藥物治療下仍持續惡化的病童,需考慮心臟移植。原因為心肌細胞基因突變、心肌炎、心肌缺血等擴張性心肌病有20至35%患者因與心肌細胞有關的基因突變造成,其他原因包含心肌炎、心肌缺血或先天性心臟病、內分泌代謝異常,或因神經肌肉疾病引起的病變。其中少數引起心肌病變的原因,例如冠狀動脈畸形或肉鹼缺乏症等是可以治療的,需仔細檢查病童是否為續發性心肌病變。魏昱仁醫師表示,心臟超音波檢查是目前最常使用的診斷工具,可以測量心室大小及心臟收縮功能,並評估有無合併先天性心臟缺損;胸部X光片能看出明顯擴大的心臟;心臟電腦斷層則常被用來檢查冠狀動脈畸形;排鈉利尿胜肽(BNP)可用來評估心衰竭的現象;還有容易導致擴張性心肌病的內分泌及代謝異常檢查也是必要的。不過,目前除少數特殊疾病,如冠狀動脈畸形、肉鹼缺乏等代謝疾病、心律不整等外,大部分的擴張性心肌病並沒有可治療的病因,或是雖有原因但醫療科技尚未發展出有效的治療方式。和成人相比,急性期的兒童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和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

僅24歲心肌梗塞!走路易喘別忽略

僅24歲心肌梗塞!走路易喘別忽略#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4歲也出現心肌梗塞!湯先生是糖尿病第一型病人,長期追蹤治療4年,突然胸痛就醫,經抽血、X光、心電圖檢查診斷,確認冠狀動脈左前血管中段阻塞,馬上住院做心導管。臺中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美綾表示,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呼籲年輕人注意膽固醇、糖尿病、三酸甘油脂指數與家族史,避免猝死。體重控制不佳 膽固醇堆積易造成阻塞陳美綾醫師表示,湯先生糖化血色素指數高於標準值,可見控制血糖不佳。就要從病根防治。衛福部統計證實,近十年,35歲到54歲的急診就診人口中,心肌梗塞發生率增加近8成,心肌梗塞年輕化腳步已急劇加快。湯先生體重控制不佳,超過90公斤,應建立良好生活飲食習慣。因為導致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會沈積在血管內皮,導致血管慢性發炎,產生粥狀動脈硬化,進而形成血管阻塞。此外,也要降低工作壓力、改善睡眠品質,避免吸入空氣污染的PM2.5。運動走路易喘 恐是心臟病症狀陳美綾醫師強調,已知有膽固醇、血糖或家族病史都是危險因子,即使不到40歲也可以自費篩檢,積極控制減低併發症機率。其次不要忽略症狀,如運動走路會喘,不要用工作太累掩飾安慰自己,去心臟科安排運動心電圖,可提早獲知是不是有心臟病。

外出辦年貨 禦寒之道好「心」年

外出辦年貨 禦寒之道好「心」年#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許多民眾開始採買年貨,為歡慶年節活動提前做準備。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受大陸冷氣團影響,未來一週天氣冷颼颼,23日北部最低溫約降至11度,24日清晨持續低溫,西半部日夜溫差大。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在年節前外出採買年貨時,需穿著禦寒衣物,要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保暖,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外套,儘可能選擇易於穿脫的衣物。另外年終尾牙聚餐時節,別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減少高鹽、高油及高熱量與過度加工食品,多攝取蔬果及喝溫熱開水。氣溫降低血壓升高 保暖措施要做足每當溫度降低或氣溫驟降時,血管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也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風險,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年長長輩,不適合在天氣最冷的清早外出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採買年貨時,同時也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除了手套、襪子及保暖衣物,帽子和圍巾是保暖2大必備品。如有天冷及風雨,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的外套,儘可能選擇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之衣物,並建議結伴同行,相互照應。此外年關將近,吃尾牙、忘年會場合比平時來得多,別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挑選多蔬菜、豆類、白肉及少肥油的菜色,並可請餐廳調整上菜順序,先享用蔬菜及水果,增加飽足感。減少大魚大肉的攝取,高鹽加工食品淺嚐即止,降低身體不必要的腸胃及三高失控等負擔。聚餐結束,外出返家時務必做好保暖措施,減少往返室內、戶外間溫度驟變對心血管的影響。辨明心臟病、中風徵兆 把握黃金搶救時間每次天氣一變冷,心血管疾病因身體不適就診病人就會增加。國民健康署提醒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不能間斷。規律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天天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減少天冷造成心血管的健康影響。如果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1) 心臟病徵兆/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立即就醫接受治療。2) 中風徵兆/牢記「臨微不亂」口訣,辨別中風4步驟,把握「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1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減少罹患死亡及病後遺存功能障礙的機率。相關宣導衛教影片請參考https://goo.gl/DGxYX8及台灣腦中風學會修編的「腦中風防治手冊」。

天冷好發高血壓 這些奪命徵兆要注意

天冷好發高血壓 這些奪命徵兆要注意#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因受東北季風影響,氣冷颼颼。因應接下來的冷天氣,國民健康署提醒注意低溫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高風險族群,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血壓升高,引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氣溫降低、溫度驟降血壓易升高 增心臟病、中風率聖誕節、跨年活動即將到來,目前也正值流感流行期,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時,記得戴口罩、注意保暖。每當氣溫降低時或溫度驟降,血管內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有三高的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影響不容小覷!注意心臟病及中風徵兆 盡速就醫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不能間斷,規律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天天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才能減少天冷造成的影響。長者及高風險民眾溫差大時,仍應注意三高控制、健康飲食、保暖措施及避免菸害,如果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心臟病徵兆/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中風徵兆/牢記「FAST」口訣,以辨別中風四步驟,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1) 「F」-FACE/微笑或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2) 「A」-ARM/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3) 「S」-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4) 「T」-TIME/當上面3種症狀出現其中1種,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時間。

心臟病發挑時辰?6個危險時機要注意

心臟病發挑時辰?6個危險時機要注意#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心臟病會挑時辰發作?沒錯,美國《預防》雜誌專欄作家、邁阿密大學心臟學Arthur Agatston根據研究發現,以下是容易心臟病發作的情況:1)     吃完大餐後 /牛排、甜點、吃到飽自助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大量下肚,直接收縮血管、血壓上升。2)     用力上大號 /幾乎每個人都有用力解便的經驗。臉漲得通紅、憋氣、肚子用力,壓迫胸腔,回流到心臟血液減少,很容易造成心臟當機。3)     異常激烈的運動時 /休息時,心臟每次收縮打出約90c.c血液,大量且激烈運動時,心臟就得馬力全開,多打出3倍的血液到全身,這時心跳次數、血壓上升、耗氧量大增,若有隱藏性心臟問題的人,很容易出狀況。知名新聞主播廖筱君的弟弟便是在打籃球時突然倒地不起,緊急送醫裝上葉克膜(體外心肺循環機),仍回天乏術,36歲早逝。4)     壓力大、太緊張、作息亂時 /因為極度緊張、腎上腺荷爾蒙飆高,對心臟是沈重負擔,因而常有人在會議報告、表演舞台上突然心臟病發作。曾為《滾滾紅塵》、《新不了情》、《賽德克‧巴萊》配樂的台灣電影及廣告配樂大師史擷詠,便是因為籌備音樂會前幾天沒睡好、吃好,結果演出當天節目快結束時倒下,心跳停止,幾天後過世。5)     若以一天來看,最常發生在早上 /特別是星期一早上,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分析了800多位心臟病發作患者的數據發現,早上發作的病人數最多,有269位在早晨6點到中午時段發作,半夜到凌晨6點最少。而且,早上心臟病發作的病人心臟肌肉損傷也比較嚴重。哈佛大學的研究則指出,早上心臟病發作風險比其他時間高40%。因為早晨睡醒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血壓上升,也需要比較多氧氣,加上整晚沒有喝水,身體比較容易處於脫水狀態,血液較濃稠,易引發血栓阻塞。若以星期為單位,星期一早上尤其容易讓人心臟出狀況,有20%的心臟病發生在週一,推論是因有收假的沮喪、還有時間、塞車、工作壓力,加重心臟負擔。6)     以季節來看,冬天是心臟病猝死高峰期 /因為氣溫降低,血管受到冷空氣刺激容易突然收縮,造成血流供應中斷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心血管病發作。(本文摘自/護心:中西醫聯手顧心臟/天下雜誌出版)

左肩痛久治不癒 恐有心臟疾病風險!

左肩痛久治不癒 恐有心臟疾病風險!#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肩膀疼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但導致肩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果覺得肩膀卡卡緊緊、疼痛甚至活動受限,可求診檢查,確診後搭配適當治療,改善肩膀疼痛。少數是身體潛在其他系統疾病導致肩痛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林建仲醫師表示,肩膀疼痛常見以肩膀的骨骼肌肉系統為主,如旋轉肌疾病、肩盂肱骨關節疾病、肩鎖關節疾病、感染、脫臼及骨折等。但是也有少數可能是轉移痛,造成肩膀疼痛,如頸部疼痛,心肌梗塞、狹心症等心臟疾病或由橫膈痛轉移來的肩痛。較少見的還有身體潛在其他系統問題造成肩膀疼痛,如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或腫瘤產生的轉移痛。肩痛不一定是肌肉本身病灶 3類疼痛原因肩痛診斷倚靠臨床各種資料及證據的集合,除了相關病患基本資料、過去病史及主訴,還要去探究肩痛發生的確切位置,這個疼痛症狀的性質、強度、發生時間等。肩痛的疼痛特性分類可分3種:1) 本體痛(體壁痛)/通常較尖銳,可清楚指出疼痛位置,觸診或活動肩膀時疼痛加劇。急性疼痛常見如骨折或脫臼、鈣化性肌腱炎及急性旋轉肌撕裂等,慢性肩膀疼痛則可能是五十肩,肩關節夾擊症候群、肩退化性關節炎、頸椎病灶、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部份旋轉肌撕裂等。2) 臟器痛(內臟痛)/定位不易,有時合併轉移痛,疼痛感覺有時會被形容成壓迫感、燒灼感或重壓感,如膽囊炎造成的右肩痛。3) 轉移痛(輻射痛、傳導痛)/上傳內臟痛和皮膚感覺痛的神經有交會,因為平時皮膚痛比內臟痛更有機會上傳到中樞,內臟痛初期,身體會誤以為是皮膚傳來的疼痛,這就是轉移痛。疼痛部位並不是病變的部位,如肝癌引起右肩部疼痛就是牽涉痛,這可能是肝癌壓迫附近膈肌神經引起的。如果只有左肩疼痛又久治不癒,就很有可能有心肌梗塞、狹心症等心臟疾病危險。肩痛本體病 可由物理治療等方式治療林建仲醫師表示,肩痛患者中許多是俗稱五十肩的粘黏性肩關節炎、旋轉袖肌腱病變發炎、撕裂傷或單純肩部肌筋膜疼痛,還有滑囊炎、肩部退化性關節炎與運動傷害。診斷出肩部的不同疾病後,除了物理治療、運動治療、體外震波治療,增生療法及玻尿酸注射對肩痛許多疾病也有不錯的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