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防跑馬拉松猝死,千萬別熬夜!營養師教你:運動前必做「護心4招」

防跑馬拉松猝死,千萬別熬夜!營養師教你:運動前必做「護心4招」#心臟病

長期睡眠不足會給全身健康帶來不好的影響,像是影響腦運作、讓人容易變胖、注意力不集中等,最近,一篇發表在《分子代謝》(Molecular metabolism)上的研究,則是發現,帶著沒睡飽的身體去做高強度運動,可能會使血液中,與心臟病風險有關的生化指標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風險。

心絞痛、呼吸不順「吃胃藥」竟痊癒?醫:可能是「胃心症候群」

心絞痛、呼吸不順「吃胃藥」竟痊癒?醫:可能是「胃心症候群」#心臟病

常有病患因胸悶、心跳快,常常莫名其妙就發作,去大醫院心臟科檢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卻都檢查不出問題;又懷疑甲狀腺有問題,去新陳代謝科抽血、照超音波,也都沒問題,又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學會避免緊張、適度排解壓力,但是效果還是不佳。最後吃了胃藥,居然就好多了!到底怎麼回事呢?中醫師指出,造成這些小病小痛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胃心症後群」。

洗腎後易喘心悸又水腫,竟是心臟缺血!醫:腎臟「這功能」已失調

洗腎後易喘心悸又水腫,竟是心臟缺血!醫:腎臟「這功能」已失調#心臟病

63歲曾女士是長期洗腎的病人,最近洗腎完總感到呼吸喘、心悸、雙腿水腫,以為是洗腎時體內多餘水分沒能順利排除,調整了透析脫水量,也嚴格控制平日飲水量,不適狀況卻沒改善。經腎臟科醫師檢查排除各種因素後,懷疑是心臟問題,請心臟內科醫師會診後,檢查發現原來是缺血性心臟病。

「心因性猝死」猛又急怎麼防?監測「心律不整」醫生比死神快一步

「心因性猝死」猛又急怎麼防?監測「心律不整」醫生比死神快一步#心臟病

近年在演藝圈就有不少由於心因性猝死的案例,例如藝人高以翔、黃鴻升等人,發生速度之快令親友震驚又難以接受。為避免這類悲劇發生在至親身上,衝擊日常生活,我們能事先做些什麼?《訂製你的無病生活》一書中說明,各種心因性猝死,在事前其實都能透過監測工具,觀察心律變化,提前治療並預防。以下為原書摘文:

名醫籲:善用你的「老人力」!拯救世界還能避免心臟病

名醫籲:善用你的「老人力」!拯救世界還能避免心臟病#心臟病

作者/林靜芸日本赤瀨川源平先生提出「老人力」的創思。這是一種逆轉思考,將健忘、囉唆、重覆等老人行為轉變為「老年人的力量」。《老人力》一書,書腰上寫著這些字:「通常人們說你老了,你很笨,或者你總是坐不住,但事實是:啊,我老頭子的力量一直很大,據說是這樣的,然後不知何故我對變老變得更加積極,而且覺得是件好事!」日本處處可見老人力,我去日本旅行時,有幾位老年工作者給我很深的印象。滿臉皺紋的年長服務生,一席話讓所有人振奮那次是在2月底大雨滂沱中,我們抵達熱海,目的是觀賞茶花,大寒加上大雨,此行似乎白來了。旅館負責接待的是穿著和服滿臉皺紋的年長女服務生,她跪在地上笑瞇瞇的說:「寒冷的氣候裏,各位貴賓遠道而來非常感謝,今天真是個好日子,庭院裏的樹木花草喝飽了水,心情很好,正期待與各位見面。」她的這些話語,讓每個人振奮起來,那趟旅行我們撐著傘,觀賞茶花,有紅的,有白的,每朵都美極了。有一品種叫作「王冠」,鑲嵌紅色邊緣的白色花瓣,圍著成叢的黃色花蕊,猶如王冠,最是尊貴。晚餐碰到那位「說好話」的服務生,她已經83歲,她說很高興能上班,讓旅人快樂會讓自己更快樂。日本千葉縣的高爾夫球場桿弟長期缺人,2007年全球金融風暴,縣內許多老人退休金縮水,健康也不佳。高爾夫球場索性聘雇老人桿弟,1場18洞的球,分前9洞及後9洞,由兩位老桿弟服務。老人揹球,還走路能運動,呼吸芬多精、與客人交談,還能賺薪水。我去過該球場,對於日本企業以老人力解決問題,也幫忙社會福利印象深刻。日本許多地方的嚮導是老年志工,他們介紹古蹟,講述歷史,虔誠的神情,讓人由衷地喜歡他的故鄉。我在東北角館賞楓時,一間武士屋敷的80歲導覽,有明顯失智症狀忘東忘西地。他已經領著團體走完一圈,結束前發現遺漏一個小部分,堅持全體重新再參觀一次,讓我們的旅程增添許多回憶。台灣也有默默奉獻的老人。72歲的楊媽媽原本在菜市場賣鹹酥雞,退休之後,每星期三自備材料到山中部落小學幫忙煮營養午餐。楊媽媽到校的日子,廚房飄出飯香,師生學習情緒高昂。看著學生吃得津津有味,楊媽媽比誰都高興。80歲的黃老師,退休之後得憂鬱症差點自殺;偶然的機會發現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有一個角落,雜草落葉特別多,老師準備掃把畚箕去清潔,與公園的松鼠,野鳥結交朋友,人生忽然有了意義。孤單會增加疾病風險「孤獨」或是「寂寞」指的是缺乏人際連結,它會讓人感到空虛,不被需要,沒有價值。孤獨會增加許多疾病(包括心臟病)的風險,英國甚至設有孤獨部;還派了大臣。很多老人抱怨孤獨、無聊、寂寞,責怪兒女無法陪伴。其實兒女有事要忙。老人也許衰弱,也許健忘,求人不如求己,運用自己的「老人力」去上班或作志工,不但有人作伴,能夠學習也能有成就感,改善生活品質,增進健康。(作者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全台公認的整形外科權威。現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