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少女吐膽汁 竟因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少女吐膽汁 竟因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身高157公分但體重僅36公斤的16歲陳姓女童,出現發燒、腹痛與拉肚子症狀,家長認為是遭罹患腸胃炎的妹妹所感染,3天後仍未改善且開始產生嘔吐症狀,還吐出疑似膽汁的墨綠色液體,父母親趕緊送女童就醫。經醫師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女童的十二指腸遭上腸繫膜動脈夾住造成腸阻塞,確診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為了讓女童能儘早復原並外觀不要留下大疤,於是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十二指腸空腸吻合手術,術後復原良好,住院一週即出院返家休養。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嚴重恐爆瘦要人命童綜合醫院小兒外科郭敏勇主任表示,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並不常見,罹患機率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並且以女性居多,但較少於成年前作出診斷;人體十二指腸會經過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的夾角處,當原本撐開夾角處的堆積脂肪消失或先天結構異常時,就會造成十二指腸遭兩動脈夾住而形成腸阻塞,所以食物無法從胃進入腸道,導致胃與十二指腸嚴重擴張,症狀以肚痛、腹脹、嘔吐與食慾不佳等,嚴重時則會造成膽汁嘔吐、體重驟降、營養不良、電解質異常或腸壁壞死等。郭敏勇主任指出,女童因為腸阻塞情形嚴重,並考量外在美觀,所以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手術,避免傳統手術會在腹部留下大傷口,僅在女童腹部留下三個小切口,手術將十二指腸阻塞的後段處切除,直接將其連接至空腸,使其食物能直接從胃部進入腸道使之營養正常吸收。達文西手術更細膩精準達文西手臂的強項是在狹窄的體腔內還可活動自如,完成手術,因此婦產科、泌尿外科、一般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以及大腸直腸外科廣泛應用。目前醫界公認最適合用達文西手臂的手術是攝護腺癌。透過達文西手術系統精細的仿真手腕器械及3D高解析度放大影像效果,能幫助外科醫師避免不必要的手部顫抖消除,以更細膩精準的動作執行切除、修補和縫合…等步驟。目前仍屬於自費手術。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少見,大約每1千人出現1到3名,女性比男性多,10到39歲的女性最頻繁。建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忽略有機會因營養不良、脫水、電解質異常、胃出血甚至穿孔造成死亡。郭敏勇主任呼籲,若孩子飯後出現腹脹、腹痛或伴隨噁心情況,就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視與檢查,早期治療以避免合併症或營養不良影響發育成長。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 最常以發燒來表現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 最常以發燒來表現#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泌尿道感染在嬰幼兒是最常見的細菌性感染,2個月至2歲大寶寶其發生率約5%;由於此年齡感染的症狀並不明顯且非特異性,常常只能以發燒來表現,以致被忽略而延誤就醫。如果加上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例如膀胱輸尿管迴流更容易侵犯到腎臟而引起結痂、纖維化及萎縮,進而導致高血壓影響腎功能,將造成永久性的損傷。1歲內寶寶泌尿道感染 男多於女郭綜合醫院兒科部部長林愛惜醫師說明,泌尿道感染是指從尿道口、輸尿管、腎盂到腎臟間任何一部份的細菌感染,臨床上嬰幼兒很難區分感染的部位,因此統稱泌尿道感染。臨床症狀會隨年齡而有所不同,新生兒常以黃疸、發燒、生長遲緩、嘔吐、拉肚子、敗血症來表現,而嬰幼兒以發燒、嘔吐、尿味異常、頻尿、尿失禁、腹痛、生長遲緩來表現。泌尿道感染致病菌90%是單一菌種,其中85%以存在於大腸內的大腸桿菌為主。在單純性泌尿道感染中,大多經由會陰上行感染尿道造成,新生兒還可能經由血液循環方式感染;所以常有敗血症且合併先天性泌尿系統結構異常及阻塞。1歲內寶寶,男寶寶比女寶寶多,尤其是有包莖者,發生率為已割包皮者的10倍;1歲至青春期,女孩比男孩多,因女生的尿道短,腸內細菌比容易經會陰部侵入而導致發炎;另外憋尿、便秘、衛生習慣不良、便後清潔方式不當,容易將細菌帶進尿道,都可能增加感染機會未使用抗生素前收集尿液 以免影響尿液細菌培養結果如何診斷泌尿道感染?尿液細菌培養是診斷的必要黃金準則,以最準確的方法收集尿液很重要,且須在還沒有使用抗生素前先收集尿液,因為抗生素的使用會影響尿液培養的結果。有3種收集尿液方式:恥骨上緣膀胱穿刺、經尿道導尿、自解中段尿液,若無法自解的嬰幼兒,應用前2項方法收集尿液才不會汙染,以致影響誤判結果。林愛惜醫師表示,尿液常規可檢查是否有膿尿、細菌、亞硝酸鹽及白血球酯酶來評估,可初步評估感染的可能性。其他檢查如腎臟膀胱超音波、膀胱輸尿管迴流攝影(VCUG)、核子醫學腎臟掃描,各有其功能及時機性。0-18歲,第一次泌尿道感染的病患合併膀胱輸尿管迴流的發生率為30%,治療目標為藥物和症狀緩解、預防復發、矯治先天結構異常。90%病人在治療2天後症狀會解除,不再發燒就可改成口服抗生素繼續治療,若48小時後還持續發燒,就需進一步檢查如安排腎臟膀胱超音波來排除。其他原因如腎臟化膿、泌尿系統結構異常或阻塞,並重覆做尿液培養。

講座/幼兒長牙會發燒嗎?

講座/幼兒長牙會發燒嗎?#發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寶寶發燒,父母都會很焦慮。寶寶莫名發燒,是因為要長牙嗎?其實孩子開始長牙約落在6至9個月大時。而這段時間,母體給孩子的抗體多半已消逝殆盡,小孩容易因感染而發燒,多半跟長牙無關。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15(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幼兒長牙會發燒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及關心小兒家庭疾病照護須知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幼兒長牙會發燒嗎?時間:108年3月15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癌友發燒別輕忽 拖延敗血症恐奪命

癌友發燒別輕忽 拖延敗血症恐奪命#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友發燒別輕忽,拖延時間恐合併其他病症,導致死亡率提升。80歲的陳媽媽3年前診斷出罹癌,在家發燒,孩子擔心打電話詢問醫院該如何處理,醫事人員當下立刻要求家屬帶媽媽到急診就診,孩子才知道原來媽媽的燒跟一般人不一樣,感謝那通詢問電話救了媽媽。癌友發燒不以為意 拖延恐敗血症奪命豐原醫院癌症個管師劉蓓君表示,4年來協助癌症病患進行衛教諮詢,鼓勵癌友對抗病魔辛苦路程,卻常遇到一些癌友發燒時總誤以為是一般小發燒不要緊,拖延就醫黃金時間,造成其他併發症發生,甚至嚴重到敗血症死亡。天天固定記錄體溫 發燒立刻就醫豐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張世宗表示,罹癌病人身體狀況本身就和其他病人不同,會發燒主要是身體某處遭受感染導致,如果當下沒有立即到醫院就醫、查明發燒原因,容易造成其他併發症的發生。養成天天固定記錄自己的體溫狀況,每天的體溫應該都要在正負1 °C間才算正常,如果每天體溫都在37至38°C之間患者可以不用太擔心,但如果超過1°C以上就必須趕緊到醫院求診。癌友身體虛弱 不適及早尋求醫療協助劉蓓君個管師表示,罹患癌症的患者初期較擔心做完治療身體會虛弱,這時一定要放鬆心情、儘量讓自己情緒起伏別太大。當期間有任何問題時,透過各癌別個管師幫忙,讓醫護一起陪伴抗癌,才是不二法門。

用酒精擦澡助退燒?錯!反而阻礙散熱

用酒精擦澡助退燒?錯!反而阻礙散熱#發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坊間常流傳用酒精擦澡可以幫助退燒,但由於酒精快速揮發的特性,雖然會使皮膚表面摸起來好像涼涼的,卻反而會導致皮膚表面大量的血管收縮,阻礙散熱。另外,大面積使用酒精擦澡,有可能使病人不小心吸入或經由皮膚吸收過多的酒精,導致酒精中毒,尤其用於嬰幼兒更須格外注意。目前已不建議使用酒精擦澡退燒。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一般建議處理發燒的方法為,就醫治療,瞭解引起發燒原因,切勿自行購買退燒藥給小朋友使用,以免延誤疾病治療。並且掌握發燒3階段,適當給予退燒藥:第1階段) 「發冷期」/體溫中樞溫度持續上升,手腳冰冷,甚至出現發抖來產熱。此階段應以保暖為主,不建議進行物理性降溫(如睡冰枕),否則可能延長發冷期,更加不舒服。第2階段) 「發熱期」/全身逐漸溫熱,可能會伴隨呼吸心跳變快、倦怠等症狀。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可給予物理性降溫,若耳溫超過38.5°C且有不舒服,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但需要注意的是,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所出現的不適感,得以充分休息,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退燒藥。第3階段) 「散熱期」/開始流汗,體溫逐漸下降,活動力恢復。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提供飲食補充營養及熱量,適當的保暖、擦汗或替換乾爽的衣物。食藥署提醒,如有發生以下情況,請立即就醫:發燒39.5℃以上、持續發燒超過24 小時、年齡3個月以下的幼兒或兒童發燒伴有抽搐、活動力不佳、持續性劇烈嘔吐或異常哭鬧等情形。(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闢謠專區)

講座/寶貝發燒該怎麼辦?

講座/寶貝發燒該怎麼辦?#發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歲以上的孩子能夠自己表達不舒服,然而3歲以下尚無表達能力的寶寶,可能會比較嗜睡、躁動、食慾不佳或活動力下降等,此時家長必須注意孩子是否身體不適。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月25日(五)舉辦免費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主講「寶貝發燒該怎麼辦?」。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或關心家庭保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寶貝發燒該怎麼辦?時間:108年1月25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講座/寶寶發燒怎麼辦?

講座/寶寶發燒怎麼辦?#發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歲以上的孩子能夠自己表達不舒服,3歲以下尚無表達能力的寶寶,可能會比較嗜睡、躁動、食慾不佳或活動力下降等,此時家長必須注意孩子是否身體不適。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9/28(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寶寶發燒該如何處理?」,提供您正確的嬰幼兒發燒處置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與關心家庭醫學保健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寶寶發燒該如何處理?時間:107年9月28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寶寶發燒別刻意逼汗!舒服環境更重要

寶寶發燒別刻意逼汗!舒服環境更重要#發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發燒是大人猜測寶寶是否生病的開端,請檢查寶寶是否有發燒之外的症狀,發燒是身體正在和病原戰鬥的證據,感染病毒或細菌等病原時,幾乎都會發燒,這是因為病毒或細菌等一進入身體內,就會產生發燒物質,體溫就會因為這些發燒物質而上升。發燒是為了保護身體 不讓病毒增殖體溫一上升,身體的新陳代謝及免疫系統的運作也會同時活躍起來,也就是說,發燒是為了保護身體,不讓病毒或細菌在體內增殖而產生的反應。每次都要在同一個部位量體溫可以在腋下、口內、耳朵等部位測量體溫,重點是每次都要在同一個部位做測量,測量腋下體溫時,首先要擦掉腋下的汗水,從下方直直地把體溫計放在腋下的中央,放得過深或過淺都不好。寶寶動來動去的話,會測不準,所以測量腋溫的訣竅是:一邊抱住寶寶,一邊測量,另外,一天之中體溫不會都一樣,午後的體溫比早晨高,所以平常要在早晨、中午、傍晚、睡前量4次體溫,若了解寶寶平常的體溫狀況,就比較容易判斷寶寶是否發燒。發燒伴隨想吐 應立刻就醫基本上,就算發燒超過40度,也不會對腦部造成影響,發燒是身體在與入侵體內的病毒及細菌戰鬥所表現出來的現象,表示身體正在保護自己,就算發高燒,也不一定會對腦部有不良的影響,但除了發高燒之外,伴隨想吐、頭痛、頭昏腦脹等症狀時,代表可能有腦部方面的疾病,請立刻就醫為佳。並不是一發燒 就要馬上退燒退燒藥並不是治療疾病的藥物,而是用來緩和發燒所帶來的不適,即使寶寶發高燒,只要精神很好,就算不使用退燒藥也沒關係,另外,發燒是身體保護自己所產生的重要反應,所以並不是一發燒,就要馬上退燒。雖然媽媽一定很擔心,但還是不要隨便使用退燒藥比較好,只是,如果寶寶持續發高燒,吃不下、睡不好時,會消耗過多體力,此時就不要再忍耐,使用退燒藥吧!使用時,請確實遵守用法及用量。觀察寶寶情形 給一個舒服的環境即使讓寶寶流汗也無法退燒,當寶寶體溫上升,已經覺得熱的時候,還為了讓寶寶流汗,而刻意給他穿厚衣服、蓋棉被,是很不恰當的,與其這麼做,倒不如觀察寶寶的情形,給寶寶一個舒服的環境比較重要,具體來說,寶寶剛開始發燒時會覺得冷,那就幫他保暖,而當寶寶覺得熱的時候,就讓他涼爽一點。(本文摘自/居家照顧 x圖解40種小兒疾病/大好書屋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