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無敵星星」神話破滅!幼兒3個月內再確診,醫師親解原因竟是⋯

「無敵星星」神話破滅!幼兒3個月內再確診,醫師親解原因竟是⋯#發燒

1歲小豆有先天性心臟病,5月初因發燒及頻繁熱痙攣發作,確診新冠肺炎,治療後康復。未料近期再次高燒到39度,且有咳嗽、呼吸急促及活動力明顯下降,由於小豆哥哥2天前才發燒快篩確診,新竹台大分院急診兒科醫師緊急為小豆PCR檢測,果然結果也是陽性,而且CT值比起5月初更低,意即病毒量更高。

幾度才算發燒?耳溫、額溫、肛溫哪個準?體溫量測7大QA一次看

幾度才算發燒?耳溫、額溫、肛溫哪個準?體溫量測7大QA一次看#發燒

近年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若出現發燒症狀總會讓人好緊張,擔心是不是染疫了?體溫計和額溫槍也成為不可缺少的居家備品。不過想要判斷自己和家人是否發燒,體溫該如何正確測量才準確?如果真的發燒了又該怎麼辦呢?《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一篇「體溫測量懶人包」,一旦發燒時不用再心驚驚,依照以下方法處理就對了!

新冠重症童9成沒打疫苗!醫提醒MIS-C「黃金觀察期」像川崎氏症

新冠重症童9成沒打疫苗!醫提醒MIS-C「黃金觀察期」像川崎氏症#發燒

自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後,至今已歷時2年多,最近這一波Omicron BA.2的疫情,孩童罹病數比先前疫情更多,安南醫院兒科醫師宋玉蘭提醒,儘管18歲以下患者多以輕症為主,且通常能在2週內康復。但無論在美國或香港,都可見哮吼、熱性痙攣、橫紋肌溶解症甚至腦炎、腦水腫等發生率增加趨勢,其中重症孩童中約9成無接種疫苗。

別把孩子當「縮小版成人」餵藥!醫改會警告:家長必知「兒童3藥訣」

別把孩子當「縮小版成人」餵藥!醫改會警告:家長必知「兒童3藥訣」#發燒

伴隨國內新冠疫情升溫,兒童確診人數節節攀升,而兒童康復後的長新冠症狀也讓家長們人人自危。面對兒童若出現呼吸道症狀、發燒等情形,有些家長為了減少染疫風險而不願帶嬰幼兒就醫,反而誤信網路相關資訊,寧可自行至藥局購買指示藥品,或直接以成人用藥給孩子服用,讓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男童發燒遭誤認確診!母警覺「被蟲叮」揪出致死率超高「恙蟲病」

男童發燒遭誤認確診!母警覺「被蟲叮」揪出致死率超高「恙蟲病」#發燒

疫情流行期間,發燒經常被視為染疫重要症狀,但也可能因此延誤察覺其他病症。中部一名9歲男童就因發燒多日不退,在家快篩陰性,就醫卻被要求回家等報告,心急如焚的媽媽拿著轉診單來到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李宇正門診,請醫師檢視孩子腿部結痂,及時診斷出是「恙蟲病」,幸運救命。

嘔吐腹瀉、微發燒⋯老人確診「4大症狀」醫示警:非典型才是典型

嘔吐腹瀉、微發燒⋯老人確診「4大症狀」醫示警:非典型才是典型#發燒

潛在的新冠死亡黑數,可能就發生在你我身邊!尤其有越來越多老年人個案,因骨折、肺水腫陷入生命危機,卻在安排住院或手術前,被發現新冠陽性確診。但這些真的是巧合嗎?主診斷到底該是骨折、中風,還是新冠肺炎?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透過案例分享,歸納出老年人在感染新冠時,更可能出現4種「非典型症狀」。

家中孩子確診了,該怎麼照顧?症狀、觀察指標、處理方式一次看

家中孩子確診了,該怎麼照顧?症狀、觀察指標、處理方式一次看#發燒

家中孩子確診了,該怎台灣邁入疫情流行高峰,確診數不斷攀升,不少孩童也因此染疫,雖然小孩確診症狀多半是輕症,但多數醫護仍建議,兒童確診新冠肺炎後,家長於居家照護期間仍應積極觀察病況發展、記錄每日身體狀況。具體究竟該怎麼做?孩童又有哪些主要症狀?《優活健康網》特別整理讓您一次看。麼照顧?症狀、觀察指標、處理方式一次看。

反覆發燒多日治不好,醫見「鮭魚紅疹」揪出成人史迪爾氏症

反覆發燒多日治不好,醫見「鮭魚紅疹」揪出成人史迪爾氏症#發燒

南投37歲的小惠,日前因反覆發燒畏寒,一度擔心自己罹患新冠肺炎,身體四肢還出現鮭魚色斑丘疹,吃了抗生素和退燒藥甚至服用類固醇腫成月亮臉後,依然沒有改善,經轉介到大千醫院,在醫師抽絲剝繭之下,確診為罕見的「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所幸定期服藥後,症狀大幅緩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