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

只有單一個關節痛?小心痛風–預防痛風的7個生活建議

只有單一個關節痛?小心痛風–預防痛風的7個生活建議#痛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痛風是一種讓人關節痛不欲生的疾病,研究調查發現,大多數發作過的人,在疼痛量表上給9或10分,而這個量表上最痛的分數就是10分,可見它痛起來是多麽的痛呀!而另外一個在疼痛界也很有名的急性膽囊炎,也有相關的研究調查,同樣以疼痛量表統計,分數雖然沒那麼高,但也來到了嚴重疼痛的8分。雖說比較哪種病發作比較痛很奇怪,但這裡是想要跟大家說,不管是哪一種,痛起來真的很痛,因此可以的話,在還沒發生之前,就應該要好好的預防這些事情發生。痛風年輕化台灣痛風的盛行率約為6.24%,隨著年紀增長,罹患風險也跟著升高;在年輕族群裡,痛風比較常見於男性,原因可能是女性的雌激素促使尿酸的排出,不過到女性更年期之後,就沒有性別的差異了;近些年來,隨著飲食西化,加上肥胖比例增加,臨床上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有增加的趨勢。只是說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痛風發作,讓人疼痛難耐呢?為什麼會痛風?講到痛風接下來就會提到「普林」與「尿酸」。普林也稱嘌呤,可溶於水,在人體內會代謝成尿酸,行經血液循環,透過腎臟排出體外,當排出效率跟不上尿酸的生成,血中尿酸的濃度就會上升,然後就可能會以尿酸結晶的形式堆積在特定部位的關節周圍,引起發炎反應、讓關節痛。 臨床上,痛風常發生在單一關節,比較常出現在第一個蹠趾關節、膝蓋、腳踝、手腕等部位;值得注意的是,90%的案例起因於尿酸排泄減少,常續發於慢性腎病、使用利尿劑;其餘10%則是尿酸生成過多,可能是遺傳、牛皮癬、血紅蛋白療法和血癌……等因素造成。然後呢,不是所有高尿酸的人都會發展成痛風;事實上,有2/3的高尿酸血症的人,可能一直都沒有症狀。此外,也有例外的情形,就是有些臨床上有痛風症狀的人,血中尿酸濃度卻是正常的。痛風可以吃什麼?雖然你很容易可以從醫院或是Google找到很多食物普林含量表,而表中的食物會依含量分成低、中、高3組,但研究發現飲食裡的普林,僅約2成會吸收進入體內,其餘大多是由肝臟合成;因此,高尿酸或是有痛風的朋友,真的不用太過於在意食物普林的含量,而害怕吃任何東西。不過如果是經常發作或正在發作的人,還是會建議儘量挑選低普量與適量中普林的食物吃,平常沒有發作的時候,只要吃得健康均衡,然後有良好的生活慣即可。現代人為了讓自己健康,除了飲食,也可能會尋求保健品或鱸魚精、滴雞精之類的營養補充品,在購買的時候,往往會問這些東西普林含量高嗎?深怕吃了會引起發作。如果是錠狀膠囊狀的食品,一顆就那麼大,真的有含普林,吃了也不會真的吃到多少;而鱸魚精或滴雞精之類的補充品,它們基本上都是去除普林含量高的內臟,才去做成產品,因此原材料本身就不是高普林的來源,另外,就是前段提到,就算真的含有一些普林,最後真正能進到體內的量也有限。豆類普林含量高,要忌口?由於豆類的普林含量不低,在過去會建議避免或少吃這類的食物,但研究發現大豆食物與高尿酸和痛風風險有著相反的關係,而其他普林含量較高的蔬菜則是與高尿酸無關,不過和痛風風險有相反;換句話說,就目前的研究看來,植物來源的普林似乎和不會增加痛風的風險。但還是老話一句,適量均衡就好。預防與避免痛風的7個飲食與生活建議不管你想要預防,還是已經罹患但想要減少發作的頻率,那麼有以下幾點生活建議提供給你參考: 減重:過重會增加罹患痛風的風險,而減重則能降低風險。即使不是吃限制普林的飲食,只要體重減輕就能降低尿素濃度與減少痛風發作的風險。切記,除了飲食調整,也應該加入規律運動的計畫,還有減重速度別太快,每週0.5~1公斤的速度就好,減太快反而會給身體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   吃複雜碳水化合物:多吃些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這些都是複雜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少喝含有高果糖糖漿的飲料,純果汁也應適量飲用。   水:喝足夠的水,幫助尿酸排泄。   脂質: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從植物油與海鮮獲取油脂。   蛋白質:從瘦肉、禽肉、乳製品和豆類獲取蛋白質。   特定食物: 櫻桃:有一些證據指出吃櫻桃和減少痛風發作的風險有關。 酒:啤酒和蒸餾酒與痛風發生與復發的風險增加有關。適量飲用紅酒似乎不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避免在痛風發作的時候喝酒。 咖啡:一些研究支持適量飲用咖啡,特別是規律喝含咖啡因的咖啡,可能有助於減少痛風風險。不過如果有其他用藥或身體狀況會有所衝突,就避免飲用。   特定營養素:每天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C(500毫克以上) 可能有助於幫助降低尿酸。   當然上面這些細節不好記也沒關係,吃德舒飲食或地中海飲食都是很推薦的飲食計劃喔!​(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只有單一個關節痛?小心痛風 – 預防痛風的 7 個生活建議)

吃火鍋吃到腳痛!醫提醒:急性痛風發作恐腎功能不佳

吃火鍋吃到腳痛!醫提醒:急性痛風發作恐腎功能不佳#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常吃火鍋恐致腳趾又腫又痛?小心痛風找上身!一位30多歲的年輕人因腳部大拇趾疼痛求診家醫科,經醫師詳細詢問後才發現,由於最近天氣變冷,患者常常約朋友一起吃火鍋,經理學檢查發現腳部大拇趾紅腫,抽血檢查尿酸偏高,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經藥物治療2~3天後才恢復正常。冬天火鍋小酌吃太多,恐誘發急性痛風衛福部新營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宗林表示,時序進入寒冬和年節, 大家一起吃火鍋配上小酒,是件愜意的事。但火鍋屬高嘌呤食物,吃進過多易使代謝異常,或是本身腎臟排出尿酸功能障礙患者,容易出現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內的狀況,造成急性痛風。陳宗林說明,痛風是由於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尿酸排泄受阻,導致有過多的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腔或軟組織中而引起腫痛的病症。典型的痛風發作多發生在半夜或清晨,大多數病患發作之前,都曾經有飲酒或攝取含高嘌呤食物過度的情形,例如:食用大量海產或火鍋等。延伸閱讀:百元小火鍋怎麼吃才對?營養師揭「這3種湯頭」超肥痛風最常發生在足部關節處,醫建議5大生活型態調整痛風易發生的部位,以足部的大腳趾關節最為常見,其次為踝關節、膝關節、足背,嚴重時甚至全身的關節皆有可能受到侵襲。一般病程在1天至2天內就會達到高峰,在未經治療情況下症狀持續7到10天會自然消退,如經治療病程可縮短至3天內。若長期反覆性發作,症狀會持續更久或多關節發作。痛風的預防首要的是生活型態的調整,及使用降尿酸藥物。對於痛風患者想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方式,陳宗林提供以下建議: 肥胖者減輕體重 減少酒精攝取,尤其是啤酒及烈酒 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取,如:動物內臟、紅肉、海鮮、香菇 每天攝取適當的水份 維持血尿酸值在6.0 mg/dL陳宗林提醒, 痛風一旦找上身,就是一種終身性的疾病,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但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飲食及合理的藥物治療,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痛風石如「粉筆渣」 不僅腳腫脹還可能手麻痛

痛風石如「粉筆渣」 不僅腳腫脹還可能手麻痛#痛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很多人來說,痛風發作是相當難忘的經驗,原本活動自如的關節,可能在一覺醒來之後就腫脹、發熱,伴隨而來的劇痛更是讓人舉步維艱、痛苦不堪。痛風的表現可能相當戲劇化,這種慢性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控制。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吳建興指出,痛風的原因是「高尿酸血症」,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會逐漸在關節或周圍組織形成尿酸結晶,尿酸結晶可能導致發炎,使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痛風性關節炎常在晚上與清晨發作,而且在24小時內到達最痛的程度。容易發生在腳拇趾的關節,患者可能會痛到無法走路,甚至腫到沒有辦法穿鞋。」吳建興說,「痛風性關節炎可能持續幾天,也可能長達兩個禮拜。」尿酸控制達標,預防器官受害導致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很多,較常見的原因是身體排除尿酸有問題,例如:脫水、高血壓、腎臟病、肥胖、鉛中毒等狀況。有些狀況則是身體製造過多的尿酸,例如:攝取較多高普林或果糖的食物,以及肥胖、高血脂、過量飲酒等。尿酸超標時,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容易輕忽高尿酸血症的危害,痛風的病程可分為幾個階段,無症狀期、急性期、間段期、慢性期。高尿酸血症通常會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無症狀期,必須抽血檢驗才會發現尿酸過高。直到有一天尿酸結晶造成關節發炎、腫脹、疼痛,進入急性期。經過治療後,關節疼痛會緩解,屬於間段期。倘若沒有好好控制讓尿酸達標,痛風將反覆發作,發作的頻率會增加,持續的時間也會拉長。隨著尿酸結晶越積越多,痛風終將進入慢性期,患者平時便會持續感到疼痛,發作的時候更是劇痛難耐。大量堆積的尿酸結晶,會形成痛風石,讓關節長期發炎、甚至變形。痛風石常出現在關節附近,摸起來軟軟的,流出來的時候像粉筆渣。「痛風石非常麻煩,可能妨礙關節活動、影響工作。」吳建興回憶,「曾經有位患者的痛風石出現在手腕,漸漸壓迫到腕隧道裡的神經,而演變成腕隧道症候群,讓他的手又麻又痛,非常困擾。」尿酸超標除了會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外,還會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危害,吳建興分析,由於高尿酸血症會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在不知不覺中導致器官病變,進而出現多種併發症,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皆是常見的共病。我們的身體主要是透過腎臟排除尿酸,當尿酸超標時,尿酸鹽結晶可能沉積在腎臟裡,導致腎臟病變;當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患者往往會透過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來緩解症狀,但頻繁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亦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吳建興說,「如果患者的腎臟功能很差,又因為痛風經常發作,而持續吃消炎止痛藥,可能就會讓腎臟功能惡化到需要洗腎的地步。」假使經過飲食控制,患者的尿酸依舊超標,痛風一年發作超過兩次,就必須要介入降尿酸藥物的治療。高尿酸血症的治療可以透過不同的機轉,包括促進尿酸排除或減少尿酸生成。促進尿酸排除的藥物可以促使尿酸由腎臟排除,但在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便無法發揮效果。減少尿酸生成的藥物已使用多年,傳統藥物可以降尿酸,吳建興說,「不過某些特殊體質的患者在服藥後可能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稱為史帝芬強生症候群,皮膚會潰爛,可能導致殘疾甚至死亡。開立藥物前,建議先進行HLA-B 5801基因檢測,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新一代降尿酸藥物較不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能有效降尿酸,即使是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而且有助消除痛風石。尿酸超標,可能出現腎臟、心血管等共病「曾經有位患者的痛風石很大,大到沒辦法穿鞋,而且經常腫脹、感染。因為疏於照顧,來到門診的時候,腳都快爛掉了。」吳建興分享,「我們幫他換藥、治療感染,並積極控制尿酸。因為患者腎臟功能較差,他使用新一代降尿酸藥物,經過一段時間後,尿酸順利降到6 mg/dL以下,痛風較少發作,痛風石也漸漸變小,關節活動度變好,且能夠穿較大的鞋,患者的生活品質改善許多。」「及早治療痛風是很重要的觀念,如果抽血發現尿酸超標時,應該請醫師評估,看看有沒有出現其他共病,並考慮使用藥物控制尿酸。」吳建興說,「把尿酸控制好,不只能減少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機會,還能預防未來產生更嚴重的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中風等問題。」貼心小提醒抽血檢驗發現尿酸過高時,要嘗試找出尿酸過高的原因,吳建興提醒,如果有痛風發作的經驗,千萬別以為只要吃止痛藥,不痛就好。因為尿酸超標對身體的危害,不單只有關節,還與腎臟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等多種共病有關。高尿酸與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相同,需要做好飲食控制,並規則服藥,好好與醫師配合,才能降低各種急性、慢性的健康危害。(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疼痛跑來跑去」反覆性風濕症如不定時炸彈

「疼痛跑來跑去」反覆性風濕症如不定時炸彈#痛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6歲的林小姐是公司行政助理,常需使用電腦鍵盤和打手機聯絡事情,大約兩個月前左手腕和右手中指突然疼痛,以為是過度使用雙手不以為意,自行去藥局買藥,二、三天就好了。可是半個月後,林小姐因需要提企劃案,常加班趕工,且覺得壓力很大,兩側膝蓋和左足踝突然腫痛,幾乎寸步難行,林小姐在發病前並沒有久站或跑步,也沒有扭到撞到,同事有的說是痛風,親戚提醒林小姐家族有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建議她到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青壯年女性較常發病 一次會有一到三個關節發炎看診時,林小姐膝關節腫痛有改善,但是就診前一天右肘又痛起來,醫師一方面檢測尿酸、類風濕因子與免疫抗體,同時開立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治療,一周後檢驗結果均為正常,醫師由林小姐發病過程與檢驗數值,初步診斷是反覆性風濕症,但因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家族病史,醫師囑咐若關節炎發病頻率越來越密,或發炎持續時間越來越長,應盡速回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明翰指出,反覆性風濕症像不定點也不定時的炸彈,無法預測更難以捉摸,最典型的主訴是「痛的地方跑來跑去」,而且通常抽血和X光都沒有明顯異常。反覆性風濕症不但症狀多變,疼痛誘因更是多元,如壓力、勞累、感染、氣候變化和重口味食物等因人而異。一般是年輕到中年女性較常發病,通常一次會有一到三個關節發炎,腫痛持續數日就緩解,發作頻率一年數次較常見。蔡明翰表示,目前尚無專門對反覆性風濕症的診斷工具,且此病症狀常和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血清陰性關節炎類似,因此確診此病前要先排除其他關節炎。延誤病情恐進展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先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秋水仙鹼等緩解,若經常發作,則可長期使用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控制。此病預後較佳,不易損害關節而失能;但有些患者後來會進展成類風濕性關節炎,需定期回診追蹤才不會延誤病情。

跨年連日啖火鍋 痛風發作嚴重恐洗腎

跨年連日啖火鍋 痛風發作嚴重恐洗腎#痛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天氣轉涼,熱呼呼的火鍋愈來愈受歡迎,四十多歲的王先生周末和親朋好友聚會連續兩天吃了火鍋大餐,隔天清晨突然被痛醒,右側大腳趾關節又腫又痛,不得已只好下床吃止痛藥,但右腳踩到地板的那一剎那,卻讓他痛到冷汗直流。經過一番折騰,王先生只好搭車到急診室求助。王先生的尿酸已超標多年,急性發作緩解後,醫師建議要使用藥物降低尿酸,減少未來痛風急性發作的機會,然而王先生的腎臟功能不佳,經過討論後開始使用新一代降尿酸製劑,減少尿酸的生成。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陳冠興醫師指出,痛風與「高尿酸血症」很有關係,而尿酸的源頭則是「普林」。我們體內所有組織都含有「普林」這種物質,當細胞在汰舊換新時,就會分解普林,產生尿酸。我們的身體要如何排除尿酸呢?陳冠興醫師解釋:「大約三分之一靠腸胃道,另外三分之二則靠腎臟,分別以糞便和尿液的方式排除。」但是如果攝取太多的高普林食物,或是腎功能不好而難以排除的話,尿酸就會於血液內累積,形成「高尿酸血症」,臨床上定義為血中尿酸濃度>7.0mg/dl。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時,可能於體內形成尿酸結晶,這些細細長長的尿酸結晶容易累積在關節腔內,導致關節發炎而紅、腫、熱、痛,就是大家熟悉的「痛風」。痛風不只讓關節疼痛,還會形成痛風石讓關節變形陳冠興醫師表示,痛風通常是陣發性地發作,最容易出現痛風的關節是大腳趾,許多患者會在半夜、清晨,於睡夢中感到關節劇烈疼痛而驚醒,腳趾關節已變得又紅、又腫、又熱、又痛。痛風發作後,往往需要經過幾天才逐漸轉好,但也可能在不久後又再度發作。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漸漸會發現連膝蓋、腳踝、手腕等部位都可能會有痛風發作。「假使痛風一直反覆發作,經過五年、十年之後,尿酸結晶會破壞、侵蝕關節,」陳冠興醫師提醒:「這些累積在關節處的結晶會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變形。」痛風好發於30歲到50歲間的男性。不過,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有愈來愈多的年輕患者也出現了痛風的問題。而花東地區的原住民得到高尿酸血症的盛行率可能高達九成以上。輕忽痛風,全身都受害陳冠興醫師說,值得注意的是,痛風不只造成關節疼痛,還可能傷害其他器官,因為尿酸結晶除了會沉積在關節,還會沉積在血管、腎臟等,導致慢性發炎反應。「痛風其實是一種慢性發炎,並與許多疾病有共病關係,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與痛風有關。甚至台灣的國病『腎臟病』,也與痛風有關。」陳冠興醫師強調:「盡早治療痛風、控制尿酸,才能減少出現各種併發症的機會。」尿酸主要透過腎臟代謝,如果體內的尿酸濃度持續過高,腎臟的負擔就很大。當尿酸鹽結晶過大,無法順利由腎臟排出時,會塞住腎小管,導致腎臟間質發炎;尿酸鹽結晶也會卡在輸尿管,形成尿路結石。此外,當尿酸結晶沉澱在腎臟毛細管血管壁,腎絲球將逐漸硬化,造成腎臟功能失調。因此,痛風患者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只有在發作時自行購買強效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吃,長期大量服用恐損害腎臟功能,漸漸走向腎衰竭,甚至到需要洗腎程度。面對痛風,急性止痛,慢性降尿酸,長期達標尿酸值小於6.0mg/dL是關鍵陳冠興醫師分析:「在治療痛風的時候,可分成兩部分來看。痛風急性發作時,可以用消炎止痛藥讓患者疼痛改善;慢性期則是要嘗試降低血中尿酸濃度。」 假使患者一年會發作兩次、三次以上的痛風,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共病,便要考慮長期使用降尿酸的藥物,穩定控制血中尿酸濃度小於6.0mg/dL,身體才不會處在長期發炎的狀態。陳冠興醫師解釋,目前控制尿酸的藥物有兩種機轉,一種是「促進尿酸排除」,另一種是「減少尿酸生成」。「促進尿酸排除」的藥物可以增加腎臟排除尿酸的量,但是如果患者腎臟功能較差,又要讓更多尿酸從腎臟排出的話,就可能加重腎臟負擔,藥物的治療效果並不好。另外,從泌尿道排出愈多尿酸,其實也會增加產生尿路結石的風險。「減少尿酸生成」的藥物可以抑制尿酸合成。近幾年發展出來的新一代降尿酸製劑,由肝臟代謝,即使患者腎功能不佳也能使用。陳冠興醫師說:「台灣的患者通常只要每天服用半顆,就能讓血液中尿酸濃度下降。」研究指出,痛風患者規則服用新一代降尿酸製劑,將尿酸值維持低於6.0mg/dL後,能觀察到延緩患者腎功能惡化、明顯消除痛風石,且減少痛風再度發作的機會,提高患者生活品質。相較於傳統藥物有造成過敏的風險,輕則皮膚起疹子,重則引發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這是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可能導致死亡、殘疾,非常棘手。新一代降尿酸製劑較少發生皮膚過敏反應,安全性高。陳冠興醫師回憶,曾有痛風患者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剛來門診時尿酸超過9 .0mg/dL,每年都會發作2、3次痛風。他的腎臟功能較差,已經進入慢性腎臟病3b期(eGFR 30~44 ml/min/1.73m2),所以選擇使用新一代降尿酸製劑。在持續穩定的藥物治療下,他的尿酸漸漸降到6.0 mg/ dL以下,回到正常值。後續追蹤過程中發現,他的腎臟功能從3b期進步到3a期(eGFR 45~59 ml/min/1.73m2),痛風也不再頻繁發作。痛風是富貴帝王病,使用藥物也要正確飲食想要避免痛風,也要從飲食方面下點工夫。首先,肉類、海鮮、火鍋湯、高果糖漿、及啤酒都屬於高普林食物,務必控制攝取的份量。每天的水份要充足,充足的水分能幫助尿酸排除,降低尿路結石的機會。適當的減重也能降低痛風發作的機會。此外,痛風與許多慢性病有共病相關,一定要好好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千萬不要以為痛風只是關節痛,急性發作的時後就自行吃止痛藥!」陳冠興醫師叮嚀著:「尿酸超標是慢性的問題,長期下來對腎臟、心血管都不好,最好規則服藥控制尿酸,才能減少未來腎臟衰竭、洗腎的機會。」(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痛風吃藥降尿酸反而更痛?醫師揭密

痛風吃藥降尿酸反而更痛?醫師揭密#痛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痛風發作時,連風吹到都會痛到不行!有人吃藥降尿酸,結果關節反而更痛!可能是因為血尿酸濃度急速變化時,引發急性痛風關節炎。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風濕免疫科林子閔醫師教大家痛風該怎麼辦。痛風除疼痛難耐 可能出現心臟病、動脈硬化等併發症痛風主要是尿酸鈉鹽沉積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好發於下肢關節,常見部位是腳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足背、踝、膝、腕、肘、手指間等關節也可能會發生。當痛風發作時,關節處局部會發生紅腫熱痛的現象,常合併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無法走路、無法穿鞋,除了反覆疼痛難耐外,可能出現腎臟病、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壓、腦中風和腎結石等併發症。根據統計,我國的痛風盛行率約為6.24%,男女比例約為3:1,以往易發於中老年男性,但近年來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越來越多,主要是和飲食西化、營養過剩使得肥胖人口增加有關,而許多年輕患者都有家族史,值得關注。血尿酸濃度急速升降 恐引發急性痛風關節炎食藥署提醒,許多患者誤以為痛風發作時,只要吃藥控制就好了,卻忽略平常血液尿酸值的控制。對此,林子閔醫師說明,在急性期痛風發作時,主要使用的三種消炎止痛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秋水仙素、類固醇,醫師會視患者是否合併其他內、外科疾病而定。在降尿酸藥物方面,當急性期時,若原來沒有使用的患者,就不要服用,如果本來就已使用,則可繼續用藥,且不宜增減劑量;以防血尿酸濃度急速變化升降時,可能引發急性痛風關節炎。食藥署叮嚀,痛風雖然不能根治,但在不發作間歇期,選擇合適的降尿酸藥物,即可控制血液尿酸值。目前我國常用的降尿酸藥物有Allopurinol、Febuxostat、Benzbromarone,醫師會視患者狀況開立處方。林子閔醫師指出,曾痛風發作而無痛風石的患者,建議血液尿酸值控制應小於6mg/dL;有痛風石的患者,建議血液尿酸值控制在5mg/dL以下。此外,痛風患者要盡量避免酒、肉湯(如雞湯、排骨湯、牛肉麵的湯、火鍋肉湯)等食物,至於有殼的海鮮(如蝦、蟹、蚌殼、牡蠣、扇貝)、內臟類食物、豆類、香菇等食物,建議適量攝取即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