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屬於「夏秋交接」時期,氣候變化多端。中醫師指出,處暑養生,需要檢視「氣血」及「正氣」在體內作用機制的穩定度。現代醫學用「免疫力」來概括身體機能,包括氣血循環,建議善用中藥材黃耆、西洋參、金銀花、枸杞等自製養生茶飲「潤肺補氣湯」,煮一鍋「山藥蓮子粥」並透過4個穴道按摩,來穩定氣血、提升免疫力。
處暑屬於「夏秋交接」時期,氣候變化多端。中醫師指出,處暑養生,需要檢視「氣血」及「正氣」在體內作用機制的穩定度。現代醫學用「免疫力」來概括身體機能,包括氣血循環,建議善用中藥材黃耆、西洋參、金銀花、枸杞等自製養生茶飲「潤肺補氣湯」,煮一鍋「山藥蓮子粥」並透過4個穴道按摩,來穩定氣血、提升免疫力。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代表著夏日暑氣逐漸消退,將進入秋高氣爽的季節,此時也是適合出遊的好時節。《優活健康網》特摘養生專家但漢蓉所撰此篇,分享處暑節氣養生的方法,並分享「醃漬紫蘇梅乾」的作法,無論是當作餐後茶點、捏成飯糰,或做成醬汁都非常美味。
立秋是進入秋季初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除,天氣仍然非常炎熱,故有「秋老虎」之稱,此時養生注重潤燥、滋陰、養肺益氣。《優活健康網》特摘養生專家但漢蓉所撰此篇,分享立秋的養生之道,並分享紫蘇薑茶、紫蘇梅子凍的食譜,立秋撿上一把芬芳的紫蘇葉泡茶正剛好!
大暑過後,酷熱漸收、迎來「立秋」。此時節,不論秋老虎是否發威,天氣多是豔陽高照,儘管氣溫不高,仍讓人有燥熱感。中醫師指出,立秋節氣前後,容易有咳嗽症狀,亦即古人所謂秋燥。秋燥除了會引發咳嗽之外,也會出現皮膚乾、鼻子乾與嘴唇乾等現象,建議可喝「百合沙參麥冬茶」防燥咳。《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文章,由中醫分享立秋養生方法。
立秋節氣一到,表示酷熱難熬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了。若要順應這季節,建議少吃過燥和寒涼的食物,多吃可以清熱解毒、滋養潤燥、健脾益氣、鎮靜安神的柔潤食物。《優活健康網》特摘蔬食專欄作者林乃光所撰此文,分享立秋時節的節氣養生,並分享酪梨優格沙拉食譜。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不僅能維持身體運作的必要成分,也和免疫系統的運作有關,另外,不同顏色的水果含有不同的植化素,是身體抗發炎及預防疾病的好幫手,究竟一天要吃多少水果?果汁可以替代水果嗎?清洗水果要洗多久?本篇由營養師一次解答。
炎炎夏日讓許多人吃不消,飲食上清淡爽口才能開胃,而可以生食且擁有清脆口感的小黃瓜深受不少人喜愛。不過小黃瓜誰不能吃?如何挑選最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文,營養師提醒,小黃瓜可幫助降血壓、消水腫,更是護心好食材,更提供私藏小黃瓜菜單,簡單5步驟就能自製低卡黃瓜沙拉麵。
「颱風沒來菜價先漲!」相信許多民眾心裡都有過這樣的怨言。明明颱風都還沒來,菜價卻先漲了1倍,其實這些都是源自民眾的預期心理。一般來說,颱風來襲勢必會影響到市場的供給與需求,除了災害造成的供需不平衡,還有民眾害怕災後菜價攀升,便搶先囤貨,反而造成蔬果價格提前上漲。想買又怕浪費,不買又怕太貴,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安然度過惱人的颱風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