鱈魚肉質細嫩少刺,不少便當店、餐廳,都能點到各種鱈魚料理。不過,你平常吃的鱈魚真的是鱈魚嗎?常有不肖業者將便宜的大比目魚或油魚混充「鱈魚」,讓消費者遭遇「鱈魚詐騙」,究竟鱈魚跟圓鱈、扁鱈、比目魚、油魚有哪裡不同?該如何分辨?《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一次看懂。
鱈魚肉質細嫩少刺,不少便當店、餐廳,都能點到各種鱈魚料理。不過,你平常吃的鱈魚真的是鱈魚嗎?常有不肖業者將便宜的大比目魚或油魚混充「鱈魚」,讓消費者遭遇「鱈魚詐騙」,究竟鱈魚跟圓鱈、扁鱈、比目魚、油魚有哪裡不同?該如何分辨?《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一次看懂。
爆紅「霉豆腐」是什麼?近來又有中國特殊食物傳出現在台灣多個臉書社團被推廣,事實上,霉豆腐是來自安徽的傳統名菜,又稱為「發霉豆腐」或「毛豆腐」,是一種由豆腐發酵而來的特殊食品。《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解析,台灣人沒有吃霉豆腐的習慣,且無法確認該類食物來源,吃下肚可能引發肝腎問題,不可不慎。
9月開學季在即,小心腸病毒疫情大流行!疾管署27日公布監測發現,近期腸病毒、腹瀉疫情持續升溫,腹瀉就診人數已連續4週上升,光上週就突破12.5萬人次,以諾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為主,腸病毒也連續2週上升,上週就診近1.4萬人次,預計本波流行期將從本週開學開始,一路延燒到中秋節後至9月底。
許多長輩喜歡煮一大鍋飯,從早餐吃到晚餐,吃不完隔天繼續加熱食用,這樣的飲食習慣,隱藏食物中毒危機:容易滋生仙人掌桿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醒民眾「白飯正確保存4技巧」,並可用1招判斷判斷白飯是否臭酸、還能不能吃。
台灣近期食安問題連環爆,不只王品旗下2間餐廳爆出食物中毒事件,累計82人用餐後身體不適就醫,八方雲集、台南知名甕仔雞也有類似情形。醫師指出,恰逢花蓮規模7.2大地震之後,門診腹瀉患者增加,大多曾在連鎖餐廳用餐,研判可能與老舊管線破裂,水源被汙染有關,應警覺4點慎防「喝糞水」。
食安問題近月來層出不窮,繼去年蘇丹紅、小林製藥紅麴風暴、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後,近期知名Buffet自助餐吃到飽餐廳「INPARADISE 饗饗」也傳出食物中毒事件,至8日15:30截稿前,統計共有19人送醫。此外,業者遭台北市衛生局要求全天暫停營業,但饗饗信義店昨天晚上仍被查獲照常營業,對此,台北市政府確定將處以最高300萬元罰鍰。
台中市食安處2日公布台糖安心豚梅花豬肉片驗出罕見瘦肉精「西布特羅」0.002ppm,引發軒然大波,但農業部、衛福部食藥署抽驗都未檢出,雙方看法不同。然而事件最新進展出現翻車局面,食藥署7日上午公布原檢體複驗結果,證實檢出西布特羅0.001ppm。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下午2點召開記者會則指出,「此次應為單一事件。」(文章最後更新時間:2/7 15:32,更新複驗結果。)
食物的種類繁多,在為寶寶分配屬於他們的健康餐盤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所選擇的食材是否足夠支撐各階段所需營養,會不會讓他們食用後有過敏、不適的狀況發生,建議父母可諮詢醫師、營養師,也可向有經驗的爸媽討教,為嬰幼兒做最好的飲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