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遇過職場雷隊友嗎?小心還有更可怕的「鬼隊友」!人際關係在職場上至關重要,與雷隊友共事也是職場學習的一環,與其天天抱怨或害怕,不如用積極的方式面對,試著與同事敞開心胸溝通,或許能讓職場生活更快樂,也讓自己的職場生存技能增加。《優活健康網》特別整理「職場生存術」,教你和不合拍的同事相處,逃離人際陷阱。
一位65歲病人,糖尿病控制良好,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範圍,但他認為回診太麻煩,改為在附近藥局買藥服用,半年後回診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飆到8%,腎功能嚴重惡化,尿蛋白也超標,已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第3期。醫師提醒,腎臟代償能力強,即使腎功能已流失,身體功能仍維持正常,因此糖尿病腎病變,成為容易被忽視的慢性病變之一。
在這個連早餐都要打卡的時代,讚數成了社交貨幣。當你精心發文,卻發現某些朋友總是默默觀看、從不互動,還熱情按讚其他人時,難免感到失落。究竟是演算法作怪,還是人心難測?以下6個「朋友不按讚」的背後真相,或許能幫你釋懷,也提醒我們,學會更健康地與社群媒體共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延燒近2個月,截至7月6日,死亡個案已逾七百例,若不幸染疫該如何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除了接種疫苗外,許多國家已將肥胖納為新冠肺炎重症危險因子,因此維持健康腰圍,避免肥胖是重要關鍵。台灣死亡個案多為高齡長者或具慢性病史者,其中佔高比例的三高慢性病,就是以腰圍超標為其病前狀態風險指標之一。根據今年5月義大利一篇研究,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腰圍超標者其肺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全台幼托園所持續停課,4歲小羽自停課在家,因無處消耗體力和探索學習,每天都挑戰父母忍耐極限,親子衝突戲碼天天上演,爸媽崩潰怒蓋「罰站樓」。復健科醫師建議,以認知/知覺功能為基礎,輔以感覺動作,善用家中物品和發揮創意,能促進親子互動學習,讓彼此關係更緊密。生活失去目標大腦就會過度鬆懈,使情緒行為不受控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因減班、停課和限制外出,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家怎麼吃才健康?很多媽媽防疫期間,發現每天料理三餐根本是個夢魘,多數都照以往經驗來準備,如早餐麵包加奶茶,或蒸個包子配豆漿;午餐煮水餃配玉米濃湯或煮泡麵,晚餐蛋炒飯或點個披薩配可樂,再備一大盤水果全家一起享用。這樣的三餐看起來很普遍,但在營養師眼裡卻是大大不及格!包子水餃加豆漿 蛋白質份量大大不足為何NG呢?聯安診所營養師徐景宜表示,照上述一整天吃下來,含蛋白質的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4歲李小姐近兩個月來總覺得胸口悶,嚴重時甚至呼吸困難,痛的感覺傳到背部,上網一查,自己的症狀竟和心肌梗塞好像!緊急就醫檢查後,排除心臟問題,原來是工作壓力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長期下來,出現自律神經失調,而引起胸痛。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 也會引發胸痛心臟內科醫師吳寶榮表示,網路上有些似是而非的訊息,易讓民眾產生誤解。李小姐不是三高患者,也沒抽菸或身材肥胖,其胸痛常在休息時...
2021-07-06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0歲小明在大公司擔任主管一職,因為知道自己平常工作繁忙,且家中經濟重擔都在自己身上,所以為了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都均衡的攝取營養,且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另外每年還自主做一次健康檢查,因此一直身體都很健康,沒有任何問題,但今年的健康檢查報告中,卻檢查出有尿液潛血的問題,因為深怕身體出了什麼問題而倒下,便急忙前往醫院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香甜多汁的荔枝容易讓人一顆接著一顆吃下肚,不過小心別吃過量。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有2名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男子,在吃完過多的荔枝之後,眼前白花花一片,差點失明。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短時間內吃高糖分的食物,會引起血糖急遽變化,當血糖突然升降太多時,水晶體會因為滲透壓的改變造成屈光度數急遽的變化,這時候就會看不清楚東西。血糖急遽變化引起 需要好幾天才能恢復部立南投醫院眼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9例COVID-19病例,分別為27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證實,62萬劑自購AZ疫苗將於明天抵台,再加上後天還有113萬劑日本捐贈AZ疫苗運至台灣,相信這波疫苗可加速向下開放中壯年接種時程。新增27例本土病例、17例死亡今新增27例本土病例,為17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陰影已籠罩全世界一年多,安南醫院泌尿科董聖雍醫師提醒,新冠病毒所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不只對肺部有影響,日後亦須注意對泌尿系統和生殖器官所造成的可能傷害。目前已知新冠病毒是透過細胞上的ACE2和TMPRSS2兩種蛋白附著而讓細胞感染,除肺臟有大量的此類蛋白表現,其他器官如腎臟、膀胱、男性攝護腺、陰莖及睪丸、女性子宮跟卵巢也都有大量蛋白表現,這類蛋白又受到雄性荷爾...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健署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胃腸道基質瘤者每年至少新增400至500名患者,其中有3成為復發或轉移性的胃腸道基質瘤,且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除了預後較差外,當前的治療並不能全面照顧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所幸今年衛福部食藥署已核准針對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α受體(PDGFRA) D842V突變,無法切除或轉移性胃腸道基質瘤的成年患者,已有GIST突破性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南投65歲許姓菇農患有B肝卻未定期追蹤,除了白天工作,夜裡也須關注菇類生長狀況;三年前他因腹痛休克送急診,不幸確診第四期肝癌,原本預估壽命僅剩一個月,所幸藉由化放療、栓塞、手術、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方式,幸運撿回一命,但因健保不再給付免疫治療,讓他對後續療程感到憂心。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 可延長存活期逾23個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陳政國表示,三年多來,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