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提升,避孕成為不同人生階段的重要課題,了解月經週期有助於掌握自然避孕時機。常見避孕方法包括事前與事後口服避孕藥,以及保險套、子宮內避孕器、陰道環等多元選擇,應依個人需求與專業建議選擇適合方式。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產品,正確避孕是自我保護與負責任生活的展現。
當走向痛苦的生命末期時,安樂死是可能的選擇嗎?當全世界有超過15個國家通過安樂死合法,台灣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嗎?至今6年過去,安樂死立法仍遙遙無期。《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訪推動安樂死合法化的婦產科醫師江盛,他從2018年開始致力推動「死亡權利法案立法公投案」(簡稱「安樂死公投」案),在街頭巷尾找人連署,爭取安樂死合法的可能。
立冬是冬天的開端,氣溫開始明顯轉冷,萬物進入休養蓄藏的階段。中醫認為,這段時間應重視「養腎護陽、儲存元氣」,若忽視保暖與調養,可能造成腎氣不足,出現手腳冰冷、腰痠背痛等不適,立冬養生建議用一壺暖身茶、兩個穴道,再加上三九貼,啟動身體自我修護。
60歲黃女士兩年前因上腹部持續悶痛兩週,服用胃藥後未改善而至醫院就醫,醫師建議她接受胃鏡檢查,在胃下端處發現一片邊緣不規則的小潰瘍,進一步安排切片檢查,最後病理報告顯示為罕見的「印戒細胞型胃癌」。所幸早期發現,接受胃部分切除手術後,身體順利恢復,目前定期追蹤無復發跡象。
早餐前餓著肚子上路跑步,可能會讓心情更愉悅?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如果你是一個習慣在吃早餐前出門跑步的晨跑者,你可能會更容易體驗到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瘦素的相關研究,重要的是要適當地刺激你的身體,讓你可以在最佳狀態與感覺之下跑步。
門診經常有患者表示精神及情緒受到極端煎熬,除了身體疲倦及注意力下降外,情緒經常處在兩極化,焦慮易怒及低落憂鬱轉換,包括睡眠障礙及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混合出現,臨床上醫學歸納為「腦神經衰弱」,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徐瑋憶中醫師表示腦神經衰落屬於一種以精神與身體疲勞為主要表現的功能性障礙,現代醫學常視為與焦慮症、輕度憂鬱症、慢性疲勞症候群等重疊的心理生理綜合症,持續時間長,影響生理心理範圍極廣,也因為屬於...
一名50歲女性,育有3名兒女,10年多來一直自覺陰道裡有東西,近兩年發現陰道有一團肉露出。婦產科醫師表示,這名婦女子宮完全脫垂,露出約5公分長子宮組織,進行脫垂修補手術後,子宮回到原來位置。臨床統計,約7成自然生產婦女,有子宮脫垂現象,如果感覺好像有東西在陰道裡,應及早求醫診療。
許多人都說自己長期喝茶,感覺自己更健康,這不是錯覺,最新研究指出,喝茶不僅有助於提神醒腦,還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屬。《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研究指出,茶葉中的成分能與水中的重金屬離子結合,降低其濃度,尤其是紅茶,對去除水中鉛離子具有顯著效果。
產後狂怒(Postpartum Rage)是一種常被忽略的產後情緒反應,與產後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密切相關。這種情緒表現為強烈且難以控制的憤怒,可能對新手媽媽及其家庭造成重大影響。《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帶民眾了解產後狂怒的定義、症狀、成因、診斷、治療方法以及應對策略,幫助新手媽媽及其家人更好地理解和處理這一個情緒挑戰。
你是在拼命工作,還是在瞎忙?在這個節奏飛快的世代,我們拼命工作、訂定計劃、打卡自律,卻常常發現時間過去了,效果卻不如預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普遍卻難以察覺的陷阱——假性努力。《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假性努力」的定義以及因應方法,努力很重要,但還有很多事情比努力重要。
家有新生兒的家長們要注意了!衛生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8日表示,上週沒有新增腸病毒重症或死亡病例,7月1日公布的北部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經型別檢驗已確定感染「伊科病毒11型」,並且評估新生兒腸病毒疫情已於6月中旬達高點,但仍預估整個7月都是流行期,且不排除持續到8月。
你每天睡多久?睡眠對健康非常重要,能讓疲憊的身體獲得休息,幫助恢復體力與精神。然而,睡太多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若超過9小時,可能導致認知能力下降,這種情況在憂鬱症患者身上更為明顯。因此,保持適當的睡眠時間對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過多或過少的睡眠都應避免。
睡不好真的會損害長輩大腦認知功能!台灣已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但卻有40~70%的高齡長者患有慢性睡眠問題。長庚醫院最新研究針對長者睡眠品質調查,發現有睡眠障礙問題會影響記憶力,損害大腦淋巴系統、大腦連結功能,並進一步探討與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失智症、憂鬱症等相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