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整排牙齦「黑褐色」像沒刷牙,是蛀牙嗎?有黑點竟然更不容易蛀牙?牙醫師指出,牙齒表面出現黑色沈積,並非蛀牙,而是放射線菌與口水中的鐵結合形成的「硫化鐵染色」,雖難以刷除,但有這種狀況的人還比較不容易蛀牙,會發生在還沒換牙的兒童和少數大人身上。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維持整潔的居家環境並非易事。不過,只要有一個地方保持清潔,整體感覺就會煥然一新。《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日本一位前家政婦出身的居家整理達人麻美,分享了她心中最該優先打掃的地點「廚房」,只要廚房乾淨了也能帶動其他區域的整潔。
腸道菌不僅影響腸胃健康,更與「記憶力」有關!恩主公醫院與台大醫院團隊利用果蠅實驗證實,若果蠅失去腸道益生菌,長期記憶將中斷,若補充益生菌,記憶功能可恢復,顯示腸道菌對記憶的維持至關重要。此研究成果不僅登上國際期刊,更為失智症與相關神經退化疾病的早期預防提供了新契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癌症營養的照顧方式,並在治療過程中能均衡攝取營養,克服因治療而導致沒有胃口的問題,林口長庚特舉辦本講座,邀請營養師潘筱君主講『癌症病友飲食原則』,並教導如何把營養品變成可口的點心,增加食慾與熱量的攝取,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時 間:5/3(四)上午11:00~中午12:00地 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3樓癌症資源中心聯絡方式:林...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喜歡喝冷飲吃冰的中年男子,一位經常熬夜愛吃燒烤的年輕人,最近不約而同的到門診求診。他們的飲食喜好雖然不同,卻都出現咳不停流鼻水的症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醫師鐘茂旗針對不同體質進行調理,目前兩人均已恢復正常。鐘茂旗醫師說,喜歡冰飲的男子,原本很少生病,不料去年的一場感冒後,開始咳嗽、鼻塞、流鼻水,長達一年不見痊癒。這類寒包火型的咳嗽,乃因體內火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夏天的腳步近了,氣溫偏高,正式進入夏日冰品、冷飲、涼麵的銷售旺季。由於這些食品在食用前都不需要再加熱,食品衛生和保存條件就格外重要,南投縣衛生局建議民眾在購買前,要注意販售場所的環境衛生、使用水來源,以及食材及容器具等是否適當的儲存與擺放。此外,也要注意餐飲從業人員的個人衛生,是否穿戴乾淨整齊的衣帽,且時時保持手部清潔。建議此類食品在購買後要及時吃掉,不要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家長都擔心小朋友的前牙什麼時候才會長出來?其實前牙在恆齒萌發的次序上屬於較早萌發的牙齒,同時,上顎前牙的排列與美觀有極大的關係,使得此處的恆齒萌發如果異常的話,會較其它位置的牙齒容易被發現而尋求治療。奇美醫學中心齒顎矯正科主任郭峻良指出,前牙萌發異常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患者本身牙齒生長速度較為緩慢而造成換牙時序延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恆牙發生阻生的現象而使得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體外震波碎石機自一九八○年,首次在德國成功的應用於治療腎臟結石後,逾三十年時間在臨床上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尿路結石,都選擇以體外震波碎石術進行治療,相對於外科療法,它算是較安全、非侵入性的一種療法,也是泌尿外科領域中革命性的發明,阮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蘇拯誠表示,泌尿道的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大部份可藉由體外震波碎石術來加以清除,碎石成功率約七~八成,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癌症連續29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平均每12分左右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數佔總死亡人數28%,其中有超過8,700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你我都可能是癌症候選人,除了從日常生活中杜絕致癌因子外,更有效的作法為參加癌症篩檢。由羅東博愛醫院舉辦四大癌篩宣導活動,現場邀請邱惠卿抗癌姐妹檔現身說法,希望民眾善加利...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兩年一次的「戒菸就贏比賽」舉辦,董氏基金會一下湧入許多主動詢問戒菸的電話,尤其是關於「戒菸會發胖」的問題特別多,而根據董氏基金會及臨床醫師的經驗,3成的癮君子會以「戒菸發胖」為由拒絕戒菸或放棄戒菸,為此,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的專業營養師及顧問醫師群設計,由林依晨及許豪恩錄製「享受『戒菸菜單』」短片,搭配手冊製作及「華文戒菸網」的網路專區,讓想戒菸的癮君子DI...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罹患惡性腦瘤者達595人,其中256人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約占惡性腦瘤中四成。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具高度侵犯性,通常惡化快速且多會復發,患者的五年存活率更不到10%。現有治療選擇十分有限,一向被醫界視為最難治療的惡性腫瘤之一。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理事馬辛一醫師表示,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可分為原發與次發性,原發性好發年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氣溫上升,腸病毒疫情也持續升溫,疾管局昨日(5月1日)公布新增3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分別為居住於北部的11歲小六男童,中部的2歲3個月女童,及南部的1歲1個月男童,但值得注意的是,疾管局由監視資料顯示,社區零星檢出好發於新生兒感染,且曾於2005年大流行的「克沙奇B3型病毒」,當年造成26名新生兒重症個案,其中2名不幸死亡,因此疾管局也呼籲準媽媽應多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季節交替加上流感頻傳,不少家長擔心自家寶寶受到感染。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及指導醫師黃立心表示,嬰兒受到病毒及細菌感染,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來自於嬰兒常接觸到的器具消毒不全,包括奶瓶、奶嘴、固齒器、水杯及玩具等。奶瓶為嬰兒天天接觸到的器具,家長在餵養過程若沒有正確清潔與消毒,易滋生細菌造成嬰兒腸道功能紊亂。因此如何正確的落實奶瓶的消毒,成為家長的一大課題。黃醫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