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媽媽有沒有這種經驗,剛生完第1胎沒多久又立刻懷第2胎?假如身邊有神隊友,那麼生第2胎絕對不成問題!近日一名女網友在爆料公社分享,剛生完1胎還在坐月子時,婆婆來訪,許久未見,原來婆婆是想跟她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生1胎VS第2胎」差在哪?
白血病又稱血癌,其中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發病年齡高,主要發生於老年人,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是在健康檢查後才發現,且多已合併慢性病。醫師指出,此病早期僅有化療可選,但近年已有新型標靶藥物問世,透過「固定療程療法」,以標靶藥物組合治療,患者不需長期用藥,就能有效控制疾病。
私密處異味並不罕見,大多數女性在生活中都曾遇過這樣的情況,只是當氣味變得明顯,甚至影響到生活日常,難免讓人感到困擾,究竟私密處異味是什麼原因?別人聞得到嗎?又該如何改善呢?《優活健康網》整理私密處異味的相關QA,只要釐清原因就能對症下藥,還讓私密處保持清新。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發炎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2種,共同症狀包括腹瀉、腹痛、營養不良等。醫師表示,若想要有效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腸黏膜癒合」是很重要的目標,只要維持在腸道黏膜癒合的狀態,才能能夠減少病情反覆發作的狀況。
白內障是隨著年紀增長不可逆的退化現象,通常在50歲之後因為自然老化而慢慢形成。所幸白內障手術已是相當成熟,近年來更發展出許多不同功能性人工水晶體,患者更能依據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做個人化的手術療程。 白內障是水晶體的蛋白質變性所致,原來透亮有彈性的水晶體變得混濁失去彈性,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慢慢會發現看東西變得模糊,有些人會以為是不是近視變深了…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肌神經科科...
天氣轉換,春夏交際氣溫升高且濕熱,入秋天氣乾燥,民眾常出現身體「上火」,導致嘴破舌破的情況,坊間流傳噴西瓜霜、傷口上灑鹽等處理方法。中華民國牙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王棟源指出,此類作法並無不可,原理係透過表皮消毒緩解症狀。他也提醒有裝設假牙的民眾,須注意嘴破情況,若長期感染恐造成口腔癌。
2023年又過了一大半,還記得今年規劃好的年度目標嗎?是將其塵封於角落,還是跟著計畫一步一步執行著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陪伴你一起檢視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是否遇到了哪些困難,或許是理想設定得太高、沒有留時間為目前的進度進行盤點⋯等,並教你善用「4招」重拾達成目標的決心。
時序入秋,又是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期,不僅如此,全球COVID-19疫情仍舊持續,醫師提醒,年長者確診後重症率高,除了要積極接種疫苗,也要注意慢性病的控制,以預防共病帶來的死亡風險。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表示,COVID-19疫情一直都存在,門診也都有個案,年長者特別要注意是因為本身如果又有慢性疾病,一旦確診,重症機率一定會升高。 醫:預防重症最佳方式,慢性疾病諮詢用藥即可 ...
年齡增長視力變差正常嗎?小心黃斑部病變導致失明危機!64歲劉先生在4年前發現右眼看東西視野線條扭曲,連家人五官都看不清楚,至長庚醫院眼科部就醫。醫師安排其接受視力表格檢查、理學檢查,最後診斷劉先生為眼睛老化所引起的「黃斑部病變」,積極遵從醫囑定時回診追蹤,治療病情獲良好控制,視力甚至較治療前更進步、回復0.2度。
「庫欣氏病」是一種內分泌或賀爾蒙障礙,因分泌過多皮質醇而對身體機能造成影響,常見症狀為滿月臉、身體肥胖四肢不胖、背痛、高血壓、血糖增加等,女性患者可能會出現月經不規則、體毛增加之現象。醫師表示,若出現相關症狀醫定要就醫檢查,如果沒有降低皮質醇濃度的話,死亡風險可能高達一般人的2.8~16倍。
「老人跌倒」是讓家屬最不放心年長者一人在家的原因,根據107年死因統計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跌倒就名列第二名。另外,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65歲以上老人過去1年曾跌倒比例為1/6,嚴重跌倒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因此家屬千萬要注意長輩狀況。
安寧療護並不是放棄治療,而是指針對疾病末期病人的全面性照顧,透過各種團隊協助緩解生命臨終前的各種不適症狀,讓病人無痛、舒適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但不少人仍對安寧療護存在迷思,甚至與安樂死混淆。《優活健康網》特選此文,完整介紹安寧療護的做法觀念、申請條件,希望提供有需要的病人及家屬,一個好好善終的選擇。
現年70歲的張老太太,時常抱怨感覺疲倦、全身痠痛無力及腸胃不適,最近開始反應變慢、思想遲鈍、常忘東忘西,家人認為張老太太失智了,於是帶到醫院身心科門診就醫,並在診間發起了脾氣。經醫師評估診斷發現,其實老太太不是罹患失智症,而是因為憂鬱症引起的「假性失智症」,她的主要問題是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