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各種花卉盛開,同時也是蜜蜂活耀的季節,一般來說,蜜蜂不會主動攻擊人,但若不小心騷擾到牠們,或是發現蜜蜂圍繞就要特別留意。《優活健康網》整理蜜蜂螫人的相關問題,究竟蜜蜂為什麼會叮人?被蜜蜂叮有那些症狀?被蜜蜂叮怎麼辦?遇到蜜蜂千萬別緊張,做好正確措施即可。
幻覺、幻聽⋯竟不是看到鬼?思覺失調症患者過去經常被當成中邪、卡到陰,尤其農曆七月到來,患者們症狀更有可能會被誤會,因而延誤黃金治療期間。《優活健康網》整理思覺失調症的相關衛教,包括原因、症狀、自我診斷、治療與日常保健,建議出現相關症狀最好就醫檢查。
24節氣時序已到處暑,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表示炎熱的暑氣將要結束,天氣逐漸轉涼。中醫師表示,養生首防「秋燥」,要清熱滋陰。《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中醫師分享蓮子、南瓜、白木耳的功效與食譜,禪居食堂端出「蓮子栗南瓜扣」,蓮子具清熱安神的功效,內餡搭配銀耳,堪稱絕妙組合。
小兒麻痺症完整病名為脊髓灰質炎,由小兒麻痺症病毒引起,急性期病發期有發燒、頭痛、嘔吐、腹瀉、頸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輕微症狀,大多數兩周內可以完全復原,少數產生後遺症的會出現漸進式肌肉萎縮症,肌肉質量下降,感覺疼痛和疲勞,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下降,四肢及肺部功能衰減尤其明顯。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祥師表示中醫典籍將小兒麻痺症歸屬於「五遲」、「五軟」、「五硬」等範疇,五遲指立遲、行遲、齒遲、...
冬春之際是許多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不少病毒蠢蠢欲動。疾管署19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例,北部4歲女童3月初有呼吸道症狀,因出現紫斑再次就醫,已有敗血性休克,幸經治療已好轉,匡列19名接觸者給予預防性投藥。
你今年安排健康檢查了嗎?定期身體檢查可以幫助檢測和診斷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早期徵兆,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健檢項目,到底該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對此,醫師分析「2023年10大健康異常檢項」,作為今年的健康檢查趨勢參考;若民眾看到健康檢查紅字不要慌張,定期檢查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是正解。
每年3月「粉紅超跑」白沙屯媽祖遶境起駕,許多民眾跟隨媽祖,橫跨全台9天、3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然而不少人即使走到鐵腿、腳痛,還是想靠意志力撐完全程,該如何有效舒緩?骨科醫師提醒,除了行前充分做好暖身之外,當腳底和小腿出現疼痛、水腫時,也應適時地伸展與放鬆,並提供以下「遶境小撇步」保護雙腳,才能走得更長遠。
乳頭不斷有分泌物流出、胸罩常濕掉,是乳癌前兆嗎?為什麼會有乳頭分泌物?女性因為有乳腺,乳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分泌物,通常是良性或生理因素所造成。若乳頭分泌物不經按壓就持續流出,也有可能是疾病或乳癌初期症狀。《優活健康網》特別整理此篇,分析常見的4種乳頭分泌物顏色,以及判斷乳頭分泌物是否異常的2大指標。
國曆3月20日算起的「春分」時節,是肝木旺盛的季節,此時氣候開始回溫,最適合走出戶外,吸收新鮮空氣,保持身心順暢;中醫師指出,踏青可將體內多餘「寒氣」及「溼氣」等累積廢物驅出體外,同時少吃生冷、寒涼食物,為「春分養生」基本法則。
中風、心肌梗塞、眼中風、耳中風⋯這些都跟動脈硬化脫不了關係。該如何讓血管回春?《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研究及專家意見,指出有氧運動不只能增加腦血流量,動脈硬化也獲得改善。流入大腦的血流量增加,不只對心臟血管有幫助,還能改善腦部問題,減緩老人記憶力衰退與失智症狀。
今天是春分,萬物開始滋長,接著就是春雨季節,水氣變多,氣候較為潮濕,許多民眾體內潮濕,容易有舌苔變厚、分泌物變多、身體疲累、膝蓋水腫等症狀。《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供居家就能做的「2動作」活絡肝經,幫助身體健脾去濕,從食衣住行開始做起,就能讓人通體舒暢。
父母的溝通方式,通常會影響孩子成長,相處久的伴侶若又都是家中的長子或長女,兩個在家中可算是較具權威的人,該如何拿掉控制並保留空間給對方,培養良好的溝通方式並互相尊重包容,才能讓婚姻走的甜蜜長久。《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長長夫妻」的相處之道。
面對麻醉手術,許多民眾常會擔憂無法醒來、術後疼痛等後遺症風險,可能因此拖延手術治療。為此,台大醫院引進新式「術後加速康復療程」(ERAS),結合各科團隊,讓病患從住院前就能為手術做最佳準備,術中以精確監控適時調整麻醉劑量,幫助術後迅速恢復肌力,以及術後大幅減少不適感,達到有效降低全麻手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