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人生死交關的時刻,難免會遇到要求救到最後的家屬,甚至堅持等全部家人都見過一輪才捨得放手,但這樣真的好嗎?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於《ICU重症醫療現場3》一書中,分享在加護病房所遇到的真實故事,帶領讀者深刻體會醫療不只是冷冰冰的議題,而是有愛、有關懷、有溫度的救治。以下為原書摘文:
對許多上班族來說,自助餐是補充營養的好選擇,但該如何挑選菜色呢?營養師吳映澄於《外食族必學的健康擇食法》一書中,分享「10大外食技巧+13個飲食攻略」,分析烹調方式、食材挑選與營養補充,並且提供具體的建議與搭配範例,就算吃外食也能健康無負擔。以下為原書摘文:
我們常以為要改變人生,就該先擬定一份計畫,但不如先問自己卡在哪裡。擁有10餘年教學經歷、薇閣高中名師曾冠喆於《你的人生就是一趟英雄旅程》一書中,分享人生的5大關卡,包括發掘自身潛能、鍛造核心技能、蒐集各種關鍵知識等,帶領讀者找到活出自我、主導人生的方法,並掌握立足於未來的力量。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知道平常身體出現的小毛病,可能跟生活習慣有關嗎?像是現代人都會有的鼻子過敏、不自覺的咳嗽,甚至是喉嚨感到不舒服等症狀,有可能都在生活中形成。養生專家陳月卿分享自身經歷,感冒時先別急著看醫生,運用「小撇步」就能舒緩症狀,讓身體回到健康的狀態。以下解析來自《時時刻刻微養生:陳月卿30年養生全精華,打造身心全方位自癒地圖》原書摘文。
「好工作不是找來的,是自己打造的!」放棄台積電高薪工作,人氣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認為,只要用對方法,每個人都可以發掘真正的自己,打造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同時獲得成就、獲得財富,讓人生不留遺憾。以下是他的著作《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原書摘文:
教科書、童謠裡,母親的樣子都有個典型慈母模樣:溫柔、包容、輕聲細語⋯,但,現實生活中,真的也是這樣嗎?做不到如此模樣的母親,難道就是一名失敗的母親嗎?韓國諮商心理師朴又蘭在《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用自身經歷結合心理學研究和諮商案例,試圖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以下是原書摘文:
在數位浪潮裡,各種資訊滿天飛,其中不乏充斥不實資訊的假新聞。為什麼人們總會相信這些謠言?甚至,這些假新聞流傳的速度還比真實資訊來得快?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他的著作《21世紀的21堂課》中,試圖透過歷史來回答這個問題。以下是原書摘文:
原本是娛樂記者的關韶文,現在是一名擁有44.4萬訂閱的知名YouTuber。當年他曾經月入只有2萬6千元,但卻仍在23歲那一年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30歲靠自己買了兩間房。他在著作《趕走窮人思維,靠自己成為富一代》以自身經驗表述,如何從零開始累積,翻轉窮忙思維,靠自己成為富一代。以下是原書摘文:
診間,就像是社會的縮影,面對每一天生老病死來來去去,對於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的張德明來說,醫者能做的,常只是減輕病患的苦楚,但終究也在悲歡離合間學習成長。當然,其中曾遇過許多感動的瞬間,也不乏怪妙趣事值得一提。以下是《人醫之間》的3個診間小故事:
在家品嚐紅酒,也能自己組合出完美的餐酒搭配嗎?5位國際級侍酒師與料理家岩井穗純、高橋善郎、五十嵐大輔、上田淳子、TSUREZURE HANAKO,他們試圖告訴你,其實掌握8個法則,在家也能打造五星級的餐酒館饗宴!以下為《侍酒師X星級主廚的居家餐酒搭配》一書摘文:
擁有44.4萬訂閱的知名YouTuber關韶文,23歲存到100萬,30歲靠自己買了兩間房,他是怎麼辦到的?他在新書《趕走窮人思維,靠自己成為富一代》以自身經驗告訴你,小資族該如何從零開始累積資產?只要用對方法,就連搭計程車也可以賺到回饋金!以下是原書摘文:
日常生活中充滿著數學,購物、算帳、報稅⋯⋯全都用得到數學,但沒想到,就連學習俄文也用得到數學?來看牛津大學西蒙義公共科學教育講座教授杜.索托伊(Marcus du Sautoy)如何在《數學就是這樣用》娓娓道來,利用數學找到正確捷徑,成為記憶大師。以下是原書摘文: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裡的膠原蛋白正在不斷流失,尤其身體裡膠原蛋白流失的速度,遠大於自主的合成速度,想藉由外在補充增加體內的膠原蛋白,但市面上眾多強調「小分子、好吸收」的產品到底該怎麼挑選?口服、外用哪個效果更好?以下解析來自《你所不知道的膠原蛋白》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