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職場女性往往需要面對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進而出現疲勞、睡眠、肥胖、便秘、脹氣、消化不良、膚質變差、腰酸背痛等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中醫師張若偉分享「職場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及藥材調理,做好健康管理就能對整體有所幫助。
長期照顧的旅程很漫長,若能看清楚照顧的全貌、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可以減少迷惘的感受,且不僅是在學習如何照顧別人,同時也在學習如何照顧自己。《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整理長照路上的挑戰4階段,無論是尋求親友幫助或利用長照服務,都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幫助自己長久的走下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新型疾病或傳染病層出不窮,國人醫療支出持續增加。根據統計,2019年國人平均每人每年醫療保健支出為5萬2,486元,加上國人不健康餘命平均長達8.47年,醫療費用單靠健保給付恐不太夠,必須自行負擔差額,專家建議可透過保單健檢盤點保障缺口,並掌握3口訣逐步備妥醫療保障,不怕老後醫療費一步步侵蝕自己的退休金。儘管台灣有健保制度提供基本保障,但面臨「醫材價格高...
2021-11-22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疫情悶壞了,在家關了幾個月,好不容易打完疫苗盼到了健身房開放,30歲的白領黃先生開始回到健身房開始接受肌力與有氧訓練,每周末跑健身房兩天,想練出漂亮的胸肌和鯊魚線。但卻在鍛鍊幾周後,開始發現自己會胸悶,跑沒幾下就開始喘,後背伴隨有疼痛的問題,不只上班時開始發作,鍛鍊後更會加劇。不堪其擾的黃先生還以為是打疫苗...
文.整理/胡崢 艾莉卡:「我真的很生氣,醫護人員應該在我流產後,進行完整的檢查。而不是在我流產7個月後,身上還留有嬰兒遺體。」 女性本身因各種原因,在懷孕20週之前,必須提早終止妊娠,稱為「流產」。流產依據胎兒離開方式的不同,分為「自然流產」及「人工流產」。若是時間早一些,在懷孕12週前就歸類於「早期流產」,而流產週數在懷孕13到20週之間,則稱為「晚期流產」。...
文/李柔萱 採訪諮詢/諮商心理師鄭翔好 現代雙薪家庭多,請祖父母幫忙帶孫的爸媽不在少數,但每一個家庭、世代的教養方法與生活習慣大相逕庭,掌握與長輩的溝通訣竅,以及自我心理調適更顯重要。 父母與祖父母間的教養衝突,很多時候是來自於權力與責任失衡,讓兩代間的裂痕越來越深,最後逼得孩子面臨「選邊站」的心理壓力,對孩子,以及家族關係都是傷害。孩子從小就會觀察爸媽與祖父母...
文.整理/胡崢 圖/來源於網路 當媽媽是很多婚後女性的願望,擁有自己的孩子,有著屬於自己的小家庭。然而求子路上,並不是每個女性都能如此順利。 罕見疾病,也未曾阻擋梅根想要當媽媽的決心 澳洲有一名女子梅根(Meagan White),在她10歲的時候,一直在等月經來,但從未發生過。媽媽帶她去看醫生,17歲時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疾病,稱為「苗勒管發育不全」(MRKH)...
文.整理/黃煜嵐 你還在認為,只要不在孩子面前抽菸就沒事嗎?二手菸、三手菸帶來的危害,可不比一手菸少! 菸害真的太可怕,別再不相信了!中國近日傳出一件令人擔憂的新聞,位在中國揚州,有名8歲男童罹患重病的案例,而當醫師仔細詢問後,竟發現與家族中有人長期吸菸有著無法切割的關係。 出現頭暈目眩病徵,竟罹患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 這名男童的家人到院時和醫師說明,自...
文.整理/胡崢 圖/網路 「死了會是什麼樣子?」一個瘦小的男童對著螢幕問出這句話,而螢幕後面是他的媽媽。今年只有5歲的默默,確診白血病已經2年多了,由於病情反覆無常,他一直忍受著脊椎穿刺、化療等痛苦難受的醫治療程。小小年紀就提早感受死亡的到來,讓人心疼不已。 默默地爸爸是普通上班族,媽媽是急診護士。據中國《都市報導》,他在2019年底因反覆發燒、腿疼,就醫後發現...
2021-11-22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當腎臟衰竭,無法正常運作時,得透過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替代腎臟功能,然而洗腎機要達到足夠的透析功能,每分鐘至少需200毫升的血流量才足夠。而人體只有「動脈」才有辦法因應如此大量的血流,但是動脈潛藏深處,扎針難度高,因此通常會替患者建立洗腎廔管,平時照護必須嚴謹,萬一發生廔管阻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已經打過流感疫苗,為何還是會感冒?」「車禍受傷,需要施打破傷風疫苗嗎?」「小時候得過水痘,需要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嗎?」「B型肝炎抗體消失了怎麼辦?」「最近剛生產,適不適合接種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或許你也曾經有過這些疑問,究竟成年人該接種哪些疫苗?又要在什麼時候施打疫苗呢?自然界中有各式各樣的細菌、病毒,如果感染之後就有可能導致疾病造成傷害。家庭醫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進入嚴寒冬季,對於長輩或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可別輕忽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說明,特別是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或長期抽菸、肥胖、曾有中風、心絞痛病史者等,一定要做好保暖防護,以免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增加心臟病及急性中風發作機會。醫籲抗寒5要訣「慢、熱、起、穿、行」吳昭軍呼籲,天氣漸寒,日夜溫差大,長者們應避開在一天的低溫時段進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