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很少給我愛護,為何我要照顧他們?有些照顧者心裡會產生「我其實不想這樣做VS但他們是我父母」的矛盾,越照顧越心累,長期下來造成的內耗,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這種「為情緒命名」的作法,是心理諮商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可以幫助釐清內心的感受,處理內心矛盾,減輕心理壓力帶來的煎熬感。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一位尼姑病患多年受慢性蕁麻疹困擾,飲食全素的她,過去看診時曾被醫師告誡甚至連豆類食物都不能攝取,因此3年來只吃自己種的蔬菜配白飯,但全身皮膚大面積紅疹多又癢的狀況卻不見改善,且仍持續復發。慢性蕁麻疹因食物過敏?醫:情緒壓力才是關鍵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慢性蕁麻疹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多半在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時容易誘發;許多醫師甚至民眾只把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0多歲單身未婚的陳女士(化名),罹患乳癌後因為恐懼治療,選擇隱藏病況,直到腫瘤侵犯整個胸部、甚至連脖子上都出現潰傷後,才被家人發現而就醫。「若要痛苦地治療才能活下去,那我寧願早一點離開…」面對主治醫師,陳女士吐出這段心聲。肺部轉移先用化療救命!標靶新藥接續竟讓她可自己出門「趴趴走」根據最新107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當年度全台灣有超過1萬4千名新確診乳癌...
2021-11-18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被稱為洗腎王國的台灣,有許多慢性腎臟病及正在進行血液透析(洗腎)的患者,而根據義大利及美國的研究,這群人正是新冠肺炎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群人之一。亞東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彭渝森更指出,腎臟病患得到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同齡健康者的5.8倍。高雄榮民總醫院陳金順副院長表示,有研究顯示染疫的非洗腎之腎臟病患,死亡率超過...
2021-11-1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全球各大城市與知名地標皆紛紛點亮紫色燈光為早產兒加油打氣! 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17日與全球點燈行動同步,攜手全台14處知名地標一起點亮代表早產兒的紫色燈光,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懷早產家庭。今年適逢早產兒基金會成立30周年,主燈更回到基金會成立的發源地—台北馬偕...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32歲的黃小姐,5年前外出運動時發生突發性休克,後來至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患有先天性二尖瓣膜脫垂,同時併有肺結核與愛滋感染。「你怎麼得了這種髒病?」確診感染後,黃小姐不僅得面對感染的死亡威脅,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親友不諒解與一連串尖銳話語。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台灣女性愛滋感染者每年約以3%比例增加,至今全台約有2,152名女性愛滋感染者,因社會與家庭對女性的刻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生,怎麼辦?我射精有血!」才56歲的林先生是名計程車司機,1年前開車載客時,總感覺尿急頻跑廁所,但到了廁所又尿不出來,以為是水喝太少就不以為意,後來在跟老婆愛愛時,射精竟出現疼痛,甚至精液中帶血,嚇得他趕緊到醫院就醫。經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在醫師協助下進行達文西手術切除腫瘤,術後排尿大幅改善,林先生終於不用頻跑廁所,做愛不會心驚膽跳。 攝護腺癌易找上中老年男...
肌少型肥胖該如何用蛋白質飲食補充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組成,外從皮膚、毛髮,內到骨骼、肌肉,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而蛋白質也是維持日常熱量所需的主要營養來源,當每天的飲食攝取蛋白質不足的情況之下,身體就會分解肌肉內部儲存的蛋白質來當能源利用。在以往的研究顯示,中廣型肥胖合併肌少症的人,有著明顯較高的死亡率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故攝取每天足夠的蛋白質,對於維...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體重過重、長期吸菸,可能導致化膿性汗腺炎!42歲的黃先生數年來在雙側腋下、鼠蹊及臀部等部位,反覆出現一顆顆紅腫疼痛的皮膚結節,最初以為是身體清潔沒做好,導致局部細菌感染,雖服用抗生素稍有改善,但每隔一段時間又再度復發。 時間一長,患處皮膚漸漸形成一塊塊堅硬的疤痕組織,甚至不斷流出有味道的膿水,讓黃先生工作時常感不適、生活上不堪其擾,就醫才確診為化膿性汗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男性於2年前出了車禍,經手術清創,小腿傷口卻因細菌反覆感染,局部已呈現腫脹、膚色黯沉,還有幾個小洞流出灰灰的膿狀分泌物。雖曾多次前往骨科就診以抗生素治療,但仍不見好轉。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該名患者於手術半年後已確診慢性骨髓炎,但該病症難以治療,尤其是開放性骨折的傷口,細菌直接進入骨頭內部,直達深處難以清除。開放性骨折破壞性大 反覆感染致慢性發炎尤其...
2021-11-17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人類的活動有其「慣性」,這也造就每個人光是走路姿勢就千奇百種。不過,經年累月養成的生活習慣,可能讓某部分的關節受力或肌肉發力不均,進而演變成疼痛,甚至導致疾病。 身體某部位反覆疼痛? 治標先治本,先找出主因 不少人都有下列煩惱,肩膀僵硬、膝蓋關節疼痛、轉動腰部時會覺得不適等,奇怪的是,雖然已前往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