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搔癢難耐、抓到流血⋯皮膚科醫授「抗癢5招」緩解異位性皮膚炎
2025/9/8(2025/9/8 14:40更新)
你是否曾因皮膚搔癢而輾轉難眠?亞東醫院皮膚科主任蔡雅竹表示,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這樣的夜晚可能持續多天甚至數月,持續的皮膚癢感不僅干擾睡眠,更影響日常生活與心理健康,讓病友與家屬承受巨大壓力。
延伸閱讀:
秋日換季肌膚乾癢、過敏樣樣來!醫揭「保養3招」別同罐乳液用整年
逾8成異膚患者5歲前發病
蔡雅竹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病程反覆且長期存在,台灣盛行率約1.28%,其中85%患者在5歲前就出現症狀,這類疾病雖無法速效根治,部分病友隨著年齡增長仍持續受困,甚至可能引發心理困擾,但透過正確治療方式仍可有效控制。
蔡雅竹說明,雖然異位性皮膚炎無法經過1次治療後就痊癒,但透過早期診斷、正確治療與日常護理,可有效控制病情,減少對生活與心理的影響,「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在病程到7~8歲時,約7成患者可痊癒。」
蔡雅竹提到,異位性皮膚炎在傳統治療上,主要依賴外用類固醇藥膏,但長期或不當使用可能造成皮膚變薄、色素沉著等副作用。近年醫學進步,新型療法包括小分子口服藥物(JAK抑制劑)與生物製劑,可針對中重度患者提供更佳療效與耐受性,為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帶來新希望。
延伸閱讀:
皮膚乾燥暗沉、毛孔粗大⋯當心「肌膚過勞」警訊!醫教3招速測
日常皮膚護理5招建立屏障
蔡雅竹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想做到皮膚護理,日常生活中可注意5大重點:
- 持續保濕:每天早晚使用低刺激、無香料保濕乳液,維持皮膚屏障。
- 避免過度清潔:選用溫和潔膚產品(無皂性、無香精、弱酸性),避免長時間熱水淋浴。
- 改善生活環境:保持室內清潔、降低塵蟎與花粉過敏原,並保持通風。
- 良好作息與飲食:規律睡眠、均衡飲食與適度運動,有助免疫調節與減少復發。
- 正確用藥:依醫師指示使用藥物,勿自行停藥或隨意增加使用量。
亞東醫院副院長林子玉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除了身體不適,也常承受心理壓力與社會誤解。許多病友因外觀問題感到自卑,甚至遭受異樣眼光,進而影響自信與人際互動。這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與專業協助的疾病,需要醫療團隊跨科別資源支持,提供完整診療建議與生活管理指導。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