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很少給我愛護,為何我要照顧他們?有些照顧者心裡會產生「我其實不想這樣做VS但他們是我父母」的矛盾,越照顧越心累,長期下來造成的內耗,嚴重影響心理健康。《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這種「為情緒命名」的作法,是心理諮商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可以幫助釐清內心的感受,處理內心矛盾,減輕心理壓力帶來的煎熬感。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2022-01-27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睪丸癌多誘發於35歲以下的年輕男性,又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前者因隱睪症造成,後者則包括外傷、感染引起睪丸萎縮等因素導致。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解釋,患者會摸到陰囊有無痛性硬塊、陰囊沉重感、腹股溝悶痛、下背痛等症狀,治療上會無論各期別都會優先透過睪丸切除術治療,並確認是否有淋巴或其...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農曆年節前夕,Omicron新型變異株威脅增加,究竟民眾要做到哪些事,才能好好過年?以下由醫師及醫學專家彙整出在春節期間,一定要落實的防疫措施,以及點出需要加強避免染疫的族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分析目前疫情境況,他指出Omicron在歐美延燒2年,曾單日確診人次就突破百萬;自從去年年底入境台灣後,由於國內疫苗覆蓋率已達70%,因此染疫患者有7成為輕症,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普遍因走路易喘、莫名出血等原因就醫,才意外確診。「雖然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惡化速度快又猛,但絕非不治之症。相反的,甚至是一種可以被治癒的癌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蕭惠樺主任說明,雖然過去治療只有化療與骨髓移植,但透過完善的副作用管理,年輕患者都有一定治癒機會,不過年長或體弱患者較難承受高強度、高密度化療。所幸隨醫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農曆年「屬虎帶煞」的民俗傳說,往往造成虎年出生率偏低,且依照內政部統計,台灣從2020~2021連續2年死亡率超越出生率。但在2021年7月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上路後,許多不孕夫妻皆把握補助機會,預計虎寶寶的誕生能提高今年生育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第一批虎年寶寶3月誕生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去年12月27日止,已有20,592對不孕夫妻已取得補助資格,而全台第一批透過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每5分鐘就有1人確診多發性硬化症,好發在15至50歲間,最嚴重會喪失行動能力,不但重擊原有人生規劃,放棄志願與夢想,人生最黃金期間恐怕只能在輪椅上渡過;事實上,多發性硬化症已有藥物能控制病況不繼續惡化,只要不忽略初期症狀及早就醫,就能保有原有生活繼續體現美好人生。免疫細胞攻擊神經系統 大腦與身體連結「寸步難行」高雄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張慧騏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屬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來看診時表示,感覺到了一個年紀之後身體開始老化,許多症狀不斷出現如:疲倦、腰痠、頭昏、健忘、腳無力、關節酸、耳鳴、脹氣、睡眠差、夜尿多、小便上不乾淨、性慾減等等。但到大醫院檢查,只拿回一大疊包括血壓藥、血糖藥、循環藥、安眠藥、腸胃藥、攝護腺肥大藥、睪固酮補充劑等藥物,後來認為這些症狀應該都是和老化有關,所以才想透過中醫來調理身體。中醫養生以女性每7歲、...
2022-01-26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自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Omicron以南非為源頭急速蔓延,至今世界各國皆出現確診人數激增的情形。去(2021)年底WHO曾表示,Omicron突變位點較過往記載之變種病毒株都來得多,可能大幅影響其病毒表現。而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距離首例Omicron案例出現於英國才三週,倫敦Omicron確診人數即超越Delt...
2022-01-26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醫師,我爬幾階樓梯就會喘,好不舒服…」一名70歲阿伯原本身體硬朗,後來他察覺到自己的運動能力逐漸衰退,稍微一動就氣喘吁吁,爬樓梯也出現困難,整個人病懨懨。就醫後醫師檢查發現,這些症狀是「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引起,在醫師建議下,阿伯決定勇敢接受外科支架人工瓣膜置換開心手術,現在的他不僅恢復行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近日知名藝人納豆因「腦出血」緊急就醫診治,引起各界關心與震驚,神經內科醫師就指出,按新聞報導現況所述,納豆事先感到突發性頭痛劇烈,送醫檢查後發現腦壓過高,並合併有出血症狀,皆屬「腦中風」表現。血管破裂恐腦損,2成患者腦中風有「出血」澄清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葉守正表示,臨床研究發現,有近高達8成患者,屬缺血性腦中風,另外近2成患者,則為納豆所屬的「出血性中風」病況,是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47歲卵巢癌第3期的佩佩(化名),剛結束化療療程,身體孱弱疲憊不堪,連上下樓梯都沒有力氣,容易腳軟走起路來十分危險。直到開始接觸「癌友瑜珈課程」2個月訓練後,竟可以騎腳踏車、快速競走,讓她又有活著的感覺。佩佩表示,過去因為化療導致手指痠麻、僵硬的副作用,總是在起床及生活日常感到不便,一開始連簡單的瑜珈動作都做不到覺得很無力,但是堅持下來後,除了不適感漸獲得緩解與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