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血糖低於70毫克/公合時,就是低血糖,需要立即補充糖份來處理。最常見的作法是補充糖份來恢復血糖值,但可不是任何甜食都能幫忙低血糖,避免吃蛋糕、巧克力、冰淇淋等高脂食物,以免糖份吸收太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低血糖」的症狀與處理方法。
從減少調味、加工到減少餐次份量,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提升,不少人開始崇尚各種「減」,其中減醣飲食也成了一大流行趨勢,到底什麼是減醣飲食?與均衡飲食、生酮飲食差在哪?有哪些好處與副作用?此篇營養師整理常見減醣問題,並分享減醣飲食怎麼吃及提供美日攝取量建議。
無論是眼鏡族或隱形眼鏡族跑者,你在跑步時,是不是曾發生眼中有汙垢、風沙吹入,導致越跑越心神不寧、影響跑步表現?《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跑者驗光師、美國視力保健集團首席醫療官約翰.沃馬克(John Womack)特別點出以下4項常見錯誤,以及在跑步時保護眼睛的正確方法。
發燒是兒童急診中常見的症狀之一,而發燒伴隨抽筋更常讓家長感到恐慌。雖然大部分情況為單純熱性痙攣,但仍需注意可能潛藏的嚴重問題,例如腦炎或感染引發的腦病變症候群。《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解析當小孩出現熱痙攣時,家長可以做的緊急措施和注意事項,若出現呼吸異常狀況,就應緊急送醫。
台灣面臨生育率低迷、少子化問題,很多爸媽都有著不知道應該生1個好,還是生2個可以互相作伴較好的苦惱。每個家庭實際狀況不一都有各自的層面考量,不論是養育成本與買房的經濟問題、誰要帶小孩、家務及育兒時間分配、有沒有後援等,這些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5個關鍵評估」,提供給爸媽參考。
「明明知道我要寫自己的名字,就是寫不出來。」回想起2023年10月確診無腫瘤基因突變肺腺癌四期,來自基隆、今年57歲的計程車司機鄭先生,語氣仍帶著一絲驚惶和難以置信。起初,家人發現他講話越來越不清楚,連日常用手機輸入身分證字號都出錯,「就是腦袋知道我要按,但是我發現奇怪,怎麼這麼離譜?怎麼會按不出來?」鄭家人以為他可能中風,緊急送醫檢查。沒想到,掃描檢查發現他腦部有腫瘤,馬上安排開刀取出腫瘤進行化...
慢性腎臟病(CKD),是一場漫長的抗戰。為了幫助更多腎友走出對疾病的誤解與恐懼,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特別舉辦「一起聊腎事」腎友衛教講座,邀請醫師、營養師與衛教師共同分享,如何正確認識CKD,並在生活中落實自我管理。透過專業知識的傳遞與腎友彼此的交流互動,希望為患者帶來實質幫助,並建立支持網絡,讓腎友在面對CKD的路上不孤單,成為「豐腎食堂」服務計畫的最佳註腳。 慢性腎病不等於洗腎!錯誤認...
美好的婚姻需要設立界線,若沒有在一開始就設立界線,又或者界線遭到破壞,那麼婚姻也會隨之崩塌。美國執證心理諮詢師吉祥於《好的愛,有邊界》一書中,結合東西方家庭的大量案例,從理論到實務,釐清造成各種人際困境的原因,破除關於界限的5大迷思。無論是原生家庭、婚姻關係、親子關係、自我邊界,都能明確提出設立邊界感的解方。以下為原書摘文:
許多人認為平日是「上班日」,周末是「不上班日」,其實平日也可以利用下班時間做事。擁有線上講師、YouTuber、電影演員、筆記商品設計師⋯⋯等5種斜槓身分,韓國獸醫柳韓彬於《原子時間》一書中,分享零碎時間的管理技巧,幫助讀者擺脫窮忙的循環,把時間還給自己。以下為原書摘文: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25推出「個別醫院總額」新制,位在台北市、新北市(台北區)的醫院於4月正式上路,有媒體報導台大醫院研擬第3季調漲掛號費。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說明,根據了解院方沒有相關規劃,小總額目的在於分級醫療,並研擬推出複雜診察費,預計下半年實施。
全球與台灣邁向高齡化趨勢加快,慢性病防治已成全球關注焦點,台灣為響應國際趨勢並推動「健康台灣」政策,宣布啟動「三高防治888計畫」,設定2030年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三分之一的目標。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也發表 《T-CaReMe三高護腎精準照護台北宣言》,期盼透過深化跨科協作與公私整合,打造台灣永續且具韌性的慢病照護模式。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教授表示,台灣10大死因...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便祕?飲食中纖維太少、缺乏運動和水份攝取不足水是主要原因。食物通過速度太慢,水分吸收時間就會更長。結果,大便會變得更硬,更難排出,甚至讓過程中開始產生疼痛。《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醒,如果想預防兒童便秘,可嘗試4方法從正確飲食選擇、運動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