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當新陳代謝開始變慢,身體常會出現「慢性疲勞」的警訊,卻常被誤認為只是年紀大、懶惰或壓力太大。其實,若你經常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早上難起床,甚至一整天都提不起勁,很可能是新陳代謝異常所致。《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應適當調整作息與營養,才能重啟身體活力。
每到轉職季節,大家總會傳說「別傻了,想要加薪三級跳當然得靠跳槽!」,這個職場江湖傳說是真的嗎?離開原職就一定保證薪資能往上加嗎?透過《職涯診所》的前輩問答,我們可以得知「不論跳槽、留在原職,其實都有能夠提升薪水」的機會,重點其實是:「優異工作表現」和「特殊長才」,才是加薪關鍵!
脂肪肝風險不僅與肥胖有關,身材也可能是警訊!醫師警告,尤其是腹部腰圍較粗但四肢纖細,也就是所謂的「梨形身材」者,更容易累積內臟脂肪、增加肝臟負擔,甚至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均衡、增加運動量,並定期檢查肝功能,以降低健康隱患。
如果你正想找一種不花錢、不費力又隨時能做的懶人減重方式,除了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的十字跳,「666步行法」絕對也是今年值得一試的運動新習慣。《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所謂的666其實是一套將運動融入生活、節奏明確的健走法,分別代表6分鐘暖身、60分鐘步行、6分鐘放鬆拉筋所組成,有效燃脂提升新陳代謝。
手腕突然鼓起一顆小腫塊,是腫瘤還是關節發炎?30歲的陳小姐是一名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上班族,近日發現右手腕出現一顆小山丘般的突起,不僅數日未消,觸感緊實,還隱隱作痛。至骨科門診檢查,確診為「腱鞘囊腫」。醫師提醒,上班族、設計師或家庭主婦等經常運用手腕工作者,都是高風險群。
2025年健保總額已達9286億元,健保署長石崇良2日說,2026年若同樣採成長率高推估5.5%,再加額外公務預算、癌症新藥基金增加等挹注,健保整體執行預算估將「逼近兆元」,其中,再生醫療是值得長期投入的產業,在法規支持與臨床基礎外,健保也是關鍵角色。
父親節快到了!大家都在感謝父親的付出,但我們很少停下來想一想:「爸爸自己,真的過得還好嗎?」根據2025年一份研究就發現,如果父親有憂鬱症狀卻沒被注意,幾年後孩子可能會出現情緒不穩、愛生氣、自信心低等問題。因此,家人應多留意父親和以前相比是否有差異,關心父親的心情,也是對全家的照顧。
35歲蕭姓女子賣飯糰和苜蓿芽捲,卻常常包到右手腕麻痛,甚至痛到掉淚,原以為只是勞損,休息就會好,但後來連晚上睡覺也屢屢痛醒,經友人介紹看診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診斷為俗稱「滑鼠手」的腕隧道症候群,經針灸4個穴位,1個月後不再麻痛。
你也有著落髮的困擾嗎?除了因為年紀、先天基因遺傳,以及壓力、生活作息等因素導致的掉頭髮狀況之外,對於多數女性來說,落髮的巔峰時間點是「更年期」,女性邁入熟齡「面臨更年期落髮」該怎麼辦?《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來自紐約的國際毛髮學專家佩妮(Penny James)解答預防、改善方針。
職場女性往往需要面對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進而出現疲勞、睡眠、肥胖、便秘、脹氣、消化不良、膚質變差、腰酸背痛等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中醫師張若偉分享「職場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及藥材調理,做好健康管理就能對整體有所幫助。
長期照顧的旅程很漫長,若能看清楚照顧的全貌、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可以減少迷惘的感受,且不僅是在學習如何照顧別人,同時也在學習如何照顧自己。《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整理長照路上的挑戰4階段,無論是尋求親友幫助或利用長照服務,都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幫助自己長久的走下去。
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除了能保障自己的醫療權利,也能避免未來在醫療緊急情況,醫療人員與家屬不知何處置的情況,但可不只簡單填表單而已。益群法律事務所合夥人謝青樺、上市公司法遵李秋藝、科技顧問公司合夥人林翰飛於《不擔憂的後半生》一書中,分享規劃財務的方法,包括如何正確投資、如何創造現金流以支應老後生活所需、如何妥善安排財產繼承⋯⋯等,幫助讀者聰明規畫自己的後半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該保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在乎他人的同時也要更加在乎自己,但該如何實現呢?日本職涯顧問池田千恵於《Me Time》一書中,分享超實用時間創造術,引領讀者在忙碌的日常中創造「ME TIME」(專屬於自己的時間),製作專屬於你的人生時間表。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