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就讀小學4年級的10歲男童,每天喝1杯手搖飲料、喜歡吃炸物,且缺少運動又晚睡,日前因感冒就醫,醫師檢查發現體重竟50公斤,進一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5,屬於肥胖體位,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處異常影像,確診為脂肪肝,經個人化健康管理,3個月後逐漸改善。
衛福部公布最新2024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結果,肺炎不僅長達8年高居第3大死因,更是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醫師提醒,肺炎不僅是老人殺手,更是癌症患者喪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創6年新高,肺炎不分季節,呼籲高風險群應盡速施打疫苗預防。
網路上常會有人詢問沙拉油、橄欖油過期可以吃嗎?因此在這篇專欄中,《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將用專業角度向民眾解析,保存期限的定義是什麼?橄欖油與沙拉油過了保存期限能不能吃?有油耗味會不會有食安問題?以及做到油品保存3招,可預防油品久放變質。
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澳門衛生單位日前進行例行抽檢時發現,Dynapharm藥廠一款批號10E1629類固醇外用乳膏(Cortisone Cream)因所含的細菌總數超出標準,已於8月25日要求該藥廠回收該批號產品。但經過查證,國內並未核准該款藥物進口國內,請民眾放心。
愛滋病毒被醫界認為是沒有方法預防,難以治癒的疾病,所以多數人聞愛滋色變。但是這種情況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改變。未來愛滋病是不是有可能像是流行性感冒一樣,用抗體就可以預防呢?英國聖喬治醫院附屬醫學院 (St Georg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朱利安教授 (Julian Ma)目前致力於研究愛滋病的抗體,並且採用植物作為生產的環境,可以開發便宜的愛滋病抗體,幫助更多...
日前台大器官捐贈爆出捐贈者是愛滋病患,報導指出病毒將會100%感染給受捐贈者,甚至協助手術的醫護人員都有可能感染,報導氛圍似乎愛滋病是絕症,受捐贈者如同被判死刑。南韓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愛滋病權威崔俊勇教授(Choi Jun-yong音譯)表示,經過30年的努力,其實現在愛滋病就像是慢性疾病一樣,可以透過藥物控制,未來甚至可以預防,所以社會上應該用更包容的心態來接受...
臺大醫院爆發離譜的醫療疏失案件,根據臺大醫院發言人指出,整起烏龍移植事件造成器官受贈者暴露在愛滋病感染的危險下是起因於捐贈小組人員僅電話詢問捐贈者的愛滋病毒檢驗結果,卻在通電話的對話過程中誤將愛滋檢驗誤解成陰性,甚至電話詢問之後卻又未從電腦檢視書面報告,連手術前最基本的確認都沒做好,才會一連殘害5名患者的健康。
子宮肌瘤是全球常見的婦女疾病之一,每4位女性就有1位長肌瘤,發生率相當高。而《美國婦產科雜誌》一篇針對治療子宮肌瘤的研究文章指出,綠茶中的成分「兒茶素」可能有效縮小肌瘤的大小,對女性可說是大好消息。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舉辦「戒菸雙響炮全民總動員」活動,自報名以來已有1316組參賽者報名戒菸,一同進行為期4週的不吸菸比賽,並邀請當紅人氣歌手王彩樺擔任戒菸大使及見證人。衛生局透過7月1日至28日比賽期間隨機抽測、電訪來檢測參賽者的戒菸狀況,並在律師的見證之下進行抽獎,抽出最大獎20萬及家庭劇院、液晶電視、iPad等獎項來鼓勵成功戒菸的參賽者。
凱文是一位非洲裔美國人,因為人種問題,從小到大都被白人欺負,即使沒做錯事仍遭受打擊,沒想到他在30歲時因為心室肥大住進了醫院,差點送了命,醫生警告他這不是單純的身體病痛而已,就是因為長期的憤世嫉俗造成心臟病。科學研究發現,憤怒與痛苦是一種壓力,刺激身體產生防衛機制,使心臟跳動過快、血壓上升,產生心臟病與高血壓等疾病。
媒體報導一名男子因車禍造成主動脈剝離且合併心包膜填塞,到院前即沒有生命徵象,但卻在急救後奇蹟似的撿回一命,讓醫師感到不可思議。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余榮敏表示,因外傷造成的主動脈剝離,多數患者到院前就會死亡,真正救回來的人屈指可數。除了外傷之外,醫師也提醒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或有遺傳性血管壁脆弱等屬於主動脈剝離高危險群的患者也要特別當心,因為當急性主動脈剝離發病之後病程進展很快,因此致死率...
去年英國有項研究發現,長期服用傳統抗憂鬱藥「三環抗憂鬱劑」的人,其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會增高35%。不過英國又有最新研究,英國「每日郵報」(Mail Online)報導英國林肯大學(Lincoln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發現用來治療偏頭痛及憂鬱症患者的三環類藥物,可以降低21%罹患大腸癌及64%罹患腦瘤的風險。同時,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
在電影「親家路窄」當中,岳父跟女婿爭論小孩哭鬧時到底該不該抱抱。飾演岳父的勞勃狄尼洛認為這是「費式嬰兒方法」,不應該小孩一哭就去抱抱呵護,應該任由嬰兒哭到結束,劇中認為這樣才能讓嬰兒學習獨立。這樣的論調到底對不對?但劇中女婿則強調嬰兒永遠需要滿滿的愛,哭的時候就該去哄他、抱抱他,讓他感受到愛,嬰兒的成長也會有愛。到底小孩哭了要不要抱呢?哪一個方式才正確?成功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楊政達表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