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新手媽媽生產完,會有上半身勇壯的體態感,為了恢復產後體態除了常見的飲食調整還有保持運動習慣,萬年不敗的定律讓很多新手媽媽們既焦慮又辛苦。其實從孕期開始,長期姿勢不良,加上懷孕、抱小孩等行為,容易導致「上交叉綜合症」,形成所謂虎背熊腰的視覺胖,先了解原因與解決方法,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是一位盲從減重。
近年來,隨著高齡化社會加劇,失智症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議題,然而,近年來單株抗體藥物獲得核准上市,透過清除腦中β-類澱粉蛋白,有望減緩阿茲海默症的惡化。不過,你知道失智症新藥的療效嗎?治療該花多少錢呢?快跟著Podcast《優活問問》一起了解失智症與失智症新藥相關問題!
10月懷胎辛苦無比,寶寶出生後,許多媽媽最在意的莫過於能不能恢復產前的身材。不過,產後的身體猶如一場大戰剛落幕,若貿然節食或激烈運動,不但瘦不了,還可能導致傷口裂開、乳汁減少、情緒低落。真正健康的產後減重,關鍵在於循序漸進、調理氣血,最後才是瘦身塑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秋節即將到來,民眾經常購買或贈送月餅表心意,但月餅所含的高油、高糖及高熱量,過量食用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過完一個節,可能會因此要減肥,常令民眾卻步,目前許多月餅使用如地瓜、香菇、台灣紅藜、鳳眼果、番茄等天然食材,利用食材本身的天然糖分增添美味,還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更符合低碳原則,健康又少負擔。米粉代麵粉 地瓜助消化另外,以臺灣蓬萊米製成米粉可以取代麵粉,地瓜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邱先生51歲時因心律不整導致休克造成大腦損傷,昏迷18天後幸運醒來,卻在1年後發現已失智,邱太太表示對失智者而言,有活動可參加很重要,年輕的早發失智患者體力很好,他們需要的服務與老年失智不一樣,衛生服利部政務次長呂寶靜表示,未來將以社區為主體提供服務滿足失智症家庭需求。民國150年 有93萬失智人口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同時也是北榮神經內科王培寧醫師表示,根據104年...
(優活健康網劑指瓶/綜合報導)「壓力好大,一開學老師就準備開始逼進度。」新學期即將開始,學測衝刺的緊張感覺,已經提前纏上了許多高三生,提醒家長,如發現孩子升上高三後,由以往喜歡上學,變成不想上學,態度變得拖拖拉拉,就可能有適應問題,家長可通過傾談,表示體諒,以免讓孩子的「情緒感冒」成為人生絆腳石。1天念書10小時 心理「感冒」準高三學生開學後,面臨大考倒數準備的壓力,其中可能也隱藏著他們的長期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秋節即將到來,烤肉、月餅等高熱量的攝取,過節時通常不會節制飲食攝取,所以會有許多人在過完節之後,還要面臨減肥的煎熬,有三高疾病的患者在過節期間更該注意自己的熱量攝取,避免因為高油、高鹽飲食而在幾天之內導致身體負擔。視神經、視網膜血管發生阻塞全台三高盛行率較6年前增3成以上,三高之所以讓人提心吊膽,一般是擔心導致腦中風,但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眼科醫師鄭成國指出,中風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劉爺爺一頓飯下來跑了3、4次洗手間,劉先生才發現爸爸似乎為頻尿症狀所苦,帶著爸爸就醫檢查,診治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告訴劉先生,因為攝護腺肥大,已經影響到膀胱功能,爺爺忌於就醫,才會出現頻尿、尿急,甚至尿失禁的症狀,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合併使用能使攝護腺體積縮小的抑制劑。膀胱超音波 預測腎惡化可能泌尿科醫師評估劉爺爺下泌尿道症狀的嚴重程度,肛門攝護腺...
(撰文/黃雅芬) (諮詢/雅文基金會聽力師 楊琮慧) (圖/優活健康網) (圖說:9月開學季,家中孩童有做過學前聽力篩檢沒?) 9月就是開學季,您的孩童做過學前聽力篩檢了嗎?因為新生兒聽力篩檢和學前聽力篩檢的普及,愈來愈多聽力損失兒童被發現,其中輕度聽損的孩童因為問題不明顯,家長常疑惑到底該不該讓孩童戴助聽器,或不知該如何協助孩童。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力師楊琮慧建議,輕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0多歲黃女士罹患糖尿病多年,尿毒指數在3~4之間,換算成腎絲球過濾率為15左右,慢性腎疾已經到了第五期,血色素只有6~7,屬重度貧血,氣色相當差,且體力不好,走沒幾步路,就喘個不停。因經濟條件不好,無法自費施打紅血球生成素,但所幸健保給付已修改規定,讓她得以接受治療,施打二個月後,整個人氣色明顯好轉,現在早上下午還能接送孫子...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別讓癌症治療的副作用變自我折磨!60歲的王先生是口腔癌患者,罹患咽喉惡性腫瘤,原本就吞嚥困難,接受放療合併化療後,發生嚴重的口腔及咽喉黏膜炎,進食時或進食完後容易咳嗽,且王先生拒絕醫師灌食建議,最後引發吸入性肺炎,治療中斷一週以上,還須住院使用抗生素治療,最後還是必須接受灌食才得以完成治療。 緩解副作用口腔黏膜炎 與治療癌症同樣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人可以完全不看電視,但是幾乎沒有人能不使用手機,即使是害怕放射能的人,一樣使用手機,然而即使不是游離子(Ionizing radiation),手機還是會發出電磁波,人體主要有鉀的放射能,沒有手機這類的電磁波,經過這麼一番思考,和低劑量的放射能相較之下,常常帶在身上的手機所發出的電磁波,似乎存在著對人體較大的影響。手機重度者 有年輕人發生腫瘤截至目前為止,許多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