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養胖才會長高」是錯誤迷思!醫列兒少肥胖4警訊:恐增罹癌風險

小時候「養胖才會長高」是錯誤迷思!醫列兒少肥胖4警訊:恐增罹癌風險

2025/9/16(2025/9/16 16:52更新)
不少家長常有小孩「養胖才會長高」的迷思,小心反而成為健康風險!醫師警告,全台兒少過重及肥胖率已突破3成,兒童時期的肥胖大多會延續至成年,體重過重不僅恐導致性早熟、長不高,更會讓慢性病提早上身,進而增加成年後肥胖與罹癌風險。事實上,長高關鍵與後天環境有關,挑食、晚睡與運動不足都可能影響。

全台逾3成兒童肥胖、長不高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數據顯示,在台灣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現況中,平均約每3位兒童及青少年中就有1位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其中7~12歲為26.7%、13~15歲為30.6%、16~18歲則是28.9%。

「小時候胖不是胖」是錯誤觀念!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醫師邱巧凡表示,小時候胖到成年幾乎是越來越胖,並會造成骨齡、發育提前,反而來不及長高。許多因身高問題就醫的孩子,檢查發現骨齡明顯超前,錯過黃金成長期,主因往往就是肥胖所造成。

延伸閱讀:
有圖》孩子長高吃「轉骨方」有用嗎?中醫教你按「這3穴位」促長高

兒少肥胖恐長不高、三高、癌症

邱巧凡說明,根據德國研究證實,肥胖孩子看似身高先衝刺,卻在10歲後開始落後,最終錯失正常的成長高峰;中國研究亦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每增加1單位,生長高峰將提早0.6~0.7歲。

邱巧凡指出,孩子在國高中時若因肥胖,常會出現膽固醇異常、高血脂或頸部黑色棘皮症,少數甚至提早得糖尿病;等到成年後,問題可能加劇,像是三高心血管疾病、癌症與不孕症,男性還可能有無精症。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的孩子長不高?復健醫揭「1觀念」不懂:狂做運動也沒用

家長需留意兒少肥胖4警訊

肥胖不只限制身高,更會增加三高、癌症風險,導致社交障礙與自信心不足等問題。邱巧凡提醒家長,若出現4警訊要特別留意,務必帶孩子及早就醫、對症治療:

  • 若發現生長曲線低於第3百分位
  • BMI超過第85百分位
  • 4歲後每年成長少於4公分
  • 出現性早熟徵兆(如女童8歲前發育乳房、10歲前初經來潮;男童9歲前睪丸變大)

日常3招幫助孩子長高

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遺傳代謝暨內分泌科主任蘇本華表示,孩子長高的關鍵在於後天環境,但現代兒少常有挑食、晚睡、運動不足3大壞習慣,容易影響成長。

蘇本華建議,飲食要均衡攝取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鋅和鐵;作息規律,最好在晚間10~12點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入睡;並且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幫助骨骼發育與生長。

蘇本華提到,減少壓力與定期紀錄成長曲線同樣重要,因壓力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而持續記錄身高、體重與生長曲線,不僅能掌握孩子的成長速度,更能及早發現異常,並提供醫師參考,找出影響成長的原因。

image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醫師邱巧凡(圖左)表示,肥胖可能導致骨齡提前,但卻容易在青春期後停滯,可能錯過發育高峰期,增加成年疾病風險。圖右為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理事長蘇本華。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