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編輯精選》一開口就踩溝通地雷?社交對話「4大禁區」千萬別亂問

優活編輯精選》一開口就踩溝通地雷?社交對話「4大禁區」千萬別亂問

2025/8/18
你曾踩過溝通地雷嗎?明明只是想關心對方一句,結果對方臉色一沉,氣氛就馬上降到冰點;想開個玩笑炒熱氣氛,卻被貼上沒同理心的標籤,怎麼一開口就踩雷?《優活健康網》整理現代人常見的「溝通地雷」,一探究竟為什麼有些話這麼難聊?社交場合如何建立關係?幫助讀者避免踩雷,在社交場合中自然建立好關係。

相信很多人都想透過閱讀充實自己,卻因為平時工作忙碌,難以抽出時間而放棄。《優活健康網》編輯部推出「編輯精選」,向你推薦編輯私心愛讀的好書,無論是心理勵志投資理財職場工作或是兩性關係,讓我們用全新閱讀視角,精挑好書與你一起分享!

延伸閱讀:
聊天如何找話題?別再聊天氣!溝通教練揭「10話題」從這角度開始聊

為什麼有些對話很難聊?

為什麼有些對話,就是聊不下去?我們或許曾經遇過這樣的狀況,跟朋友聊天聊著,對方突然說:「你們台北人就是不懂啦!」結果一聽心裡火更大,覺得被貼標籤、被誤會,話一下子就說不下去了,其實很多時候問題不在於內容,而是踩到所謂的「溝通地雷」。

調查記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於《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指出,導致對話不順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對方說出冒犯、無知或殘忍的話,可能是故意氣人,也可能是無心之過。

不過,有一種行為特別容易讓人不舒服,當說話者把聽話者歸類為某種人,但對方不認同時,雙方有80%的機率會不歡而散,心理學稱這種情形為「認同威脅」(identity threat),它對溝通非常不利。這些地雷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容易讓對話進行不下去。

延伸閱讀:
道歉不是說「對不起」就好!溝通專家揭「NG說法」:2字根本不必要

社交場合如何建立關係?

無論在朋友聚會還是各種社交場合中,溝通往往都不是那麼容易。很多時候,我們不小心說錯一句話,就可能讓氣氛瞬間變得尷尬,甚至傷了感情。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在社交場合中,該怎麼溝通才不容易出問題。

如何避免社交場合說錯話?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在《善意溝通》中指出,提問前一定要先「過安檢」,也就是事先做好功課,避免踩雷;提問時也要拿捏分寸,避免太直接或冒犯;若不小心問錯,也應在第一時間誠懇道歉,立即修正說法,才能避免對方陷入鑽牛角尖的情緒。

以下為社交場合「4大溝通禁區」:

  1. 個人主觀價值轉移的提問
  2. 使用情緒字眼的提問
  3. 觸及私領域的提問
  4. 逾越關係的提問

之前小編去參加記者會,跟許多專家交換了名片,卻沒有找到機會多深聊。當時一心只想著:「哇,這下認識更多人了!」結果回去才發現,名片收了一堆、LINE好友加了,但回想當下卻沒什麼記憶點,甚至後續要找人也忘記聯絡方式存到哪了。

事實上,在社交場交換名片,只能作為關係的起點,這也是小編的切身之痛。殊不知,真正能建立人脈的,是在對話中傳遞出的溫度和信任感,想要開拓人脈,除了要準備自己的小故事,更重要的是學會用真誠的態度,去提問與傾聽,並且了解對方的故事。

企業溝通教練史帝夫.伍德拉夫(Steve Woodruff)就於《重點》指出,「在經營人脈的場合,彼此相遇的時間通常很短,因此把話說清楚講明白很重要。」他建議,拿出名片或提到職稱,無法真正突破表面繼續談下去,最重要的是「問問題」,要想辦法讓對方講出一些故事。到最後,一些很有趣的內容才會浮出檯面。

一輩子受用的溝通3技巧

日常對話中,還有一種很常見的「溝通地雷」——插話。這種行為往往在無意間發生,卻可能造成對方情緒上的不適,當他人尚未說完話就被打斷,容易讓人感到不被尊重,進而影響彼此的溝通品質,因此,別讓「插話習慣」成為溝通殺手

化解衝突顧問公司創辦人傑若米・帕洛克(Jeremy Pollack)於《化解衝突溝通法》指出,如果不願傾聽或直接拒絕,很容易讓人產生防備心理,甚至覺得被傷害;相反地,「對他人的意見抱持開放,誠心考慮其建議,做出有聽進去的反應,則是緩和衝突的重要關鍵。」

傾聽是一項重要的溝通技巧,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提高溝通效果。那麼具體來說,到底要如何傾聽他人說話?諮商心理師保坂康介於《個性不強勢的交涉術》指出,「積極聆聽」是常用的溝通技巧之一,能讓對方感覺到彼此有共鳴,也能讓整個溝通過程更順利。

以下為積極聆聽3技巧:

  • 重複他人說的話
  • 彙整他人說的話
  • 體諒他人的心情、情緒

總結來說,若認為對話難以進行,通常都是因為踩到「溝通地雷」,建議對話前可以做好準備、尊重界線以及誠懇傾聽,展現同理心與開放態度,才能維繫良好關係,讓對話更加順暢。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