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小誠平時生活作息正常,去年暑假一直看電視、玩手機,在沒有家長加以節制的狀態下,小誠看電視的距離越來越近,還常常瞇眼或是歪著頭看,某次被家長發現後,便前往醫院眼科就醫。醫師提醒「5招」從日常做起,才能有效預防近視度數增加,若一旦演變成高度近視,未來有更高的機會罹患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
8歲的小誠平時生活作息正常,去年暑假一直看電視、玩手機,在沒有家長加以節制的狀態下,小誠看電視的距離越來越近,還常常瞇眼或是歪著頭看,某次被家長發現後,便前往醫院眼科就醫。醫師提醒「5招」從日常做起,才能有效預防近視度數增加,若一旦演變成高度近視,未來有更高的機會罹患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
一名65歲婦女近1年以來,左眼長時間模糊,曾至多處眼科求診,即使接受過白內障手術,術後左眼視力仍沒有得到改善,最好視力僅能到0.3。後續,婦人至醫院求診,經眼科醫師檢查後發現,造成左眼視力模糊的真兇其實是「玻璃體黃斑部牽扯症」。
近幾年來常見大家手機不離身,眼睛長時間盯著3C產品螢幕。所謂的「3C產品」指的是「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以及「消費性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包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
上班看電腦、下班滑手機、追劇盯平板,現代人操爆眼球的時間不斷延長,有些人直到睡覺前一刻都停不下來。長期近距離看螢幕用眼,讓眨眼次數減少,再加上年輕人或多或少,喜歡戴隱形眼鏡,更會加重乾眼及疲勞狀況。
台灣有「近視王國」之稱,近視情況甚為普遍。尤其在COVID-19後疫情時代更為嚴重,3C使用頻率普遍增加,加上為避免感染,長時間的社交距離限制,使孩子們在戶外度過時間減少,將更多時間花在近距離活動上,例如家庭作業、使用電子設備玩耍或工作等,這些活動都會加劇近視。 若不及時治療,近視會發展為高度近視,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可能會在未來出現威脅視力的情況,包括視網膜剝離、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和早發性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民眾都知道常吃油炸食物及含糖飲料除了導致肥胖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但其實這些高脂肪食物還會影響視力健康。最近有研究指出,經常攝取不健康飲食的民眾,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比起地中海飲食習慣的人高出三倍。美國有一研究針對約1300多位民眾,進行為期18年的研究,針對所有參與者進行2次與飲食相關的調查,研究人員將食物分為29類,研究發現,黃斑部病變晚期患者,多半偏好西式飲食,高風險的食物包含紅肉、奶油、加工食品、脂肪類、高脂乳製品及油炸食品等。該研究發表在《英國眼科學雜誌》(December issue of the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眼科何建賢主任表示,黃斑部是位在視網膜中心處的感光區,當黃斑部病變或退化時,視野會出現扭曲、變形或視力下降等症狀,若沒有治療恐導致視力嚴重惡化。何建賢主任表示,當用眼過度、工作高度依賴光線、長時間暴露藍光和紫外線、高度近視等因素,都有可能促使黃斑部病變提早報到。雖然紅肉、奶油、加工食品、脂肪類、高脂乳製品及油炸食品等食物的攝取對於黃斑部病變的影響,尚待進一步的釐清。何建賢主任仍建議民眾平時應均衡飲食,可多攝取蔬果,禁菸,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少接觸3C產品,都是視力保健的好方法。另南投醫院近日也引進與醫學中心同等級的眼球光學電腦斷層掃瞄儀,能夠提供視網膜黃斑部及青光眼視神經精密檢查,協助醫師在診斷及治療上更加準確,可即早發現視網膜病變及視神經變化,以利即早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現代人們使用3C產品時間過長,對於視力的保養維護已成為重要課題。民眾除了需注意作息及使用3C產品時的姿勢和時間外,想從飲食補充營養,像是甘藍、菠菜、綠花椰菜、胡蘿蔔、南瓜、奇異果、葡萄、柳橙等蔬果,都是葉黃素含量較豐富的天然食物。另外,也有國人食用含葉黃素的保健產品作為該項營養素的補充來源。葉黃素具有阻絕藍光效果 防止黃斑部病變葉黃素是構成眼睛視網膜黃斑部區域的主要色素,太陽光中的藍色光進入眼睛會產生大量自由基,破壞黃斑部,導致黃斑部病變,嚴重可能導致失明,而黃斑部中含有許多葉黃素,葉黃素具有能阻絕藍光的效果,避免藍光對黃斑部造成的損害,防止黃斑部病變。飲食中也要留意,如缺乏抗氧化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鋅,或食用大量多元不飽和脂肪時,就會增加老年性黃斑部形成風險。葉黃素的功效1.過濾陽光和螢幕中的紫外線,保護眼睛。2.預防老年性視網膜黃斑退化及白內障,改善視力。3.延緩老化,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風險。因為電視、螢幕、日光燈、陽光等,均會發出藍光等有害眼睛的光線除了讓眼睛疲勞,還會傷害到視網膜的中心部位-黃斑部感光細胞。因此,除了避免接觸藍光,葉黃素存在於天然植物中的類胡蘿蔔素,富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E等養分,容易被人體吸收,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還可以避免藍光對眼睛的威脅。適時補充葉黃素也可以發揮保護作用。因為葉黃素能夠發揮過濾藍光的功能。適時的補充對於眼睛健康有正面的幫助。葉黃素可分為「游離型葉黃素」和「酯化型葉黃素」葉黃素是一種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具有吸收光線的特殊性質,與玉米黃素結構相近,天然食物中兩者時常並存,而葉黃素含量較玉米黃素為多,有助於過濾藍光等有害光線,並保護視網膜黃斑部。目前市面上常見,從含有大量葉黃素的金盞花萃取製成的產品,由於廠商製作金盞花萃取物的程序不同。護眼5招 顧好你的視力用眼過度、長時間暴露藍光和紫外線、高度近視及葉黃素低下等因素,都會促使黃斑部病變提早報到。護眼這樣做:1.使用3C產品,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2.戴抗藍光、變色鏡片或墨鏡,隨時保護眼睛。3.定期視網膜檢查。4.控制血糖、血脂肪及血壓。5.適量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魚油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綜合維他命。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食品添加物使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膠囊、錠狀食品每日補充葉黃素不應超過30毫克,並把握「停、看、聽」3原則,想想是否需要購買、看清楚包裝標示、聽聽醫師或營養師等專業人員意見,再決定購買行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黃斑部病變、白內障與青光眼為成年人三大失明原因,隨著診斷與治療方法的進步,黃斑部病變的治療近年來已有重大突破。如果欣賞世界經典名畫《晚鐘》時,看到畫面有一團黑影(盲點)、或影像扭曲、線條變形,或是視力模糊…..等與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相符的症狀,就要提高警覺。民眾(尤其是糖尿病高危險群)若能早期發現黃斑部病變,給予雷射療法或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等,才能早期治療。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年輕化 早期發現才能減緩視力惡化亞東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王嘉康醫師表示,近年來民眾高度用眼比例大幅上升,飲食精緻化、生活型態的改變,眼睛長期接受光線慢性刺激,視網膜血管受損,導致黃斑部病變患病年齡逐漸下降,越來越多青壯年族群罹患糖尿病,黃斑部病變不再是老年人專屬的疾病。糖尿病患者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高於一般人,失明機率高出常人25倍。建議糖尿病患者需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可避免失明危機,讓血管恢復功能視力獲得改善。接受抗血管生長因子注射治療 有顯著的視力改善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治療應該要「精準、治本」,除了定期進行眼底篩檢,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避免失明風險。治療著力於阻擋黃斑部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消退,透過眼內藥物注射將抗血管生長因子直接注射到眼球玻璃體內,使水腫消退及網膜新生血管萎縮,以達到治療目的;根據臨床實驗顯示,持續接受抗血管生長因子注射治療一年的患者,有超過65%的病患能有顯著的視力改善,由此可見積極接受治療的重要性。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因素多,建議民眾在飲食方面,應多攝取富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的深綠色蔬菜、堅果類、以及富含DHA及EPA的深海魚類、控制血糖;在生活型態方面,減少使用3C時間,外出時別忘了配戴有帽沿的帽子、深色或棕褐色的太陽眼鏡,以避免紫外線對黃斑部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