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

低視能特別門診 改善視覺品質有一套!

低視能特別門診 改善視覺品質有一套!#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過八旬的張奶奶因為黃斑部病變的關係,兩眼視力皆只剩下0.1,不但生活無法自理,更無法從事最喜歡的閱讀報紙。在偶然的機會下,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門診,經過詳細評估及訪談,協助申請身心障礙手冊,透過整合性窗口,取代以往必須自行前往各行政區輔具中心試用及區公所申請,讓張奶奶順利取得擴視機,重拾閱讀的樂趣。透過科技能夠改善視覺品質以眼科來說,視網膜色素上皮失養症、嚴重的黃斑部病變、Leber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等,不管是再昂貴的藥物或是手術能達到的治療效果都很有限。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特別成立低視能特別門診,希望藉特別門診提供這些看不到的病患再次重見光明的希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主治醫師陳少鈞表示,在特別門診中,會和病人深度訪談,瞭解病人平時影響視力最顯著的生活能力以及最想改善的視覺品質,透過科技的幫忙,現在已經有許多不同視覺輔具能夠提供這些幫助。透過特別門診、病友會活動改善視覺陳少鈞醫師表示,透過特別門診的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務,讓有需要的人可以盡快得到幫助。同時,透過病友會的成立以及不定期的活動,能夠讓病友之間彼此分享心路歷程及互相鼓勵。雖然這些病患看不到許多精彩的影像,也被現在的醫療所看不到,希望整合醫療及社福資源幫助這些患者重見光明。

9成都市小孩近視 失明危機恐找上門

9成都市小孩近視 失明危機恐找上門#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視年輕化正在發生!台灣都市地區高達9成的小孩有近視,且年紀越輕近視比例越高,小朋友的近視如未能控制而惡化,可能導致高度近視引發黃斑部出血,甚至增加視網膜剝離機率,即使治療後,視力仍可能受損而影響學習。小朋友的高度近視引起併發症恐失明成大醫院眼科部醫師蕭淑方表示,從1983年到2000年,7歲小朋友的近視率由5.8%升高到21%。高度近視不但會引發視網膜變性、視網膜剝離、視網膜裂孔、黃斑部退化、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睛的併發症,嚴重的需要開刀治療,甚至可能導致失明。預防近視主要方法包刮點散瞳劑、戴角膜塑型片。散瞳劑副作用包括畏光、看近時會視力模糊,也可能增加眼睛水晶體、視網膜對紫外光的暴露造成加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因此,長期點散瞳劑的小朋友外出要記得遮陽,以排除畏光與紫外線暴露的副作用。無法定期點散瞳劑的患者可使用角膜塑型片蕭淑方醫師特別指出,對於無法配合定期點散瞳劑且近視速度增加很快的小朋友,會推薦使用角膜塑型片。若出現紅腫、刺痛、癢等副作用,也要記得停戴鏡片立刻回診,才能確保靈魂之窗的健康。

蛇毒變新藥 黃斑部病變、癌症有救了?

蛇毒變新藥 黃斑部病變、癌症有救了?#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蛇毒研究聞名國際,如今更有突破性發展!成功大學研究團隊利用蛇毒蛋白開發蛋白質新藥,將可治療黃斑病變、骨關節炎,以及癌症,預計2018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蛇毒蛋白能有效抑制組合蛋白成功大學生物化學科暨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莊偉哲表示,蛇毒蛋白是由毒蛇唾液腺所分泌的毒液,功能在於固定和消化毒蛇的獵物,並防禦外來的威脅,且含有去組合蛋白成分,可以抑制組合蛋白的功能。阻合蛋白可影響癌症增生、轉移莊偉哲教授說明,蛇毒蛋白的組合蛋白是細胞膜上的一個重要黏著分子,主要負責細胞及細胞間質的相互作用,在人體內一共有24種,由2個次單元α及β組成,是臨床上重要的藥物標靶,組合蛋白在許多種類癌細胞與內皮細胞中大量表現,與癌細胞的增生、轉移,以及血管新生有關。2項蛋白質新藥可治黃斑部病變、癌症莊偉哲教授帶領研究團隊,以馬來腹蛇的抗血栓蛇毒蛋白,進行藥品設計,並利用基因工程方式改變專一性,目前發展出3項蛋白質新藥,其中2項藥品可降低至少千倍以上,其對血小板的抗凝血作用,具備同時抑制血管新生、發炎反應及癌細胞轉移作用,將可應用於治療眼部黃斑部病變、骨關節炎及癌症等疾病。人體臨床試驗可望於2018年進行莊偉哲教授候進一步說明,候選蛋白質藥物應用於治療眼部黃斑部病變,可在2018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另外,應用於治療癌症的蛋白質藥物,將在2019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視力模糊要當心!黃斑部病變恐致失明

視力模糊要當心!黃斑部病變恐致失明#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人口失明的第三大原因即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被認為是類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一種特殊黃斑部病變。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吳廷郁表示,「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目前罹病原因不明,可能與脈絡膜層結構或其血管構造異常有關,好發於中老年人,臨床上就有一名65歲男子,因突然視力模糊至醫院就診,經檢查後確診罹病,趕緊接受治療並合併眼內注射療法,視力也大幅進步。眼底的不定時炸彈! 血管破裂恐喪失視力吳廷郁醫師解釋,「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主要是脈絡膜層的血管出現病變,眼底有不正常的網狀血管構造或是息肉狀的血管組織,導致患者視力變差、視線扭曲,若不小心血管破裂出血,嚴重者可能會喪失視力。過往的患者大多被診斷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由於現今影像科技的發達以及對此疾病的認識,能透過螢光血管攝影(FAG)加上循血綠眼底攝影(ICG)做更精確的診斷,及早治療降低疾病的影響。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 挽救「視」界吳廷郁醫師指出,部分病灶可用雷射光凝固治療。不過病灶若在黃斑部中央,對於視網膜的傷害很大,就必須利用光動力療法(PDT)以及抗血管新生抑制劑(Anti-VEGF)來治療。而前者若反覆施作對視網膜仍可能有永久性傷害;後者安全性相對高,惟治療次數可能較多。醫師強調,治療方式因人而異,建議在治療前與主治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方式,也提醒,「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復發率高,應定期回診追蹤與治療。年長者可自我檢測 注意黃斑部病變徵兆吳廷郁醫師也呼籲民眾,平時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避免過量陽光曝曬,適時配戴太陽眼鏡。此外,長輩也可利用方格表或家中磁磚自行檢測,一旦發現視力變差、視線模糊、扭曲時,小心可能罹患黃斑部病變,應立即至眼科檢查並治療。(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 

睜一眼閉一眼 視物扭曲快就醫

睜一眼閉一眼 視物扭曲快就醫#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眼睛的構造非常複雜,雖然都是視力問題,但卻有很多不同的病況,從近視、遠視、斜視、散光、老花,到白內障、青光眼和黃斑部病變,且治療方法也都不同;尤其是黃斑部病變有好多種,治療方式也有兩種。醫師並提醒,如果單眼視物發現影像扭曲,就要及早就醫,針對不同的黃斑部病變,必須對症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睜一眼閉一眼檢查 黃斑部病變速治療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任蔡裕棋表示,黃斑部病變有非常多種,常見包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黃斑部病變、黃斑部水腫、黃斑部皺褶、黃斑部裂孔等,民眾可睜一眼閉一眼檢測,若發現有視物扭曲的情形時,應盡快就醫,一旦確認有黃斑部病變,就要盡快治療。治療方法有手術和打針 老化造成以針劑治療至於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則是可分為兩種,其一是可手術,其二則是只能打針;蔡裕棋主任指出,如果是老化造成的黃斑部病變,就只能用針劑治療,例如老年黃斑部病變、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糖尿黃斑部病變、視網膜血管阻塞合併黃斑部水腫,主要以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黃斑部皺褶或裂孔 可用手術治療可以採用手術治療的則是黃斑部皺褶、黃斑部裂孔;蔡裕棋主任解釋,如果是因為黃斑部上增生膜或拉扯引起的病變,就會以玻璃體切除合併薄膜撕除手術,目前可透過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OCT)檢查,以及最小切口的微創視網膜手術,如果一發作就進行手術治療,可以使視力恢復到1.0。(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眼針致瘀青 前3天要先冷敷

眼針致瘀青 前3天要先冷敷#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視網膜疾病,中年人為好發族群,近年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眼疾發病年齡越來越低,醫師表示,西醫治療黃斑部病變,會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或使用雷射治療,但並非每個病患都可達到相同效果,若同時有搭配中醫治療則可降低血管新生的機會,同時避免黃斑再次出血。中藥治療可增加西藥抗血管新生敏感度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郭祐睿指出,黃斑部病變及早以中西合併治療,輔以眼針療法,針對黃斑水腫與預防血管增生,療效頗佳。香港有學者研究,中藥同時治療黃斑病變時,可有效改善視力,促進黃斑水腫、滲出、出血的吸收,增加西藥抗血管新生藥物的敏感度,眼針則是針對牽涉眼底的病變、血管問題的視網膜病變、黃斑部退化,雙管齊下,對症治療。近日民進黨立法院團總召柯建銘出現「熊貓眼」,就是眼針治療導致。至於眼針療法為何會出現熊貓眼,因為眼睛周圍有很多微細血管,若下針角度稍偏,就會刺破血管,引起了瘀青腫大的現象。郭祐睿醫師指出,門診中眼針患者若有這樣的情形,建議前3天冷敷,後3天熱敷,每次敷15分鐘,一天數次,一週左右能消除腫脹。患者血壓不可超過150mmHG許多人好奇眼針治療的風險,郭祐睿醫師表示,正確的眼針手法安全性高,且眼針的針具經過挑選是軟、滑、鈍的針,只要注意患者就診時血壓不可超過150mmHG,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礙、糖尿病等疾病,就可以進行。郭祐睿醫師提醒,避免黃斑病變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調整日常作息,不可熬夜、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甚至平時即配戴抗藍光眼鏡,還要避免過食烤、炸、辛辣的食物。日常飲食可搭配綠茶、菠菜、芥藍菜、綠花椰菜等具有抗氧化力、抗癌的食材,多食用魚類、核桃及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的蔬果葡萄、藍莓、玉米等蔬菜,可以延緩視力衰退的速度。 

看物扭曲 竟是黃斑部破洞!

看物扭曲 竟是黃斑部破洞!#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苗栗一名47歲男性,近1、2個月,察覺左眼視力,出現逐漸模糊情形,至鄰近眼科診所就醫,發現是左眼罹患黃斑部病變,轉介醫院後,醫師為他進一步做眼部光學性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左眼黃斑部裂孔,最佳矯正視力僅0.3,醫師建議患者,返家後注意讓眼睛多休息,勿用眼過度,尤其要減少滑手機及盯電腦及電視時間,並密切門診追蹤,如有惡化,則需做手術治療。黃斑部破洞 中心視力模糊、影像變暗衛福部苗栗醫院眼科主任梁策表示,智慧型手機不離手、整天低著頭,容易發生眼睛提早老化、病變等問題,黃斑部是指視網膜中央呈黃橙色部份,它主要是負責提供清晰視力,螢幕藍光直接接觸到黃斑部,如果黃斑部產生了破洞,稱為黃斑部裂孔,會造成中心視力模糊及影像變暗、變形。常出現在高度近視、飛蚊症患者身上臨床常見的案例,多是無明確病因的原發性黃斑部裂孔,常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發生原因主要是玻璃體老化、纖維萎縮,對視網膜牽引造成裂孔,此外,黃斑部裂孔較常出現在高度近視、飛蚊症、曾有外傷或眼球手術的患者身上,視力會在1、2個月急遽惡化,無法以藥物或雷射改善,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大部分發生在單眼 就醫視力在0.1以下梁主任指出,黃斑部裂孔病患主要症狀,是患眼會視力模糊,但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且大部份發生在單眼,所以通常是患者偶然間閉一隻眼,發覺視力模糊而發現的,而且因為不痛不癢,就醫時視力大多已經在0.1以下了,其他症狀還包括如閱讀發生困難、物體形狀顏色有變化、物體扭曲等,如果有上述症狀,就要警覺可能是眼睛黃斑部發生病變,應及時請眼科醫生檢查眼底。

抗眼睛老化 多吃黃綠色蔬果

抗眼睛老化 多吃黃綠色蔬果#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失去健康,日常生活大小事,都會變得很困難,要預防眼睛提早老化,營養師周千欽建議可從三餐飲食著手,例如綠色蔬菜的菠菜、芥藍、地瓜葉,以及木瓜、鳳梨、芒果的橙黃色水果,都有助對抗自由基、保護眼睛。 不良用眼習慣 加速眼睛老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表示,眼睛隨著年齡增長自然老化,而不良的用眼習慣更加速傷害,例如紫外線、藍光等光源,都會使眼睛細胞過度氧化產生自由基,導致視力減退、模糊,甚至引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而造成失明。 自由基是眼睛老化元兇周千欽營養師強調,自由基是眼睛老化的元兇,外出時應避免紫外線直接曝曬眼睛,也要減少使用電腦、平板電腦、及智慧手機等3C產品,另外,日常飲食多攝取黃綠色蔬果,也有助抗氧化,達到保護眼睛功效。 黃綠色蔬果能抗氧化周千欽營養師舉例,菠菜、綠椰菜、芥藍菜、豌豆等深綠色蔬菜,富含葉黃素,而木瓜、鳳梨、芒果、柑橘類、柿子等橙黃色的水果,富含β-胡蘿蔔素,都能降低視網膜氧化傷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