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冷,膝蓋關節就卡卡!骨科醫師提醒,秋冬因氣溫降低、影響血液循環,民眾容易感覺關節部位僵硬。若民眾感覺關節部位痠痛、卡卡,甚至有沙沙聲,就要當心是關節液不足警訊,建議諮詢醫師並調整生活習慣,補充葡萄糖胺、龜鹿雙寶等營養,及早加強關節保健,避免症狀加劇。
天氣一冷,膝蓋關節就卡卡!骨科醫師提醒,秋冬因氣溫降低、影響血液循環,民眾容易感覺關節部位僵硬。若民眾感覺關節部位痠痛、卡卡,甚至有沙沙聲,就要當心是關節液不足警訊,建議諮詢醫師並調整生活習慣,補充葡萄糖胺、龜鹿雙寶等營養,及早加強關節保健,避免症狀加劇。
熱愛網球與登山的流行疾病學專家何美鄉,近年卻苦於膝關節疼痛問題,差點要置換人工關節。直到求診骨科名醫呂紹睿對她說:「退化的膝蓋有機會恢復,不用換人工關節。」她接受新式治療後至今已追蹤1年以上,不僅打網球、爬山、跑步、重訓都不再疼痛,更透過親生案例證實了「軟骨再生」的新治療觀念,期盼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技術的進步,能讓更多人受惠。
足踝多年疼痛,PRP注射療法能改善!83歲鄭先生為水泥工人,多年前在工地不慎受傷,右小腿骨折忍痛遲遲沒有就醫。長年累月左腳踝退化,重心再換到右腳,導致右腳踝也退化。先前自費更換右腳人工踝關節,但已無力再負擔左腳踝更換費用。後續,醫師建議改以「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療法」(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療⋯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人有關節疼痛的困擾。一名70多歲的家醫科醫師,喜歡攝影、上山下海,是個運動愛好者,多年前軟骨磨損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疼痛導致舉步維艱幾乎無法行動,後來尋求新光醫院骨科暨微創中心科主任釋高上的幫助,透過自體脂肪細胞治療,如今已恢復正常生活,可正常行走、運動並找回過往的興趣!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每6.5人就有1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且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為15%,估計全台有 350 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釋高上主任表示,隨著特管辦法的推動及修正,目前已可透過自體脂肪幹細胞或骨髓幹細胞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幫助患者改善疼痛,恢復正常生活。 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影響關節軟骨,通常發生於膝、髖、頸椎、指關節等活動關節。隨著年紀的增長,關節會開始退化,且經年累月的使用軟骨也會磨損,進而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因此退化性關節炎不再是年長者的疾病,許多運動選手或是不注重保養者也會增加退化機率。主要症狀包含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或是走路膝蓋會發出聲響、關節附近肌肉無力,嚴重時關節會變形。 釋高上主任說明,目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為減輕疼痛、緩解病情進展並改善關節活動,治療方式可分為非藥物及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如復健運動、體重管理、物理治療及日常使用護膝、拐杖輔具協助等,而藥物治療則包含消炎止痛、局部藥物注射、玻尿酸或PRP療法等。其中玻尿酸的治療可以減輕疼痛,因玻尿酸的成分與關節液很接近,可以幫助關節活動順暢;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則是透過活化血液裡的生長因子,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發炎的反應。 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影響關節軟骨,通常發生於膝、髖、頸椎、指關節等活動關節。隨著年紀的增長,關節會開始退化,且經年累月的使用軟骨也會磨損,進而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因此退化性關節炎不再是年長者的疾病,許多運動選手或是不注重保養者也會增加退化機率。主要症狀包含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或是走路膝蓋會發出聲響、關節附近肌肉無力,嚴重時關節會變形。 釋高上主任說明,目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為減輕疼痛、緩解病情進展並改善關節活動,治療方式可分為非藥物及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如復健運動、體重管理、物理治療及日常使用護膝、拐杖輔具協助等,而藥物治療則包含消炎止痛、局部藥物注射、玻尿酸或PRP療法等。其中玻尿酸的治療可以減輕疼痛,因玻尿酸的成分與關節液很接近,可以幫助關節活動順暢;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則是透過活化血液裡的生長因子,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發炎的反應。釋高上主任表示,細胞治療是未來大健康的趨勢,現今網路已非常發達,民眾可參考各醫療機構、學術期刊,或是有許多醫學專家進駐的線上平台,了解更多細胞治療的相關資訊。一直在「美麗與健康」領域耕耘的星醫美學集團,創立了【超預防醫學 • 細胞治療暨台灣百大認證名醫線上諮詢平台】,希望能讓民眾在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可快速找到專業的「第二意見」,並了解正確資訊與建議。平台擁有四大特點: 1.專家線上諮詢:由台灣衛福部認證的百大醫師進駐,提供20分鐘線上視訊諮詢與完整專業的健康服務。 2.精選文章:提供健康、細胞治療相關內容。 3.萬人好評:擁有最真實的用戶反饋及評論分享。 4.媒體報導:為民眾把關最新且正確的報導。 新光醫院骨科暨微創中心科主任 釋高上(圖片來源:星醫美學集團超預防醫學平台提供)
年紀大開始下背痛、常腰痠⋯當心腰薦椎退化性關節炎!神經外科醫師提醒,腰薦椎是骨關節的一部分,其獨特性在於彎曲活動外,也承載著全身的重量。當腰薦椎骨隨年齡漸長而退化,在反覆性運動下,腰薦椎體會產生結構性變化,產生活動功能問題以及疼痛症狀。
輔大醫院今(22)日舉行「ROSA 機器手臂膝關節置換」記者會,院長黃瑞仁、骨關節暨醫療器材副院長暨骨科主任江清泉率骨科主治醫師團隊出席。江清泉表示,隨著膝關節日漸退化,疼痛、腫脹症狀隨之出現,長期下來可能影響走路,臨床上常有關節僵硬、過度活動及上下樓梯時疼痛、膝關節活動時出 現喀喀聲、關節變形如 O 型腿、無法伸直等。 台灣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 15%,有超過 350 萬人飽受膝關節退化疼痛之苦 嚴重則可能演變為退化性關節炎,ROSA 機器人手臂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在侵入性、植入物生存率提高,全身性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下降,術後疼痛管理藥物消耗量也顯著下降,此外,由於機器手臂根據制訂好的手術路徑,並且精準的掌握各種即時資訊、減少破壞,能讓患者更早恢復到日常生活中。 在植入物方面,Persona 全膝關節置換也可供患者新的選擇,特色包括個人 化設計、解剖型設計、模組化墊片等,據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病患使用傳統膝 關節植入物,會出現尺寸與原生膝關節不吻合的症狀,當尺寸不吻合會讓術後 疼痛的機率加倍,解剖型脛骨假體能高貼合人體脛骨、降低術後併發疼痛、術後滿意度也提高,能還原自然的膝關節活動,嘉惠病患。
台灣《特管辦法》再生醫學「逆轉」關節退化!國內籃球名將、暱稱「漂亮寶貝」、「錢姊」的中華女籃隊教練錢薇娟,競技女籃30多年,飽受運動傷害的關節疼痛之苦,更被診斷為嚴重退化性關節炎。她自嘲痛感有「11分痛」,甚至無法親身示範上籃動作,所幸透過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讓幾乎磨盡的雙膝關節軟骨重獲新生,目前只剩「2分痛」,動作也恢復跑跳自如。
「科技頸」指對智慧手機的過度依賴所造成的頸肌勞損,不論久坐族、低頭族、長時間彎脖子的職業工作者都是好發族群,嚴重可能會壓迫神經。運動醫學、復健醫學雙專科醫師林頌凱於《頸椎全書》一書中,介紹各種頸椎疾病的研究、成因、治療方式,讓頸椎病友免於恐懼就醫。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