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

下背痛是疲勞?僵直性脊椎炎耽誤確診

下背痛是疲勞?僵直性脊椎炎耽誤確診#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藝人李易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國中開始就有下背痛症狀出現,導致當時升旗不能站太久、不能搬太重課桌椅,甚至晚自習時去圖書館坐太久都會不舒服。但因為從小便是運動健將,以為是運動傷害便沒有特別注意。直到五專畢業準備當兵時,表哥因為僵直性脊椎炎被驗退,才驚覺自己也可能是患者!確診前針對下背痛嘗試過許多方法,包含針灸、拔罐,但遲遲未見好轉。幸好疾病惡化到脊椎沾黏前確診,尚未造成不可挽回的病變。一旦發病便痛到動彈不得,因此確診後謹遵醫囑治療。為了維持生活品質,平日也會經常伸展做運動。李易表示,患者們就算罹病也千萬不要過度擔心,只要配合醫囑並在隨時提醒自己抬頭挺胸、多做伸展運動,避免熬夜,也可以擁有與一般人一樣平凡卻幸福的人生!僵直性脊椎炎常被誤認為運動傷害、姿勢不良 耽誤確診時間中心綜合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40歲男性,台灣約20幾萬人罹患此病。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系統疾病,主要症狀為晨間僵硬及發炎性下背痛,通常會持續3至4個月,但相關症狀皆十分常見,許多人誤以為是運動傷害、姿勢不良、過度疲勞等原因,造成疾病確診時間普遍較長。但持續忽略發炎,可能將導致脊椎沾黏變形,僵直不能正常轉動、彎曲等,最後無法行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若有症狀時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遵從醫囑,不可擅自停藥。就算疼痛症狀減緩,發炎症狀可能還是存在。周昌德醫師說明,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方式可分為3種:復健運動治療、口服藥物治療及生物製劑治療。臨床上,醫師會根據每位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給予治療建議,提醒患者積極與主治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輕忽脊椎沾黏帶來的影響。發病到確診 時間經歷長達100個月「AS」戰隊集合囉!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年輕患者成立的「AS戰隊」,希望以時下熱門的電競戰隊概念引發關注。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孚爾解釋,根據協會去年針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顯示,近4成5患者從發病到確診歷經超過100個月(約8年),疾病認知度相當低,希望透過組隊形式凝聚向心力,讓醫病齊心對抗疾病。

沒事一直穿護腰 恐害肌肉萎縮反效果

沒事一直穿護腰 恐害肌肉萎縮反效果#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過花甲之年的老郭去年退休,回到南部老家想要享受一下田園之樂,回到家鄉後,看到鄰居老吳每天在魚塭裡忙進忙出養著吳郭魚,身材練得像個少年仔,他也一頭熱的跟著人家學當起了漁夫,心裡想著既能賺點外快、打發時間又能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但大半年下來,老郭每天忙進忙出,身材非但沒有日漸精實,反而出現了一個大肚腩。這天,老郭因一年一度的健康檢查來到了醫院,在進行問診時,老郭終於說出了自己心中長久以來的困惑,他問醫師:「我是不是身體出了什麼毛病?不然為什麼肚子會越來越大呢?」醫師看了看老郭的健檢報告,發現除了膽固醇有些偏高,一切都很正常,正苦惱是哪裡出了問題,突然瞥見老郭穿著「護腰」,一問之下才得知,老郭不知從哪聽說每天穿著護腰可以保護脊椎,所以除了洗澡的時候,就連睡覺時也都穿著護腰。醫師提醒,如僅是想達到預防或是保護的作用,正確做法應該是在從事搬運、或是長時間站立時才將護腰戴上,絕不可長時間配戴護腰,否則易使腰部肌肉退化,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肌肉萎縮而出現慢性疼痛。物理治療師補充說明,通常在門診,除非是遇上急性肌肉拉傷或是腰椎滑脫等狀況,才會建議使用護腰,如果是有下背痛問題的患者,主要也會以復健或藥物治療為主,再視情況搭配穿戴護具進行輔助治療。物理治療師強調,如果民眾想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腰,除了依賴護具,也可透過皮拉提斯等運動來鍛鍊自身腹部或背部的核心肌群,強化下背肌的肌耐力,鍛鍊核心脊群不僅是保護脊椎最好的辦法,同時也可以遠離腰酸背痛!(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年輕也下背痛!患者須知的5生活要點

年輕也下背痛!患者須知的5生活要點#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1歲的王同學是大學生,最近課堂間趴在睡休息時,常感受到右下肢後側痠痛,有時甚至因痠痛醒來。起初不以為意,以為是運動傷害,但症狀漸漸越來越嚴重,痠痛的範圍越來越大,甚至右腳外側也開始有麻的感覺。這些症狀大多發生在坐著和彎腰時,站、走、躺時會改善。王同學就醫檢查後發現為第5腰椎/第1薦椎的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神經壓迫。王同學因繁忙,起初每週僅能接受1到2次物理治療,下肢疼痛雖有部分緩解,仍然沒有完全康復。醫師建議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及執行居家復健運動,開始有大幅的改善,至今已經半年,正常運動也未再復發。椎間盤突出可能出現下背痛、下肢痠麻痛等症狀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聖涵說明,椎間盤位於2個脊椎骨間,由中間髓核和周圍纖維環構成,內含豐富水分,具有吸收及緩衝來自身體重量與壓力的功用。長時間彎腰工作或搬重物、運動傷害、曾發生過車禍,容易造成腰薦椎椎間盤壓力過大,往側後方或後方突出。腰薦椎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位置在第4、第5腰椎間,及第5腰椎、第1薦椎間。依突出及神經壓迫的程度不同,會產生下背痛、下肢酸麻痛、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狀。下肢後側的酸麻痛,即為俗稱「坐骨神經痛」,但坐骨神經痛大部分並非坐骨神經本身出問題,而是源自於腰椎神經問題。椎間盤突出 生活習慣應注意5要點若已進展到肌肉無力或萎縮,或括約肌控制異常的程度,建議尋求手術來協助。若症狀僅限於下背痛或下肢的輻射痛,則可先嘗試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生活習慣改善、在家執行居家復健運動;藥物治療以消炎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為主,可以降低被壓迫的神經發炎程度及舒緩緊繃的肌肉。物理治療如熱療、電療、牽引也有同樣效果,而且較不會有藥物可能副作用。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的改善及確實執行居家復健運動。林聖涵醫師建議,腰椎椎間盤突出患者應注意的生活習慣如下:1) 撿地上的東西時,以蹲下取代彎腰。2) 工作或需長時間彎腰時考慮使用護腰。3) 提重物時盡量靠近身體。4) 坐姿宜使用有椅背支撐的坐椅。5) 久坐30分鐘後就起身走動一下。游泳、水中伸展運動有助改善下背痛居家復健運動類似核心肌群訓練概念。加強核心肌群的肌力有助脊椎承重,增加腹肌的肌力更可以有效地增加腹內壓,使腰椎的伸展力矩增加,進而穩定腰椎,降低負載。一些常見的核心肌群訓練如棒式、捲腹,都是很適合的運動,但林聖涵醫師提醒,這類運動容易因姿勢不正確而受傷,建議需在醫師或治療師的指導下再開始執行。另外,游泳或水中的伸展運動也能改善下背痛。

年過40脊椎退化!下背痛的中醫保健

年過40脊椎退化!下背痛的中醫保健#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症狀的描述,而不是病因。像下背痛、臀部痛、大腿及下肢延伸疼痛,甚至痠麻痛,或像針刺到一樣延伸到腳底,常被叫做坐骨神經痛。什麼樣的原因會造成坐骨神經痛呢?腰臀部肌肉緊繃 也可能壓迫坐骨神經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說明,腰椎是由一塊塊的骨頭疊成,中間有強力纖維包圍柔軟髓核的椎間盤當緩衝,椎骨空隙中有脊神經穿出,負責身體所有感覺訊號的傳遞。而坐骨神經是人體下肢最長的一條神經,從腰部經過臀部、大腿、膝蓋、小腿到腳底。任何壓到坐骨神經的因素都會引起神經痛。譬如椎間盤突出;椎體退化壓迫神經;跌倒致椎體滑脫,拉扯神經;腰部或臀部肌肉緊繃,壓迫神經,「梨狀肌症候群」是其中之一;脊椎有腫瘤,可能壓迫到神經。年紀超過40歲 脊柱就開始退化坐骨神經痛好發因子,像常搬重物或久坐工作、體重增加、過胖。若是年紀超過40歲,脊柱就開始退化,曾受傷會更早退化,常引起神經壓迫。老人家摔倒,常引起脊椎滑脫或大腿股骨頸骨折。糖尿病可能因神經病變,引起坐骨神經痛。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育誠表示,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式,西醫可服藥或搭配復健。中醫透過針灸、脊椎調整可以減輕坐骨神經痛,減少服用止痛藥。再搭配一些下肢伸展運動,可減少坐骨神經痛發作。床鋪坐墊別太軟 減少腰部出力陳建閔和張育誠中醫師共同提醒,平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久坐和久站,站立和坐著時注意姿勢,不要彎腰駝背,少穿高跟鞋;睡眠充足,不宜過度勞累,疲倦時很容易肌肉扭傷;注意飲食,容易腹脹和高熱量的食物都會增加腰痛和脊柱負擔。運動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脊柱的活動力、還能矯正姿勢;床鋪坐墊不要太軟,會讓腰部出更多力。若患有腰椎間盤突出,應避免激烈運動且減少運動量,可以鍛鍊腹部和背部核心肌群運動。增加腰部及下肢肌肉的力量,可減輕疼痛。

講座/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

講座/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約有80%的人在其生命過程中,會因各種不同的創傷或退化性因素而感到下背痛。背部是一個動態的構造,它包括了脊椎骨、神經及許許多多的肌肉,而各個組織間則會互相影響。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將於11月14日(三)舉辦衛教講座,由骨科陳衍仁醫師主講「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講座中醫師將提供針對下背痛的預防及治療重點。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時間:107年11月14日(三)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腰痛?下背痛?薦髂關節的中醫治療

腰痛?下背痛?薦髂關節的中醫治療#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腰痛很久,不一定是椎間盤突出!一名40歲女性數年前曾在樓梯跌傷,屁股著地,並未治療。近年薦髂關節漸有疼痛感,易頭暈、體力差、食慾不佳。經過定期針灸回診,3週後改善體力及頭暈、疼痛。因各式廣告,國人對椎間盤突出有初步暸解,但對造成下背痛的另一項主因「薦髂關節痛」卻常常忽略。根據2015年回顧性研究顯示,目前認為約10至25%的下背痛是薦髂關節問題引起。薦髂關節是全身負重最重的關節在一次的創傷後產生慢性疼痛,排除內科問題如僵直性脊椎炎等等後,大部分病人可以問到薦尾椎或是坐骨的撞傷史,也就是俗稱撞到「尾椎」。X光確認無骨折後,大部分病人可能不以為意,但日後常常出現薦髂關節痛的問題。除了局部疼痛外,受傷的位置常常影響到中醫所說的督脈的巡行,造成頭暈現象。郭綜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顏士展說明,薦骨和髂骨、坐骨、恥骨一同構成骨盆,薦骨上接脊椎,薦骨和髂骨有薦髂關節連接,髂骨再與大腿骨連接。可循著腰椎向下摸到屁股上的三角形的大骨頭,那就是薦骨。薦髂關節上乘脊椎,下接大腿,是全身負重最重的關節。如此辛苦天天工作,也難怪下背痛會在此產生。薦髂關節中醫治療 針灸、中藥、運動診斷方面,部分患者曾有薦尾椎或坐骨撞傷的病史,搭配觀察患者身形,觸診骨性結構是否錯位,還有各項理學檢查,也可進一步利用影像學輔助診斷。中醫治療可使用針灸八髎穴、長強穴等來治療,局部可觸診緊繃點施針,針開局部有問題的結構。若有薦髂關節錯位的患者,也可使用正骨手法及推拿治療。若患者太虛,則可再加上活血化瘀及補肝腎中藥,達到良好療效。顏士展醫師提醒,除了針灸及中藥治療外,運動也是薦髂關節疼痛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下半身及核心肌群的訓練,如走路、慢跑、太極拳等薦髂關節相關肌群訓練。韌帶伸展如簡單瑜伽等,患者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否則不當運動,可能增加疼痛。

年輕男性下背痛當心!恐僵直性脊椎炎

年輕男性下背痛當心!恐僵直性脊椎炎#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好漢最怕病來磨!經營果園的林先生,僅30多歲就患僵直性脊椎炎,脊椎嚴重變形、身軀如拐杖無法平躺入睡,走路時只能垂頭看地搖晃如熊,面臨工作不易、外界異樣眼光的身心煎熬。後來就醫歷經3階段的矯正截骨手術後,終於再次抬頭挺胸做好漢。3階段手術改善 術後仍要復健、藥物、背架保持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表示,詳細檢查後發現變形處主要在胸、腰椎,駝背角度已超過100度,因此規劃2階段的「截骨矯正術」。第1階段的手術,是在第3腰椎的椎體上做一個30度的「經椎弓椎體截骨術」,再將頭頸部及上半身慢慢往上提拉,讓截骨處密合,如此立刻得到30度的矯正量。矯正效果雖然快速而明顯,但過程必須小心翼翼,才不會傷到神經或造成大血管損傷。第二階段手術,則是進行多節段的「椎板切骨術」,之後利用幾天平躺,讓尚未完全鈣化的椎間盤慢慢張開,3節段的切骨總共又得到將近40度的矯正量。期間必須做好止痛,才能安然度過。5天後進行最後的鈦合金內固定及融合手術後就大功告成,10多年的痛苦,歷經3週的時間讓林先生又是抬頭挺胸的好漢。簡瑞騰副院長表示,病人年輕、配合度高,讓矯正的效果更好。但手術後卻更需要開始努力,穿背架來保護脊椎,並加強肌肉的訓練復健。另外更要持續做好風免藥物控制,避免頸椎或髖關節也發炎、甚至變形。僵直性脊椎炎好發20至30歲男性大林慈寄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黃光永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30歲間的男性,易將下背痛等症狀自認是運動傷害、熬夜讀書導致,結果延誤治療。很多病人仍有將風濕免疫藥物當止痛劑吃的錯誤觀念,覺得不痛就停藥,痛了才吃,導致病情惡化。事實上,風濕免疫藥物是針對發炎症狀做根本的治療,藉以降低脊椎發炎、避免沾粘、變形。建議符合年輕人、40歲以下、下背痛3個月以上的民眾,儘快就診風濕免疫科,有家族病史者更不能輕忽。

不訓練臀肌 恐招致下背傷害

不訓練臀肌 恐招致下背傷害#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臀部肌群本來被造物主設計成身體最強壯的肌肉,一旦它們不肯上班,就會讓其他肌肉必須接手沉重的工作,這樣的代償效應會讓原本不應該承受這份負荷的肌肉過勞及磨損。下背部會填補最多的空缺,還有腿後肌群、股四頭肌及其他的周圍肌群,都會承受額外負擔,久而久之,傷害就會形成。下背傷害 可能使臀肌停擺其實只要培養出強壯的臀部,可以避免大部分的下背傷害。即使是最輕微的下半身傷害,都有可能使你的臀部肌群停擺,這可能跟我們原始的生存本能有關。由於臀部肌群是身體中最大且最有力量的肌肉,如果你的大腦想要保護這個受傷的區域,最好的策略就是使它們停止運作,因為這能抑制劇烈的局部動作,避免對復原產生負面效果。如果身體有什麼部位不對勁或受傷了,你的身體就會本能地讓受傷區域的工作停擺,以進行保護。即便是最輕微的傷勢,例如腳趾頭撞傷,都有可能刺激大腦去停止臀肌運作以幫助復原,此時你就無法像往常一樣,動得又快又有爆發力。臀肌停擺 需要重新訓練才會啟動腳趾頭撞傷或其他的傷害會慢慢地痊癒,然而停擺的臀肌卻不一定是這麼回事,除非你重新啟動臀部肌群來執行任務。以萬獸之王獅子為例,牠們是充滿爆發力、兇猛的野獸,但是,牠們經常懶洋洋地躺上大半天,直到獵物出現為止。這是因為本能告訴牠們,牠們應該韜光養晦,以便迎接下次任務的來臨。我們可以把臀部肌群比喻為人體的獅子,它們總在面臨艱鉅任務時才開始啟動。不過,臀部肌群不必像獅子一樣,為了生存而保留能量(至少就現今這個食物不虞匱乏的年代來說)。如果你越常強化與啟動你的臀部肌群,它們自然會變得更強壯更有力。(本文摘自/強曲線‧翹臀終極聖經/橡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