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產官學攜手GOAL 50+ 控糖計畫再升級 擊退高齡化挑戰守護國家「心腎」

產官學攜手GOAL 50+ 控糖計畫再升級 擊退高齡化挑戰守護國家「心腎」#血糖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台約有221萬人罹患糖尿病,平均每10位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者。隨照護持續精進,糖尿病年鑑調查發現死亡率雖有下降,但75歲以上高齡糖尿病人數增加21%,40歲以下年輕族群發病率亦逐年提升至7.6%,顯見糖尿病已有高齡化、年輕化發展趨勢,不但增加未來多重慢病的照護需求,也提高透析、失能 的風險,患者的醫療經濟負擔更直接衝擊家庭與國家的經濟!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自2018年推動「GOAL 50」計畫,致力優化糖尿病及共病照護,並已達成第一階段卓越成果;2023年再提出升級版「GOAL 50+超越50」計畫,邀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以及台灣腎臟醫學會共同響應,期盼集結政府、醫界力量,從5大面向包含疾病識能、ABC控制、共病篩檢、精準醫療、糖腎跨科別共照等持續精進,領航亞太糖尿病與共病照護,守護台灣糖友「心腎」! 2000-2014年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慢性腎臟病人數倍增,無及早介入憂釀社會經濟問題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分享,一位70歲張姓伯伯自50多歲壯年階段即診斷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長年透過飲食與藥物控制血糖及血壓,但退休後因獨居煮食不便,血糖控制不佳,近來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未定期就診追蹤病況,導致血糖快速失控,直到兒女探望發現腳步浮腫,走路喘息症狀加劇才至醫院就診,經醫師診斷糖尿病已合併嚴重腎臟病變,未來恐需洗腎度日。兒女考量洗腎需有專人照護,將張伯伯送進安養院,長期的醫療與看護費用,也加劇了兒女的心理與經濟負擔。 黃建寧理事長進一步提醒,上述情況恐非單一個案,高齡化與病齡長期化將大幅增加患者共病風險;根據第2型糖尿病年鑑統計資料,2000-2014年間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疾病的人數明顯增加4倍;第2型糖尿病併心衰竭的人數增加1.9倍。此外,臺灣腎病年報指出,45.4% 新發透析患者主診斷為糖尿病、51.2% 透析患者合併有糖尿病,平均每2位透析患者,就有1位合併糖尿病;根據健保署111年度健保支出統計,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臟疾病高達587億,而糖尿病緊追在後達402億,共病不僅增加患者醫療照護需求,也加劇經濟負擔,導致未來患者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糖友心腎及早儲存,樂齡生活不擔心 黃建寧理事長提醒,像張伯伯的案例未來將更加普遍。他進一步說明,儘管台灣糖尿病照護品質提升有成,整體粗死亡率下降16.8%,總住院率亦降低21%,然而75歲以上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外,多數第2型糖尿病患者更高達四成已罹病10 年以上。尤其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平均壽命增長,應及早守護糖友心腎,減少不健康的失能年數,幫助糖友留住樂齡好生活! 政府、學會共同響應GOAL 50+控糖升級計畫 提早介入、治療糖尿病心腎共病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推動「GOAL 50」計畫至2022年止,已達成55%患者個人化HbA1c控制、68%患者完成蛋白尿檢測、48%糖尿病慢性腎病高風險患者遵循國際指引治療(統計自「良程控糖保腎力計畫」中23家優質照護機構),來全方位評估患者共病風險等關鍵成效。 在衛教學會、腎臟醫學會夥伴的共同努力下,健保署於2022年正式推出「糖尿病與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鼓勵醫療院所組成跨疾病科別的照護團隊,至今已有超過500家醫療院所、約8.5萬名患者加入糖腎共照計畫,下一階段將積極招募13萬名糖友預防慢性腎病。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今年(2023)更進一步升級糖腎共照目標,於(6/6)啟動「GOAL 50+超越50計畫」,公布最新的控糖典範計畫目標,預計於未來5年間強化糖尿病患者心腎共病篩檢率、全國共病照護率,並持續推廣國際治療指引,提高以下五項目標超越50%: 糖尿病與共病識能。 ABC達標率: 糖化血色素、血壓、膽固醇三大指標控制達標。 尿液白蛋白與尿液肌酸酐比值(UACR)檢測率。 指引用藥遵囑率。 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計畫涵蓋率。 透過糖腎共照計畫減緩患者未來進入多重共病的狀況 黃建寧理事長表示,糖友應積極防治心腎共病以避免增加醫療照護與經濟負擔,糖友的「心腎」,便是國家的興盛! 期盼透過國健署合作,提升糖尿病腎病變(DKD)之篩檢與照護識能率;也將持續與健保署優化糖腎照護給付條件,爭取適當給付,減輕未來多重慢病照護負擔。 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糖尿病共病多,一年透析新發病人將近一半患有糖尿病,是造成國人腎臟衰竭的主要因素,因此糖尿病跨專科合作照護是相當重要的。希望能持續透過糖腎共照計畫,幫助患者在糖尿病前期,減緩患者未來進入多重共病的狀況。 健保快易通已超過1000萬人加入,將持續優化功能,將預計針對患者篩檢結果進行推播來提醒民眾,提升糖友共病識能。此外,糖尿病學會與糖尿病衛教學會、腎臟醫學會也會持續積極合作,延續三大學會之共同照護目標,強化衛教師照護量能提升病患自我照護與共病識能。 台灣腎臟醫學會吳麥斯理事長進一步說明,當患者進到腎病末期,療程的醫療耗材、回診交通也關係著國家整體環境,糖尿病共病照護除了幫助患者早篩早治外,還能進一步減緩國家環境汙染,達到永續發展、綠色醫療的目標,積極破解長期化、高齡化、心腎共病三大挑戰!

慢性腎臟病該怎麼吃?腎臟病飲食「5大攻略」補足熱量才是優先原則

慢性腎臟病該怎麼吃?腎臟病飲食「5大攻略」補足熱量才是優先原則#血糖

慢性腎臟病飲食該怎麼吃?想要延緩腎臟惡化,除了控制疾病,病患的飲食調整也是相當重要關鍵,不同分期慢性腎臟病,需要留意的飲食重點也不同。《優活健康網》特地選摘此文,由營養師分享慢性腎臟病分期「飲食5大重點」,包括洗腎前後怎麼吃、如何飲食才不會影響血壓及血糖,以及一日三餐的食材替換、份量攝取。

別說吃水果會胖!「熱量與甜度無關」營養師親解:吃對不怕血糖飆高

別說吃水果會胖!「熱量與甜度無關」營養師親解:吃對不怕血糖飆高#血糖

太甜的水果你就不敢吃嗎?台灣是水果王國,如果只是因為想要減肥,聽到水果太甜,擔心熱量高卻不敢吃,那就太可惜了!營養師高敏敏揭曉迷思,其實吃起來越甜的水果,熱量不一定越高,那到底為什麼有些水果吃起來比較甜?什麼是造成水果熱量的關鍵呢?低GI水果又該怎麼吃?親自解答一次告訴你!

冬至吃湯圓當心胃脹氣、胃食道逆流!跟著醫師做「1招」快速舒緩

冬至吃湯圓當心胃脹氣、胃食道逆流!跟著醫師做「1招」快速舒緩#血糖

冬至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吃湯圓,祈求凡事圓滿、闔家團圓,也象徵「又長大1歲」。但醫師提醒,湯圓為糯米製品,是高澱粉、高油與高糖的組合,且吸水率強、黏性極高,在腸胃裡的蠕動較慢,大量食用容易讓無法分解的澱粉在腸道裡造成細菌發酵,產生氣體,導致腸胃脹氣和不適,食用時需格外小心。

異位性皮膚炎不能拖,精準阻斷發炎細胞是治療關鍵

異位性皮膚炎不能拖,精準阻斷發炎細胞是治療關鍵#血糖

過去異位性皮膚炎沒有很好的治療藥物,於急性期多使用類固醇,多數病患擔心其副作用會影響外觀,經常因此中斷治療,而令疾病惡性循環,發作一次比一次更嚴重。 擔心副作用中斷治療,小心反覆發作病況更嚴重 一名30歲上班女性,從小受過敏性疾病所苦,不只有氣喘、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更是嚴重。近期在求診高雄榮總皮膚科時,皮膚炎狀況十分嚴重,連手臂可見之處,都搔抓成流湯流血樣貌,細問下得知這狀況經過多年反覆發作,時好時壞,她也曾使用過很長時間的類固醇藥物,但因為發胖而不願意繼續吃。她更自述,家中床單幾乎天天都有血跡,平日更盡了一切努力,像是使用除蟎吸塵器、除螨被套、除濕機等,三餐更是小心翼翼,把自己限制的相當嚴格,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收治該病患的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張喬勝醫師說,這名女患者可說是異位性皮膚炎病患的縮影,「因為用類固醇怕胖、怕月亮臉,照光治療又擔心皮膚變黑,或者需長期服用免疫製劑,又擔心影響肝腎功能。」因此而中斷治療、反覆發作導致嚴重度加劇的患者並不少見。 精準用藥穩定治療,是治療發揮效果的關鍵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屬於全身性的慢性發炎,一旦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卻沒有處理,最後可能引發更大的傷害。根據國內外文獻報告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由於皮膚的慢性發炎產生的各種發炎因子可能對心血管、血糖代謝造成影響,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較高機率出現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等問題。因此,別以為只有皮膚癢沒多大影響,對健康更不得不慎。 張喬勝表示,目前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已有共識,輕度患者以保濕、局部藥膏與止癢藥為主;若是中重度病患還須搭配類固醇或非類固醇免疫製劑、加上照光等。若效果有限,近年來已有生物製劑可使用;現在還有新一代的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去年陸續上市用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三種小分子藥物,是醫界所稱的『小分子三劍客』」。 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的好處是,治療速度快、且因為屬於標靶藥物,可以很精準地針對會促進發言的細胞激素製造的細胞內激酶JAK1傳遞予以阻斷,「只要把發炎傳導路徑關上,就可以形成保護。」他指出,JAK1抑制劑好處是專一性高,能快速止癢,且讓預期外的副作用出現機會降低。 像是上述女患者,希望能快速改善皮膚癢症狀而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印象深刻的是,患者敘述說第一天開始吃藥,到了第二第三天左右『癢感就大幅度改善,困擾數十年的搔癢逐漸被抽離』,她甚至忘了當初晚上癢的睡不著的感覺。」張喬勝欣慰地說,病患定期回診時,整個人神清氣爽,已經沒有剛求診時的沮喪模樣。 他呼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多半是自幼就有皮膚炎症狀,務必在症狀開始時就認真接受治療,「只要好好跟醫師配合治療,其實不用在生活上把自己的飲食限制地太嚴苛。」對於中重度患者若希望在人生中的重要時刻,想要擁有好的生活品質與外觀,也可以與醫師諮詢討論,嘗試選擇生物製劑或新一代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煥然異新。 (圖/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 張喬勝醫師)

小腿皮膚癢、顏色黑⋯竟是糖尿病沒顧好!醫:血脈阻塞嚴重將截肢

小腿皮膚癢、顏色黑⋯竟是糖尿病沒顧好!醫:血脈阻塞嚴重將截肢#血糖

李奶奶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隨著年齡老化,血糖的控制明顯地變差,每次回診新陳代謝科時,醫師都嘗試要調整藥物來改善血糖,但血糖起伏還是很大。偶然間,她發現兩腳的感覺慢慢變遲鈍了,小傷口也變得不容易癒合,雙腳容易冰冷,小腿的顏色也越來越暗沉,就好像卡了一層斑似的,越來越明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