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刻板印象中「肥胖」的萬惡之首來自於「油脂」,但脂肪其實是人類必須的營養素。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游能俊自身曾BMI大於30,屬於醫學認定的「肥胖」標準,但他在《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書中說明,食物脂肪對身體有益,即使想要減重,也不該偏廢,應慎選食材和食用油適當攝取,避免營養失衡。以下為原書摘文:
大眾刻板印象中「肥胖」的萬惡之首來自於「油脂」,但脂肪其實是人類必須的營養素。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游能俊自身曾BMI大於30,屬於醫學認定的「肥胖」標準,但他在《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書中說明,食物脂肪對身體有益,即使想要減重,也不該偏廢,應慎選食材和食用油適當攝取,避免營養失衡。以下為原書摘文:
33歲王小姐身高158公分,體重卻直奔7字頭,長久以來不斷嘗試減肥,包括各類藥物、保健食品等,卻又會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只是停藥後又因飲食不忌口復胖,走沒幾步就開始喘與心悸,心力交瘁之下,只好到院求診與醫師討論,檢查發現各項血糖數值超標,屬於典型糖尿肥胖症,必須控制血糖並減重。
台灣一年四季總有新鮮水果可以補充營養,然而對於必須控制血糖的人來說,是另一種甜蜜的負擔。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游能俊自身也差點患上糖尿病,著作《游能俊醫師的133低醣瘦身餐盤》便是他進行飲食調控,並密集監測血糖後,所建立出來的飲食建議,只要把握食用時機和份量,就能有效控制血糖,快樂享用水果。以下為原書摘文:
在工地當工頭的50歲男子,工作量大,餓得快,一餐要吃兩個便當,不是爌肉就是雞腿,不但沒有增胖,3個月還消瘦了10公斤,他樂得減肥,太太卻憂心,經檢查竟罹患糖尿病。
50歲江先生,5年前診斷出糖尿病後積極治療,在胰島素、口服藥及規律地生活型態下,血糖穩定達標,慢慢地脫離胰島素及調降口服藥劑量。2年前,成功脫離血糖藥物,純粹以飲食及生活型態控制。之後追蹤1、2次穩定後,就未再固定就診。直至再次到醫院回診時,空腹血糖值竟突破200。
55歲敏先生因眼睛不適求診,雖尚屬壯年,卻已有長者好發的白內障症狀,安南醫院眼科主任徐聖曜安排視網膜眼底檢查,發現雙眼皆有許多出血點,此情況通常在有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但敏先生表示自身無糖尿病,因此醫師再安排抽血檢查,報告中血糖數值超過300,確定為糖尿病所引發的視網膜病變,且已有一段很長時間。
睡覺開小夜燈,反而對健康造成傷害!根據《CNN》報導,一項新研究找來一群健康、年輕的人,參與睡眠實驗室的實驗,結果發現,在睡覺時即便只有昏暗的光線,例如:靜音開著電視機,體內血糖、心率隨之上升。「儘管睡覺時是閉上眼,光線仍會穿透眼皮。」美國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的神經病學教授菲利斯.澤(Phyllis Zee)表示,長期之下,可能影響新陳代謝,導致變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美國心臟學會(AHA)先前曾經提出「生活簡單7件事(Life’s Simple 7,LS7)」,希望藉由這個指引,幫助人們過著對心臟健康有益的生活;今年,2022年,AHA為LS7做了更新,增加1一個項目,也調整一部分的內容與指標,為人們的健康給出更多的指引。因為多了1個項目,名字也跟著改為「Life’s Essential 8,簡稱 LE8」,在這篇文章裡,我們翻譯為「健康生活必需8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