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

「沒症狀就停藥」氣喘迷思 小心加重氣喘惡化

「沒症狀就停藥」氣喘迷思 小心加重氣喘惡化#類固醇

「惡化當症狀」、「症狀當診斷」這些是氣喘病人常見的錯誤迷思,為避免病人因氣喘迷思影響疾病控制,響應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INA)今年世界氣喘日宣導主題「讓所有人都能獲得吸入劑治療」,國泰綜合醫院於4月25日舉辦世界氣喘日活動,盼破解民眾的迷思,健全氣喘知能,並依照醫囑按時吸藥,才能有效控制。 37歲林先生從小就是氣喘病人,但他認為平常沒症狀出現,就沒有依照醫囑規律吸藥,導致經常嚴重氣喘發作跑急診,反而需要加重用藥來治療,也造成生活上諸多不便,諸如搬重物、運動、上樓梯皆會因支氣管攣縮造成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等氣喘症狀,進而影響工作及家庭,家人更因此要幫他負擔更多家務事,讓他終日悶悶不樂。 國泰綜合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吳錦桐指出,有許多病人跟林先生一樣,常有「惡化當症狀」、「症狀當診斷」的迷思,覺得氣喘控制到沒症狀就算康復,總是會擔心吸入劑因含有類固醇,故認為沒症狀就少吸,但其實只有長期口服大量類固醇,才會導致全身性副作用,而含有類固醇吸入劑藥物是以口將藥物吸入氣管,局部治療降低氣管慢性發炎,所以每日吸入類固醇藥物的劑量是口服藥物的1/10,甚至更少。其實氣喘是慢性病,無症狀不代表沒有過敏性發炎,仍需長期使用含類固醇吸入劑控制,才能降低氣管過敏性發炎,降低發作,千萬勿因無症狀而停止吸藥,等有症狀時,反而需常跑急診,甚至住院插管,不僅增加風險,也打亂日常作息。此外,這些長期沒有控制的氣喘病人,久而久之,氣道可能會因長期慢性發炎而變形,造成呼吸道阻塞,肺功能變差,後續導致呼吸系統變得脆弱,反而經不起普通的健康挑戰! 吳錦桐醫師也分享,還有病人有「有喘不知喘」、「無喘非氣喘」的迷思 52歲黃小姐因喘咳、發燒住院,診斷出流感併發肺炎及氣喘,經問診發現黃小姐平日只要天氣溫差大或梅雨季來臨,就會出現間斷性咳嗽、呼吸急促症狀,由於狀況因季節天候時好時壞,她並不以為意,直到這次住院診斷出氣喘,才恍然大悟。之後接受吸入性類固醇藥物治療,幾乎不再出現間斷性咳嗽、呼吸急促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以上病例是國泰綜合醫院氣喘團隊多年來發現病人常見的氣喘迷思,因此不斷跟病人衛教氣喘最重要的治療藥物是吸入劑、沒症狀仍不宜自行停止吸藥,且勿忽視久咳不癒,即1年之中反覆多次發生,甚至一咳就是2-3個月,就要就醫診斷,很有可能是氣喘作祟。由於吸入劑治療使用技巧比較複雜,國泰綜合醫院自2019年運用QR code翻轉教學,病人透過掃描QR code下載教學影片,再透過醫療人員衛教,返家後可再重複觀看,有助降低吸入劑使用錯誤率,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國泰綜合醫院世界氣喘日活動內容包括氣喘控制測驗、吐氣尖峰流速測量,破解氣喘迷思衛教演講及評估氣喘諮詢等,盼透過活動強化民眾正確氣喘觀念及篩檢出疑似有氣喘的民眾,協助病人儘快就醫治療。

抗癌藥物副作用原因找到了!長庚研究揭「嚴重皮膚不良反應」有解方

抗癌藥物副作用原因找到了!長庚研究揭「嚴重皮膚不良反應」有解方#類固醇

在現今癌症治療中,免疫療法為不少病人帶來一線生機,然而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時,少數病患會面臨副作用問題,尤以出現嚴重的皮膚不良過敏反應最為明顯。林口長庚醫院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找到引發皮膚嚴重免疫不良反應的關鍵原因,並提出了相應解決方案,發現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病情。

一上班就急性氣喘發作?醫列「3大高風險職業」當心誘發過敏性氣喘

一上班就急性氣喘發作?醫列「3大高風險職業」當心誘發過敏性氣喘#類固醇

約40歲的老陳是一名裝潢木工師傅,每次只要在密閉的大樓施工,急性氣喘就會發作,且狀況長達半年,就醫後先接受高劑量的吸入式類固醇治療,但症狀仍會反覆發生。醫師經過生活狀況與工作環境問診後,發現老陳長期處於高風險過敏原環境,因此透過過敏原檢測,推斷氣喘反應與工作環境高度相關,在積極治療後,氣喘急性的發作頻率也順利下降。

200萬台人患氣喘,半數病情難治!反覆胸悶、喘鳴⋯恐是「嚴重型氣喘」

200萬台人患氣喘,半數病情難治!反覆胸悶、喘鳴⋯恐是「嚴重型氣喘」#類固醇

秋冬冷氣團一波波來襲,常讓人胸悶、喘不過氣,當心是氣喘發作前兆!年達5旬的劉小姐有氣喘病史,因家中有飼養寵物,加上本身對巧克力過敏,一旦嚴重型氣喘發作,就算家中只有2樓也爬到無法呼吸,更遑論出門,急性惡化時甚至導致肺功能一度只剩下40%。經醫師建議使用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後,呼吸狀況獲大幅改善,肺功能恢復至70%,與家人出國旅遊、健行跑步都不成問題。

全身佈滿水泡如針刺火燒!「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痛不欲生,老師罹患罕病幾乎無法出門上課

全身佈滿水泡如針刺火燒!「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痛不欲生,老師罹患罕病幾乎無法出門上課#類固醇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疾病,雖然名稱中有『乾癬』二字,但其實與一般乾癬是兩種疾病,兩者症狀差異相當大。患者發作時不僅身上會有大面積膿疱,不小心壓到更會滲出組織液,傷口也會疼痛異常,往往無法工作甚至連睡覺都在痛,反覆感染與治療也讓患者幾乎陷入憂鬱。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暨皮膚科教授鐘文宏醫師說明,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症狀表現除了皮膚會長紅疹、膿疱之外,更會有明顯刺痛感,大量膿疱也常有破掉的組織液滲出,對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台灣有100~200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病患,女性族群較多,甚至也有剛出生的嬰兒年紀小小就必須忍受全身膿疱的折磨。鐘文宏醫師說明,6~7成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基因變異造成,除了平時就有皮膚症狀的困擾,若受到感染如感冒或特定藥物刺激到免疫系統更會誘發疾病發作,嚴重時不但會發燒、關節痠痛,如果白血球指數暴增甚至導致肺炎,還會有敗血症風險。 與IL-36基因變異有關,傳統治療效果不佳 鐘文宏醫師表示,以往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治療主要以類固醇或A酸、免疫抑制劑為主,但由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基因變異(IL-36)較有關,傳統治療方式往往效果有限,病患常面臨反覆發作的困境,有些案例甚至使用類固醇後又更嚴重,而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更有剛出生的小嬰兒個案,若是長年以傳統類固醇或者A酸治療,還可能有長不高的風險。 慶幸的是,現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已有新的生物製劑治療法,能夠對發炎狀態加以控制,鐘文宏醫師說明,從臨床實驗當中能看到病患透過新型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相當好,有些個案可以半年到1年都不會復發。目前新型生物製劑已於7月1日納入健保給付,在診斷上也會先區別是乾癬還是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如果是局部病兆不嚴重會先以傳統方式治療,若有大面積區塊合併發燒情況,就會評估投以最新的生物製劑藥物。 新型IL-36生物製劑幾乎能完全清除病兆 助穩定控制回歸生活正軌 鐘文宏醫師門診就有一個40幾歲的女性老師是IL-36基因變異的個案,2、3年前發作時幾乎沒有辦法上課必須請假,膿疱多時組織液滲出到衣服幾乎無法出門,晚上也因為傷口疼痛無法好好睡覺,甚至因為大腿與臀部有大片面積的膿疱坐也無法坐,反覆治療3個多月都沒有消退相當痛苦;後來使用新型生物製劑治療,不僅膿疱傷口改善相當多幾乎可以完全清除,也很長一段沒有復發,現在控制良好。 鐘文宏醫師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不只是皮膚癢或外觀的問題,病患是會疼痛到幾乎是到憂鬱的狀態,有些病患甚至一出生就有,必須治療到8、9歲相當辛苦,他也期盼未來18歲以下也列入適應症,有機會使用新的生物製劑。鐘文宏醫師也強調,新的生物製劑治療不僅明顯改善病兆,且能有效降低復發率,有些人幾乎能完全消除病兆。全身膿疱性乾癬雖然是罕病,但其實沒有發作與常人無異,如果透過新藥能夠及早介入,對於回復正常生活與社會貢獻也有正面效益。

類固醇是仙丹還是毒藥?醫揭免疫調節真相:濫用恐「器官永久損傷」

類固醇是仙丹還是毒藥?醫揭免疫調節真相:濫用恐「器官永久損傷」#類固醇

類固醇猶如一把雙面刃,用得適時適量是仙丹,使用不當則會變成毒藥。移植胃腸科醫師、營養學專家席爾帕.拉維拉(Shilpa Ravella)於《發炎,萬病之源》一書中,建構出免疫系統的概念,探討國際知名的飲食研究,帶領讀者深入了解發炎與疾病、細菌還有健康的關係,用科學數據告訴讀者吃什麼、怎麼做,才能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折手指不只關節變粗,恐罹罕見「指部厚皮症」醫曝男性1族群好發

折手指不只關節變粗,恐罹罕見「指部厚皮症」醫曝男性1族群好發#類固醇

22歲余同學從小有折手指的習慣,前陣子左手的中指及無名指關節莫名腫大,但卻不會痛,也沒有影響活動或其他不適,前往骨科及皮膚科就醫X光檢查確定骨骼,擦藥擦了一段時間仍未好轉。直至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抽血檢查排除關節炎或免疫疾病的可能後,根據患部特徵,診斷為極少見的「指部厚皮症」,施以局部類固醇注射治療數月後,關節才明顯消腫。

喘鳴、久咳⋯全台200萬人患「氣喘」竟7成不自知?嚴重度1招自測

喘鳴、久咳⋯全台200萬人患「氣喘」竟7成不自知?嚴重度1招自測#類固醇

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換算約200萬人受氣喘困擾!就連人氣啦啦隊成員峮峮也自曝,幼時深受頻繁感冒和氣喘所苦,每次都送急診、喘到無法呼吸,經比對家族史奶奶也患有嚴重氣喘,才確診自己是氣喘患者,直到後來學游泳情況逐漸好轉,目前持續用藥穩定控制,但逢換季時期、跳啦啦隊姿勢動作太大時,就容易復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