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2050高齡醫療支出恐破6仟億!成人低接種率 恐掀健保經濟雙重危機

2050高齡醫療支出恐破6仟億!成人低接種率 恐掀健保經濟雙重危機#流感

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長者,隨之而來的高齡醫療照護成本持續攀升。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至2050年,65歲以上長者的年度醫療費用恐突破新台幣6,200億元!因應高齡化與全民健康雙重議題,衛生福利部持續積極推動疫苗接種等預防醫學措施,然而目前國人疫苗接種率仍有進步空間。以流感為例,今(2024)年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已突破200例,重症與死亡人數均創近十年同期新高,死亡個案絕大多數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如同多年監測資料顯示,凸顯成人疫苗接種亟需更全面的應對策略。 由英僑商會主辦、英國在台辦事處、GSK葛蘭素史克藥廠、保誠人壽與國際創新長壽社企公司協辦的「台英創新與樂齡論壇」匯聚產、官、學界專家,共同聚焦高齡預防、社會醫療及保險照護等多元議題,現場更探討了台灣成人疫苗接種現況與挑戰,期盼匯集專家建議,強化未來政策推動,並透過各領域公私部門合作結合多元推廣措施,攜手為高齡化社會打造堅實的健康防線,實現全民健康的長期目標。 流感疫苗接種率遠低WHO標準!成人健康與經濟穩定面臨雙重挑戰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陳宜君教授指出,2010年至今年65歲以上流感疫苗接種比例皆低於40%,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75%。接種率難以提升,感染本身不僅影響個人健康,恐加重醫療體系負擔。依據衛福部醫療費用申報統計,我國男性及女性人均醫療費用分別在 35 歲及 45 歲後迅速上升1;不只如此,在勞動市場逐漸縮小的背景下,本可透過疫苗預防的疾病一旦廣泛傳播,還可能影響勞動力供應與經濟穩定,在在顯示成人疫苗接種已成為健保永續、勞動市場穩定與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課題。 成人疫苗接種率低迷,專家籲借鏡國際經驗整合多元推廣措施 在全球高齡化加速的背景下,各國對成人疫苗接種日益重視。相較美國、英國和澳洲等普遍擁有較完整的成人接種建議時程表,涵蓋不同年齡層和風險族群的疫苗需求,台灣成人疫苗推廣較為緩慢,因為缺乏明確穩定的預算來源。陳宜君教授指出,台灣嬰幼兒疫苗接種計畫是全球優等生,之所以能保持高覆蓋率,乃基於長期政策推動、明確接種時程、公費補助、醫界公衛及教育體系聯手。同樣的模式若能應用於成人疫苗,尤其針對流感、肺炎鏈球菌與帶狀疱疹等疾病,不僅能提升全民健康,還能減輕醫療體系負擔,進一步促進公共健康與社會發展。 公私合作雙贏策略,攜手提升高齡健康防線 提升成人疫苗接種率不僅能有效預防感染疾病,也可提升中壯年、高齡者族群維持健康生活與工作能力,對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而言,還能降低慢性病惡化風險,進一步減少醫療照護支出,之於國家更是至關重要的公共健康策略,不僅有效改善國民健康,減少因感染性疾病造成的醫療資源消耗,還能為應對高齡化社會建立穩固的健康防線。陳宜君教授指出,面對超高齡社會,期待透過公私協力,整合醫療院所、醫護人員、民眾、企業與政府多方共同合作,透過強化政策、健康教育等積極措施,幫助民眾充分了解疫苗接種對成人尤其是年長者的長期益處,方能減輕醫療保健系統和公共財政的壓力,並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力,最終為經濟發展與高齡社會的挑戰打造堅實的應對基石,實踐更健康、更永續的未來。

7歲童染「A型流感」併發腦病變險喪命⋯中醫揭流感重症「9大徵兆」

7歲童染「A型流感」併發腦病變險喪命⋯中醫揭流感重症「9大徵兆」#流感

7歲小花因發燒、咳嗽、活動力不佳,就近至診所看診開了退燒止咳藥回家,到了半夜出現頭暈、頭痛、步態不穩及咳到嘔吐等嚴重症狀。隔天中午時,小花突然意識模糊、嗜睡且雙眼右斜,緊急送至外院急診。快篩顯示A型流感,抽血檢查白血球和發炎指數升高,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為雙側丘腦、腦室周圍白質及小腦白質訊號異常,確診為「小兒A型流感併發急性壞死性腦病變」。

「新冠肺炎重症個案一直都沒少」醫:年長者仍有1成染疫要住院,10月後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年長者或有出國需求一定要先接種疫苗

「新冠肺炎重症個案一直都沒少」醫:年長者仍有1成染疫要住院,10月後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年長者或有出國需求一定要先接種疫苗#流感

目前的新冠病毒株經過多次突變,已經演變為高傳染力、輕症為主的型態,但醫師提醒,民眾太過輕忽新冠病毒的影響,事實上新冠重症與死亡率高達流感的4~5倍,下半年以來重症個案並未減少。受到出國人潮眾多影響,在國外或飛機上感染恐怕也是下一波更要注意的部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主治醫師/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組長楊靖慧醫師表示,新冠病毒是RNA病毒,特性是結構不穩定容易突變,有傳染力的病毒株會被留下來,因此新變異的新冠病毒會一直產生,因為會有免疫逃脫現象所以傳播力很強,不斷取代既有的型別,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至今仍不敢掉以輕心的原因。 新冠併發重症與死亡率都高於流感 楊靖慧醫師也說明,目前的病毒株已經過多次突變,民眾感染後是以類似感冒的症狀為主,像是咳嗽、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味覺異常、發燒等,但與流感相比,新冠併發重症率和死亡率高出4至5倍。依照台灣最新的病毒株流行狀況,對於年輕且健康的感染者,住院的比例較低,通常在1-5%左右;但是在老年人和有潛在健康問題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住院的比率顯著較高,住院率可以達到15-30%,甚至更高。年長者和慢性病患都是重症的高風險群。 接種疫苗仍是預防重症的主要方法,楊靖慧醫師表示,但台灣接種的狀況不太理想,之前XBB疫苗時期(目前為JN.1),連65歲以上民眾接種率都只有20%左右,其他國家像是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平均都有到50~60%。楊靖慧醫師認為此現象與民眾的迷思有關,例如年長者覺得少出門就沒必要打疫苗,但其實他們還是有相當大的機率會透過家人染疫。 另外關於民眾擔心的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楊靖慧醫師說明,截至2024年,全球已接種超過130億劑COVID-19疫苗,台灣也接種了7千多萬劑,疫苗上市已有5年的經驗,這些都累積了相當多的科學驗證基礎。政府也持續監測,像是過去大家擔心的心肌炎等副作用已經相當少出現,對長者來說副作用比例相對來說更是低。民眾不需要過度擔心,不打疫苗是提升新冠死亡風險的主要原因。 年長者或慢性疾病患者若有症狀盡快吃抗新冠病毒藥物 楊靖慧醫師也強調,今年新冠流行有高高低低的變化,並沒有特別趨緩,以下半年來說6~8月就有一波高峰,9月稍微低一點,也都有重症病患。但隨著10月進入秋冬,本來就是呼吸道感染疾病或肺炎的好發季節,可能也會有一波新冠病毒的流行期,所以一定要盡快先施打最新JN.1新冠疫苗降低重症風險。65歲以上長者與慢性病患確診後可能會引發嚴重休克等嚴重併發症,一旦有呼吸道症狀或不舒服建議先做快篩,確診後盡快就醫吃抗病毒藥物,也較能避免併發重症。 隨著國際商務與旅遊漸增,近期不少人都是一下飛機就發病,多是因為在壅擠的機場或飛機上密閉空間狀態而被感染,楊靖慧醫師建議,最簡單的預防方式就是人多時要戴上口罩。目前新冠疫苗已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放接種,由於接種疫苗後產生抗體至少需要2週時間,呼籲要出國的民眾提早做好準備,接種好疫苗再出國;也建議長者可以同時接種新冠與流感疫苗,甚至是肺炎鏈球菌疫苗都能同時接種,讓防護更完整。 楊靖慧醫師也提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有10~20%患者會有長新冠問題,這個比率取決於感染者的年齡、健康狀況、感染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接種疫苗。接種疫苗為預防重症、降低長新冠發生最有效的方法。未來在新冠病毒感染漸往常態化發展下,也希望醫護人員與慢性病患多溝通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幫助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以流感來說,經過20年經驗,台灣年長者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可達到40~50%,有效降低流感併發重症的發生率。針對一個比流感病毒可能嚴重數倍的新冠病毒,民眾還是不可以掉以輕心,應該及早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與家人安全。

新冠肺炎高峰期死亡率是流感9倍!醫:無法預測新病毒株兇猛程度,接種疫苗仍是有效預防重症方法

新冠肺炎高峰期死亡率是流感9倍!醫:無法預測新病毒株兇猛程度,接種疫苗仍是有效預防重症方法#流感

流感與新冠疫苗在10月已全面同步開放接種,醫師提醒,今年流感與新冠病毒幾乎已是全年流行的狀態,雖然大家都認為感染新冠病毒沒那樣嚴重,但其實新冠病毒的傳染力一直都很高,重症人數也比流感來得多,11月開始恐怕是共同流行高峰期,呼籲高危險群盡快接種最新JN.1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 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醫師表示,今年不論是流感或是新冠病毒感染從年初一直都有,不是到秋冬才流行,新冠病毒也有幾波感染高峰,併發重症住院甚至死亡案例一直不低。以2023年11月~2024年2月感染高峰期來看,併發重症比率平均是流感的16倍,死亡率更高達9倍。陳宏麟醫師強調,秋冬又將來臨,人與人之間更密集接觸,也讓病毒更易傳播,因此呼籲要提早接種疫苗做好因應。 新冠病毒恐全年流行,應將接種疫苗視為常態 陳宏麟醫師說明,根據統計顯示,慢性病共病越多,新冠病毒併發重症與死亡率越高,當罹患一種慢性疾病,死亡率會高於一般人1.5倍,如果有6~10種慢性疾病,死亡率更會高於一般人3.3倍;因此,65歲以上年長者、糖尿病、重大傷病、肥胖、罕病等對象都是政府規劃首批新冠疫苗接種對象,應盡快接種疫苗。陳宏麟醫師的門診有一位50幾歲罹患糖尿病的男性病患,去年底没接續接種XBB新冠疫苗,結果染疫後因併發嚴重肺炎而住院,血糖也變得控制不佳,一場大病痊癒後,他說今年疫苗一開打就要盡快去打疫苗。 陳宏麟醫師也擔憂表示,過去新冠疫苗接種率並不是很好,跟流感疫苗相比,65歲以上長輩流感疫苗接種率約55%,新冠疫苗卻只有20.2%;以整體接種率來看,流感疫苗有28%,新冠疫苗卻只有11.2%。以新冠病毒可能發展為常態性流行疾病來看,接種疫苗仍是最重要的預防重症、降低死亡率的方式。 有呼吸道症狀建議先做快篩 至於一般民眾擔心接種疫苗後副作用問題,陳宏麟醫師說明,疫苗不斷在改良,疫苗成分採單一病毒株,很單純且透明化,今年幾乎都沒有聽到民眾反應接種疫苗後副作用的狀況,甚至連局部疼痛或發燒的狀況都很少。如果還是擔心,可以在接種疫苗後留置30分鐘觀察身體狀態,有問題隨時告知醫護人員。其實目前國內外都鼓勵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共同接種,接種疫苗後只要多休息、喝水、保持睡眠充足,生活壓力不要太大,在安全性上是沒問題的。 陳宏麟醫師也提醒民眾,由於目前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症狀與感冒或流感相似、不易辨識,建議民眾若有呼吸道症狀與發燒狀況,先觀察有沒有肌肉痠痛情形,如果有,可能就是感染新冠或流感,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可先做居家快篩,幫助醫師更快找到治療方向。 陳宏麟醫師也呼籲,目前無法預測新冠病毒株未來會不會造成更嚴重病症,若家中有長輩或是小孩,對於病毒的抵抗性更差。因若大家都能一起接種疫苗不僅是保護自己,也能建立防護圈保護家人。

「2024疫苗十大新聞」票選正式開跑!快來選出你心中的疫苗話題王

「2024疫苗十大新聞」票選正式開跑!快來選出你心中的疫苗話題王#流感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親友相聚、熱鬧慶祝的同時,也別忘了健康是最珍貴的禮物。疾病傳播的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更需要特別關注!台灣疫苗推動協會(TIVS)一直以來關注民眾健康,每年都會舉辦「疫苗十大新聞票選」活動,期望透過回顧與疫苗相關的熱門議題,喚起大家對疾病預防的重視。

新冠重症病人65歲以上佔9成!台大醫提醒:雙疫情時代來臨,長輩更需新冠+流感疫苗保護

新冠重症病人65歲以上佔9成!台大醫提醒:雙疫情時代來臨,長輩更需新冠+流感疫苗保護#流感

新冠肺炎病毒一直在突變,且不斷有新變異株出現,醫師表示,這是與流感類似的發展,因此即便之前有打疫苗,今年一定要再補新的JN.1新冠疫苗才會有保護力。特別是重症病人一直都有,65歲以上高危險族群就佔9成。呼籲老人家一定要特別注意病程發展,更不要輕忽感染後帶來的併發症風險,盡早施打疫苗提升免疫力。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醫師表示,儘管新冠病毒的威脅相較於剛開始爆發時稍微趨緩,但重症與死亡率個案一直都有,台灣其實長年都處於流行狀態,對年長者及慢性疾病患者威脅尤大。臺大醫院金山分院由於區域性特色,在地長輩較多,近期常發現不少年長者本來只是看感冒,結果回家沒多久就因為症狀惡化又再度來急診,甚至嚴重到馬上得住院治療。 除年長者,老菸槍與肥胖者也要提高警覺 蔡兆勳醫師說明,新冠併發重症病人有幾個共同點,像是年紀大、有多重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肝腎疾病、免疫力疾病、退化性神經疾病、腦中風等。特別要提醒有慢性肺病的老菸槍或是肥胖者更要特別注意,老菸槍是本身肺功能就不好,如果染疫更容易造成肺功能下降,肥胖則是會讓免疫功能變差,也容易合併三高,更是潛在的高危險族群。 不僅如此,長新冠更是持續性的健康影響。蔡兆勳醫師提到,長新冠的個案最常見的症狀是疲勞、沒有精神、肌肉關節疼痛、嗅味覺改變、情緒與睡眠障礙,另外像是變得容易喘、胸悶,也有腦部的影響如記憶力變差、腦霧等,有些症狀甚至持續好幾個月。蔡兆勳醫師表示,長新冠是身體受到病毒感染後仍在修復而出現的症狀,現已成為疫後重要課題,民眾若有症狀要記得就醫評估治療。 慢性疾病患者病情穩定建議10月打雙疫苗 蔡兆勳醫師提醒,施打疫苗是預防重症的最好方式,慢性疾病患者建議在疾病穩定的時候去打,若是本身比較虛弱或是正在進行癌症、免疫治療者,可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接種的時間,有擔心的民眾也可以在施打後多監測副作用,若有任何問題即時與主治醫師反應。 面臨接下來的秋冬呼吸道疾病流行期,蔡兆勳醫師表示,新冠肺炎與流感疫苗共同施打在臨床觀察並未提高不良反應,高危險族群建議可一起施打流感與最新的JN.1新冠疫苗強化保護力。他也提醒,民眾除了追加最新疫苗自我保護外,平時仍要遵守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群聚,如果有任何症狀就應多休息與自我隔離觀察,減少傳染他人的機會。

疫情又創高!肺炎鏈球菌疫苗該怎麼選?醫建議「順序這樣打」最安全

疫情又創高!肺炎鏈球菌疫苗該怎麼選?醫建議「順序這樣打」最安全#流感

秋冬換季病毒齊發,流感、新冠肺炎及肺炎鏈球菌等3大疫情不可不防,受免疫負債影響,肺炎鏈球菌病例數創5年新高!但相較於新冠疫苗、流感疫苗,民眾對於肺炎鏈球菌疫苗認知度較低,最新「肺炎認知大調查」發現,僅有不到2成民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甚至身為肺炎高風險族群而不自知。

年死亡人數增近2成!感染醫揭關鍵:與新冠疫情和「1原因」有關

年死亡人數增近2成!感染醫揭關鍵:與新冠疫情和「1原因」有關#流感

慢性病、癌症治療對於不少病患及照護家人來說,都是一大負擔,但醫師提醒,好不容易用藥穩定控制病情,病患仍可能因免疫力差而有感染風險,甚至產生抗生素抗藥性,誘發肺炎、敗血症等危及性命的嚴重後果。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呼籲醫護及民眾,避免濫用抗生素、減少抗藥性細菌傳播,才不會讓未來病患受到超級細菌感染時,卻陷入無藥可醫的境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