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兒童流感傳染力可達1個月!醫揭治療指引更新:新藥吃1次就有效

兒童流感傳染力可達1個月!醫揭治療指引更新:新藥吃1次就有效#流感

秋冬正值流感流行季節,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今年9月28日為止,流感門急診突破7萬5千人次。受新冠疫後免疫負債影響,夏天流感疫情一直持續到秋冬,感染科醫師提醒,今年流行病毒株是H2N3,以65歲以上老人及兒童為高風險群,不過目前已有新型抗病毒藥物可使用,服藥順從性更高,比起傳統口服藥可降低40倍病毒量。

青壯年當心!反覆染流感,專家示警長期恐損心血管

青壯年當心!反覆染流感,專家示警長期恐損心血管#流感

流感來襲,當心心血管疾病悄然逼近!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指出,近年國際陸續發現流感重症與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關聯;流感不僅可能使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惡化,研究顯示,即便過去無心血管病史,也恐增加8-10倍心血管疾病風險,李醫師特別提醒,青壯年一旦反覆感染流感,未來或許將面臨更高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從年輕時開始預防流感至關重要。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於10/1正式開打,且本次五個不同廠牌均為四價疫苗;他強調,接種流感疫苗不僅能有效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更有助促進心血管健康。根據疫苗大廠賽諾菲針對心肌梗塞患者進行的研究,在接種流感疫苗一年後,心肌梗塞或支架栓塞的風險降低了28 %,死亡率下降41 %。李醫師除了鼓勵符合接種對象的流感高風險族群踴躍接種,也呼籲家有幼兒、年邁長輩的19~49歲非屬公費族群者積極預防,遠離家庭群聚感染風險,為秋冬季節築起健康強力防線。 流感使心血管風險飆升,青壯年重複感染恐成隱患 流感不僅會影響呼吸道,還可能對全身健康構成威脅,甚至導致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尤其流感可能直接影響心臟功能,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指出,50歲以上感染流感14天內,中風、心肌梗塞風險會增加2倍以上;此外,若反覆感染流感,也將反覆傷害心血管健康。李醫師指出,流感會導致全身性發炎反應,正是導致血管內皮受損,引發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他強調,動脈硬化是累積性的,若年輕時反覆感染流感,導致血管不斷發炎,恐增加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隱患。 然而,觀察許多青壯年容易輕忽流感嚴重性,更認為既然有特效藥,就不必接種疫苗。李醫師強調,流感重症往往伴隨嚴重細菌感染,而抗流感藥物與抗生素在感染初期使用較有效,但流感病毒與細菌仍會繼續破壞呼吸道一段時間,甚至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疫苗效益還是遠多於治療。他提醒,雖然青壯年不屬於公費接種族群,但一旦感染流感,仍可能影響其工作能力,對社會和經濟造成的衝擊不容小覷,因此接種流感疫苗至關重要。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秋冬健康更加分 今年四價流感疫苗已納入新的H3N2泰國株,具有保護力。李秉穎醫師指出,雖青壯年普遍免疫力較好,但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不盡相同,定期接種疫苗才能確保免疫系統保持最佳狀態,隨著流感逐漸升溫,疫苗不僅能顯著降低感染重症風險,還能保護心血管健康,無論年齡和健康狀況都應定期接種,對於經常忙碌於工作和生活的青壯年來說,更能避免流感帶來的身體負擔及經濟損失。 目前台灣流感疫苗種類主要可分為雞蛋型、細胞型、佐劑型,而目前最常使用的雞蛋型流感疫苗,其血清轉換率約為64.1%至66.43%,細胞型則是利用細胞培養技術製造;而佐劑型疫苗則透過添加佐劑增強免疫反應,特別適合長輩族群;但不論是哪一種疫苗廠牌,對流感都具有保護效果,民眾皆可放心施打。 「流感全年化」趨勢待觀察,預防接種是關鍵 針對今年夏季流感疫情異常持續,李秉穎醫師指出,過往流感全年化現象在熱帶地區較為常見,因為這些地區夏季較長,病毒傳播條件相對較優越,而台灣流感全年化趨勢仍需繼續觀察;目前推測除了跟氣候變化有關,新冠防疫造成的免疫負債也使人們在疫情過後對流感的感受性增加,導致病毒更有機會打破原有季節性模式,在非流行季節持續蔓延。 李秉穎醫師強調,自疫情解封以來,多數人的流感抵抗力已顯著減弱,然而在流感病毒持續活動的情況下,他呼籲除了高風險族群,青壯年也應積極接種流感疫苗,不僅是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所愛的人。 MAT-TW-2401248-0.1-09/2024    

秋冬雙疫夾擊 新冠、流感難辨 疫苗雙打防護再升級

秋冬雙疫夾擊 新冠、流感難辨 疫苗雙打防護再升級#流感

新冠病毒持續變異,秋冬季節即將進入呼吸道傳染疾病盛行時刻,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的雙重感染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接種疫苗刻不容緩,提升全民免疫力,才能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表示,新冠病毒的症狀跟流感有許多相似,例如發燒、頭痛、流鼻涕、喉嚨痛、咳嗽、打噴嚏及呼吸困難等。另外新冠病毒喉嚨痛感受可能較強烈,連吞口水都不舒服,全身明顯無力,有些人呼吸喘、全身疼痛或關節疼痛;嗅覺和味覺失靈,發現東西聞起來不一樣了,有患者反應整天一直聞到燒東西的氣味,也有患者一直聞到廁所裡的糞便味;嚴重一點,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或缺氧。 擺脫長新冠  接種疫苗最關鍵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康復後,持續超過 12 週身體仍有症狀,這種情況被稱為「長新冠」。「長新冠」症狀多樣性,包括:嗅味覺有變化、極度疲倦、胸痛、關節痛,症狀、程度因人而異,很多人提到有「腦霧」的情形。 全球各國統計有多少比例患者出現「長新冠」?洪暐傑醫師說明,由於沒有明確的定義,民眾的回答也很主觀,全球長新冠的發生率約為10%[1]。針對長新冠的治療方法,由於症狀各不相同會依狀況獨立處理,而因心肺功能受損,除了藥物,運動也是重要治療方式,幫助病患緩解身心不適。 有些民眾認為「疫苗沒打沒事,打了出事」!洪暐傑醫師用淺顯易懂的比喻解釋「打疫苗跟點光明燈有類似的效果」,或許當年可能出事或事情不順,點光明燈的用意就是協助民眾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打疫苗也是讓身體健康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打過疫苗即使不慎染疫,可以降低重症機率,症狀可能從重症變輕症。 醫師提醒確診抗體仍會持續往下掉 染疫後建議接種疫苗 研究顯示,曾經感染並痊癒代表身體對病毒直接接觸過,繼續接種疫苗,可增強免疫保護減少感染風險。加上病毒株持續變異,曾經接種疫苗的民眾,確診後不再施打,後續的抗體會一直往下掉,讓身體失去保護力。 洪暐傑醫師門診曾有一名60歲的女士,骨折後到診間評估骨鬆風險。她日前確診新冠,由於已確診二、三次,沒有特別在意,但這次感到格外疲倦,某日上班途中,牽摩拖車時突然恍神無力,摩托車慢慢往側邊倒下,壓到手導致骨折。女士無奈已經確診還因骨折開刀,簡直哭笑不得。 洪暐傑醫師提醒,民眾宜儘速接種最新JN.1新冠疫苗,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的風險,同時未來也建議定期接種新病毒株的新冠疫苗。新冠疫苗跟流感疫苗可以同時接種,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的標準建議,兩疫苗施打的位置要間隔至少1英寸以上,也就2.54公分。面對持續變異的新冠病毒威脅,要保持警惕並積極接種疫苗,是保護自身和他人健康的關鍵措施。

高風險族群當心!流感+帶狀疱疹恐成今年秋冬雙重威脅,慢性病患風險翻倍

高風險族群當心!流感+帶狀疱疹恐成今年秋冬雙重威脅,慢性病患風險翻倍#流感

公費流感疫苗今日正式開打,為預防病毒引發嚴重併發症,政府每年也積極呼籲50歲以上、特別是慢性病患等族群及早接種流感疫苗。然而,對於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如患有慢性腎病、糖尿病、免疫系統受損(有癌症病史)等,單單預防流感是不夠的,另一個常被忽略但同樣具威脅性的疾病—帶狀疱疹(俗稱皮蛇)也需格外留意。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指出,50歲以上、尤其免疫功能不佳的患者,不僅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也是帶狀疱疹的高風險對象,隨著年齡增加,帶狀疱疹的感染風險會顯著提高,最高可達一般人的3.8倍,因此更應及早預防。 每年秋冬,各種呼吸道傳染疾病盛行,包含流感、新冠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肺炎黴漿菌等,而帶狀疱疹也容易因季節交替而在此時發作;醫師提醒,50歲以上免疫力不佳族群今年除了接種流感疫苗,也可考慮同步諮詢帶狀疱疹預防措施,尤其現在已進入預防重於治療的後疫情時代,民眾可藉由接種流感疫苗的同時與醫師諮詢、根據自身風險與需求評估帶狀疱疹疫苗之接種必要性,雙重守護健康保障。 免疫力不佳族群 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發生率翻倍,後遺症恐持續數年 帶狀疱疹的重症高風險族群輪廓與流感類似,皆為50歲以上、慢性病患等免疫力不佳者;吳醫師指出,慢性病(如慢性腎病、糖尿病等)會影響患者免疫功能,也因此更容易罹患帶狀疱疹、流感等感染性疾病,尤其帶狀疱疹病毒平時潛伏在脊髓神經節,身體免疫力下降時易誘發。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生帶狀疱疹機率比一般人高2倍,其他像是曾接受免疫抑制劑的腫瘤癌症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相對風險更為一般人的10倍。 不只如此,即便帶狀疱疹痊癒,病毒也仍會在神經節潛伏,更可能併發嚴重後遺症。舉例來說,糖尿病患者痊癒後,留下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了將近50%,痛楚可能持續數天至數年,還可能提高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風險;血液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則可能容易出現瀰漫性帶狀疱疹、疱疹性腦炎等嚴重後果。 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無終生免疫,每三人就有一人中!中壯年應盡早預防 許多中壯年容易覺得帶狀疱疹離自己很遙遠,然而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高達99.5%的40歲以上成人體內存在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疾管局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民眾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機率約為32.2%,等於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皮蛇上身,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壓力大或換季,均可能引發帶狀疱疹發作。且根據2024最新研究,曾感染COVID-19的患者相比未感染者,帶狀疱疹風險恐增加2.16倍。 成大醫院家醫科吳至行主任醫師提醒,帶狀疱診即使痊癒,病毒仍會潛藏在民眾體內,約一成的民眾會經歷帶狀疱疹復發,且最快兩個月內就可能再次發作,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此外,帶狀疱疹還可能造成不同器官的功能性損傷,以眼部為例;眼部周圍帶狀疱疹約占所有帶狀疱疹病例的10-15%,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嚴重視力受損,甚至中風與心臟病機率大增,因此及早採取預防措施格外重要。 接種流感疫苗同時可諮詢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疫苗資訊,打造秋冬雙重防線 吳醫師呼籲,除了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適當紓壓外,對於中壯年及高風險族群而言,及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是預防嚴重後遺症的關鍵措施。因此,鼓勵高風險族群可把握公費流感疫苗施打時機,與專業醫師討論適時的帶狀疱疹預防措施;也同時提醒,特定人群(如免疫抑制者或慢性病患者)應在接種前與醫師討論,以確保疫苗接種的適當時機。透過全面提升自身免疫防線,才能有效在秋冬季節,於呼吸道傳染疾病盛行之時,也同時降低流感與帶狀疱疹對健康的雙重威脅。

百日咳、麻疹、流感⋯我該打那些疫苗?盤點「5大成人疫苗」快接種

百日咳、麻疹、流感⋯我該打那些疫苗?盤點「5大成人疫苗」快接種#流感

「根據預防醫學的觀念,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人生病。」長庚醫院副教授徐任甫指出,健康生活、健康飲食、良好衛生習慣、接種疫苗都有助於預防傳染性疾病,其中接種疫苗是相當有效率的方法。《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統整「成人疫苗接種懶人包」,讓成人能定期審視自身健康狀況。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流感

日前疾管署宣布,新冠疫苗與公費流感疫苗,將自今年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醫師提醒,免疫負債尚未結束,去年冬天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新冠病毒仍持續變異,但在防疫鬆綁後,民眾對於新冠的防備心大幅降低。以下揭密新冠疫苗「3大迷思」,千萬得小心預防呼吸道病毒齊發。

夏天照樣感冒發燒!台大醫警告「流感全年化」威脅成型:不再秋冬限定

夏天照樣感冒發燒!台大醫警告「流感全年化」威脅成型:不再秋冬限定#流感

2024年是流感高峰年,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起截至8月初,流感重症人數已破千例,為近年最高,門急診人次更是去年的1.7倍,呼籲高齡長者應優先施打流感疫苗。但醫師示警,每年有超過半數老人未施打流感疫苗,面對全年化流感威脅,加上新冠免疫負債約還有1年才結束,施打長效型流感疫苗才能擁有完整保護力。

颱風後慎防登革熱!高燒頭痛別輕忽「5大登革熱症狀」恐與新冠混淆

颱風後慎防登革熱!高燒頭痛別輕忽「5大登革熱症狀」恐與新冠混淆#流感

台灣位處亞熱帶,每逢夏季登革熱肆虐,加上颱風過後接連降雨,若沒有做好積水容器的清潔與預防,就容易成為病媒蚊孳生的天堂,進而導致登革熱爆發、群聚感染,出現高燒、頭痛等症狀。要特別注意的是,登革熱部分症狀竟與新冠肺炎相似,究竟登革熱症狀、前期徵兆有哪些?以下整理一文看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