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寒假歪斜躺姿 醫師教護脊重點迎開學

寒假歪斜躺姿 醫師教護脊重點迎開學#穴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比以往漫長的寒假即將結束,你的孩子們待在家時有以下這些習慣嗎?1.喜歡躺在沙發看電視2.習慣趴在桌上看書寫字3.走路彎腰駝背由於孩子的骨骼仍在發育當中,如果長期姿勢不良,可能就在無形之中慢慢傷了脊椎。扶原中醫診所台中院區王咨翔醫師說明,脊柱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因此脊椎的健康是不能忽視的!醫師在治療上,主要會對頸椎、胸椎及腰椎的整脊正骨加上針灸治療來進行改善。【端正脊椎三穴位】1.手部的後谿穴:當手握拳時,位在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可以通暢脊椎氣血,振奮陽氣。2.腰部的命門穴:位在腰部後的中線上,肚臍的正後方按壓凹陷處。能強化督脈與血氣的運行,利腰脊、強健腰膝。3.足部的湧泉穴:位於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能夠強筋健骨。【護脊三要點】1.書包雙肩背、不過重: 書包肩帶一定要揹兩條,才能把背包的重量平均分散在雙肩,而且肩帶要拉緊,讓背包重量盡量靠近背部。另外背包重量盡量不要超過孩子體重的10 - 15%。2.使用3C產品注意姿勢:使用3C產品時應採平視方式,眼睛與螢幕至少保持30公分距離,並多使用手機架或平板電腦架,避免低頭導致肩頸肌肉緊繃。3.多做伸展操活絡筋骨:像是雙手上舉伸直,雙掌貼合的動作,還有雙膝跪地,雙手往前伸直且手掌貼地的動作,都可以放鬆背部、幫助拉長脊椎,改善駝背問題。「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這句千古流傳的媽媽經典語錄,其實就是對保護脊椎最好的註解。趁著開學前不妨多提醒孩子姿勢要端正,鼓勵多運動伸展,才能讓孩子長的挺、長的正!(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

中醫教4穴位提升免疫 阿膠真假辨別

中醫教4穴位提升免疫 阿膠真假辨別#穴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感染及致死的病例尚未緩和,要抵抗肺炎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以外,我們也不能忽視照顧好自身的免疫力,扶原中醫診所院長郭大維醫師和大家分享能夠幫助活血、提升免疫力的穴位,讓大家也能提升自我防護力,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幫助活血、提升免疫力的四大穴位一、腎俞穴:位在下背部兩側,屬膀胱經。中醫講腎為先天之本,因此按摩此穴具有補腎益氣 的功效。二、關元穴:位在肚臍往下四指處,屬任脈。此穴會匯集全身血液,是強健身體的重要穴位,具有鞏固元氣 的功效。三、血海穴:屬脾經,位在膝蓋內側上方。顧名思義這裡就是血液最豐沛的地方,能夠幫助調血養血,同時也是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的常用穴位。四、足三里穴:屬胃經,位在膝蓋下方四指處,能夠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阿膠+當歸、熟地助補血 阿膠+桃仁、紅花助活血想要增強抵抗力,平常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中藥材來補血,最常見的就是當歸、何首烏,另外比較特別的還有之前甄嬛傳裡面常常出現的阿膠。當阿膠和當歸熟地一起,就具有補血的功效,那和桃仁、紅花補起來,就有活血的作用。辨別阿膠真假的方法但阿膠價錢比較高,很多人都會說擔心買到假的,這邊我也教大家一個簡易辨別的方法,把阿膠放在用手機的手電筒上,如果透出紅色的光,就是真品。郭大維醫師表示,除了按穴位、透過中藥材補血外,大家也別忘了日常中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也不要過於勞累,隨著天氣變化來增添衣物!(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診所)

年後胖三斤 按穴位助瘦腰肚

年後胖三斤 按穴位助瘦腰肚#穴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新年與親戚好友團圓相聚,再加上假期放鬆,難免大吃大喝,生活作息不像平常上班時的規律,等到過完年後回到工作崗位,突然發現自己的身材走樣了,甚至肚子胖了一圈,衣服和褲子好像穿不下,這時候真的要買新衣新褲了。肥胖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說,現代高熱量的飲食與靜式的生活型態,肥胖儼然成為「通病」,肥胖不只影響外貌和體型,而且還會影響自身的健康,例如:不孕症、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中醫認為肥胖,主要是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所導致,脂肪屬於「痰濕」的一種,藉由專業中醫師針對個人體質來辨證論治,利用中藥或針灸調養,確實能達到改善肥胖的體質而進一步健康減重。肥胖常見的三種體質1. 脾虛濕阻型:表現為食慾不佳,倦怠疲勞,四肢沉重,腸胃脹氣,大便軟黏,晨起時臉部及下半身水腫,體型以下半身肥胖為主等。可用健脾利濕、袪痰消脂來做調理。2. 氣血虛弱型:表現為肌肉鬆垮無力,全身均勻型肥胖,食量不多,吃得少卻容易胖,平時易感到疲倦,甚至頭暈心悸,手腳冰冷,稍微動一下就氣喘呼呼等。可用補養氣血來加強新陳代謝。3. 胃火旺盛型:表現為胃口好,食量大,暴飲暴食,消化快,吃完東西後容易餓,飲食不忌口,面部及皮膚容易出油,口渴,口臭,嘴破,宿便排不淨等。宜清胃熱、潤腸通便來調理。 針灸方面,賴建銘表示亦可選用一些穴位來調理,如:水分、大橫、天樞、關元、足三里、陰陵泉、內庭等穴來促進水分代謝、幫助腸胃運化,過年好好享瘦人生,過年後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生活作息規律勿熬夜飲食盡量避免辛辣炸烤和生冷食物。

冬季想養生!中醫師教養腎必按三穴位

冬季想養生!中醫師教養腎必按三穴位#穴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很多人知道養腎的重要性,尤其是冬季,我們更適合適當的補充一些黑色食物 來補充腎氣、抵抗寒冷,提升免疫力!中醫認為腎藏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更是生長發育及生殖之源,此外腎主骨生髓,而腦為隨海,由此可知中醫的腎和大腦功能也有相關密切的關係。扶原中醫總院長郭大維醫師表示,簡單地跟大家介紹足少陰腎經上的三大穴位,這三大穴位記起來,冬季養陽穩妥當!一、太溪穴-滋陰補腎氣、壯腎陽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為補腎的重要穴位。所謂輸穴就是指經氣匯聚之地;而原穴則是原氣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說,腎經的原發力和原動力都在這裡。取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間的凹陷處。二、照海穴-滋腎清熱、補益腎水、通調三焦照海穴為八脈交會之要穴之一,尤其針對腎陰虛所引起的症狀,如健忘、失眠、頭髮乾燥、畏寒怕冷等,也可以按摩照海穴來緩解。取穴:位於足部內側,內踝尖的下方凹陷處。三、大鐘穴-益腎平喘,調理二便大鐘穴為腎經上的絡穴,什麼是絡穴呢?顧名思義就是「聯絡」的意思,大鐘穴可以同時調節我們的腎經,以及與腎經相表理的膀胱經,主治咽喉痛、神經衰弱、月經不調、泌尿道疾病等。是的,看到主治咽喉痛不要懷疑,腎經通咽喉,所以也常用於治療咽喉部位的疾病。取穴:在足內踝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除了按壓以上三大穴位之外,每天睡前泡泡腳,也有助刺激穴位,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的作用喔!冬季養生就從養腎開始~

刺激穴位不臃腫 遠離雙下巴

刺激穴位不臃腫 遠離雙下巴#穴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姊妹喜歡具有時尚感的「小V臉」,最怕雙下巴跑出來,常有女性朋友問我:「有沒有方法可以甩掉W形的雙下巴呢?」其實,大部分的雙下巴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就拿飲食來說,現代人大多攝取過多熱量,尤其是蛋白質、澱粉類吃得太多,自然容易轉變為體脂肪或內臟脂肪,囤積在體內。在全身肥胖的情況下,下巴當然也會變得肉肉的,一不小心就跑出雙下巴囉!所以,澱粉類、蛋白質食物適量攝取即可,並且盡量在白天吃,晚上的蔬果類比例則加重,減少熱量囤積的機會。另外,吃飯應該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如果每次用餐總是囫圇吞棗,咀嚼食物的次數太少,下巴周圍的肌肉群太少運動,附近的皮膚就容易鬆垮喔!建議每餐至少二十分鐘,每口至少嚼二十下,好好享受每一頓飯。想要擁有好膚質,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預防雙下巴的道理也是一樣的。長期睡眠不足,皮膚容易流失膠原蛋白和彈力纖維,失去足夠的支撐力。久了以後,脂肪組織位移,造成鬆弛和下垂,臉頰越來越鬆垮,掉下來就變成W形的肥下巴了!從中醫陰陽學說的角度來看,夜晚屬陰,而組成我們身體營養的物質也屬陰,睡覺就是養陰的時刻。所以,提醒愛漂亮的姊妹們,晚上12點以前一定要上床睡覺,才能避免雙下巴喔!若從中醫望診的全息律來說,下巴屬於卵巢、子宮的位置,女孩子在生理期前後,特別愛吃重口味、高熱量的垃圾食物,這樣很容易降低身體代謝能力,導致經血排放不完全,多餘的水分滯留體內形成水腫,影響下巴的線條。提醒姊妹們,生理期前後尤其要避免上述食物,配合每天熱敷小腹、促進子宮收縮,對於消除水腫、預防雙下巴都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上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很容易出現聳肩、縮脖子、頸椎偏移的現象,很多姊妹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都有這些動作,造成下巴周圍組織結構改變,悄悄形成雙下巴。同時提醒大家,使用電腦時應維持正確姿勢、適度放鬆,平時可以做瑜伽、皮拉提斯來修正體態,減少下巴肌肉的鬆垮!以下針對三種常見的雙下巴類型,提供相對應的穴位按摩方式,大家趕快學起來,就不怕雙下巴出來見人囉!‧脂肪型雙下巴成因:飲食過度造成。按摩穴位:下關、頰車、承漿、地倉。‧水腫型雙下巴成因:與婦科功能不佳有關。按摩穴位:三陰交、血海、足三里。‧肌肉型雙下巴成因:與姿勢不良有關。按摩穴位:風池、肩井。(本文摘自/女神才知道的子宮逆齡術/布克文化)

下午就腿腫鞋緊 趕緊按穴位消除水腫

下午就腿腫鞋緊 趕緊按穴位消除水腫#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經歷一天的疲憊,下班後總覺得腳腫腫脹脹的,誤以為腎臟出了問題。扶原中醫郭大維中醫師表示,在中醫的觀點,水腫問題其實不只是腎,還有膀胱和脾經出了問題。因為脾臟主導水的運輸,同時也掌握體內濕氣的去留,所以顧好脾臟的健康不僅可消水腫,還能兼顧養生。最懂穴道的郭醫師,告訴大家消除水腫的三大穴位。此外想消除身體多餘的水分,除了飲食不要吃太鹹外,最重要一定要搭配適合的運動,以免變成泡芙人喔!消水腫三穴1.湧泉穴:在足底前端的凹陷處,這個穴道就是湧泉穴。2.委中穴:在膝蓋後方膝膕窩的正中央。3.陰陵泉穴:位於膝蓋的內下方,從膝蓋到小腿會按壓到一個凹陷處。消水腫三小撇步第一:按摩的時候建議先熱敷,或是做足浴,讓肌肉和皮膚得以放鬆,這時按摩效果最好。第二:按摩時最好是能夠達到酸脹感,不過如果下手太重感覺到痛,可能在按摩之後出現瘀青現象。第三:按摩的時要多呼吸,可以增加淋巴循環,代謝身體多餘的水分,達到消水腫的功用。

轉涼就猛過敏?3食物2穴位助改善

轉涼就猛過敏?3食物2穴位助改善#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每天早上哈秋哈秋,包餛飩包不完,家中孩子的過敏又發作了嗎?最近門診來了許多兒童,都是因為過敏而出現氣喘、鼻炎和皮膚疾病。甄至翔醫師表示,台灣濕熱的氣候,加上嚴重空汙及飲食的西化等等,導致台灣過敏兒的比例居高不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甄至翔醫師和大家分享如何改善過敏。你的孩子可能是過敏兒嗎?過敏常見的症狀,以新生兒來說,常常會打噴嚏,出現濕疹及尿布疹。孩童則是會在溫差比較大的早上、進出有空調的室內或在睡前,常常噴嚏打不停、眼睛癢、鼻塞而且容易感冒,長大之後也可能有氣喘的症狀,影響日常的學習、生活。為何孩子會有過敏體質?過敏性疾病有近4成都是發病在10歲之前的兒童。除了因為呼吸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也被認為和遺傳以及媽媽的懷孕過程、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如果家族有過敏體質,加上媽媽懷孕期間不注意作息與忌口,新生兒是過敏體質的機率就會提高。過敏和肺、脾、腎 虛損失調有關圓扶原中醫診所甄至翔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過敏的內因和肺、脾、腎三臟的虛損,造成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外因則是因為感受風寒、異氣的侵擾而誘發。雖然鼻子過敏症狀表現與肺系為主,但醫師分享,在臨床案例上也經常看到脾肺兩虛,久病的話還可能造成肺、脾、腎三虛。如何從生活中改善過敏【三大食物】1.山藥:入肺、脾、腎。能健脾補肺,補而不滯、溫而不燥,能夠改善過敏體質,可以煮成四神湯、山藥燉排骨都可以。2.核桃:入肺、腎。甘溫有養肺收攝、補氣養血的功用,可以用核桃燉粥,幫助改善體質。3.紫蘇:入肺、脾經。性味辛溫,可以解魚蟹毒,如果孩子是對海鮮類 容易過敏的,適合用紫蘇來泡茶,改善過敏症狀。【兩大穴位】1.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眼珠中心點往下垂直線的法令紋處。有助清熱、通利鼻竅的功效。2.合谷穴:位於手掌虎口的根部,接近骨頭處。有助清熱祛風、改善鼻過敏。甄至翔醫師表示,以上兩個穴位都在肺經上,建議爸媽們平常不妨可以多幫孩子按壓,不只增強免疫力也能抗過敏喔!

揉揉手部2穴位 皮膚更光滑細嫩

揉揉手部2穴位 皮膚更光滑細嫩#穴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平日通勤時,或許不要再滑手機而善用時間揉揉手,皮膚在無形中就能光滑細緻。手指有個讓肌膚更加美麗的穴位,叫做關衝穴,關衝穴位於無名指指甲根部,靠近小指這一邊,按摩時,通常以另一隻手的拇指及食指夾住穴位揉按。關衝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的井穴,是身體有名的排毒及解熱大穴,經常按壓可以促進肌膚的新陳代謝,幫助皮膚恢復光滑細嫩。此外,在大拇指下方、手心與手背交接處,有一個魚際穴,魚際穴為手太陰肺經的穴位。中醫理論認為,肺與大腸相為表裡,經常按摩肺經的魚際穴,有助於改善皮膚排毒的效果,對於呼吸系統也有幫助。按摩魚際穴還可以幫助心臟活動,幫助深呼吸,促進臉部肌膚的血以循環。我們可以,以拇指及食指指腹輕輕貼於另一手的魚際反射區域,以力道極輕、似有若無的力道輕摸,切記動作務必輕柔緩慢。(本文摘自/揉揉手的驚人療效/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