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樂閱讀/不用記穴位的一整天按摩法

樂閱讀/不用記穴位的一整天按摩法#穴位

如果懶得記穴位,中醫有所謂「離穴不離經」,也就是就即使沒有按摩在正確的穴位上,只要距離不遠,仍在同一條經絡上,也會有一些效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主任申一中比喻,經絡就像高速公路,穴位就像收費站,「只要記得路怎麼走,不一定要背每個收費站的名字。」提供3 招簡易按摩法,每招按摩3~5分鐘就能養生保健:1)早上起床刺激頭臉部/頭部有許多經絡匯聚,每天早上起身前,可以躺在床上大範圍地用指間輕敲頭部,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有醒腦作用,讓思慮清晰。然後按摩臉部,中醫認為「心藏神,其華在面」,而且身上很多經絡會走到臉部,經常刺激五官,可以保養經絡氣血。先從眼周開始。用大拇指指腹按壓眼眶周圍,由雙眼內上眼角往外,範圍包含了眼睛內側的睛明穴、眉毛內側的攢竹穴、額頭兩側的太陽穴等。往下走,將手搓熱後摀著鼻子,能避免鼻子遇到冷空氣而鼻塞導致頭腦昏沉。接下來,有意識的咬牙切齒,先用力咬緊、再慢慢鬆開,鬆緊間活絡了使頭部、頸部的血管。再來是按壓耳穴:耳朵可說是全身穴道的縮小版,布滿密密麻麻的穴位,拉拉耳垂就能達到養生效果。2)上班時多活動手部/手部有許多穴道,上班族不論在開會時、坐在電腦桌前、甚至搭電梯,只要兩手虎口交叉、十指緊握或拍手都能刺激到合谷、勞宮等跟情緒有關的穴位。3)晚上敲打全身/睡前可進行全身按摩,右手握拳從左腹開始,握拳慢慢往上敲打,經過胸部、手臂內側、手臂外側,再經由左肩往下到左腰、左腳外側,按到腳背延著內側上來,回到腹部。再換左手進行右側的按摩。特別提醒,關節的部位氣血循環比較不好的人,可多敲打幾下。大忙人3分鐘 通體舒暢的妙招• 按摩頭部/頭部有許多經絡匯聚,大範圍地用指腹按壓或指尖敲打,就能達到效果。• 按壓耳穴/耳朵可說是全身穴道的縮小版,布滿密密麻麻的穴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針灸科主任吳建隆建議,每天輕拉全耳各處共36下,就有保健效果。也可用米粒輕壓全耳各處,按到會痠痛的位置就多按壓幾下,直到感覺不痛為止。• 背部輕輕碰撞牆或樹/背部脊柱兩側有一條膀胱經,起於眼內角,往上直達頭之頂部,再沿後腦,循著脊柱兩側下行,走至大腿後部小腿肚,經由外踝下方到達足尾趾尖側端,總共67個穴位,輕輕刺激可疏通全身。但切記碰撞時要吐氣(不可憋氣),以免積氣、氣不順而傷身。(本文作者/林貞岑、曾慧雯)(摘自/經絡養生除病痛/天下雜誌出版)

三九貼改善體質 舒緩氣喘與過敏鼻炎

三九貼改善體質 舒緩氣喘與過敏鼻炎#穴位

古人常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在嚴寒天氣下鍛鍊,能增加身體對寒邪的抵抗力,可預防冬季疾病的發生;而在酷熱天氣下鍛鍊,能提高人的耐熱能力,使身體能更適應炎熱的自然氣候,進而達到防病強身的目的。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陳三元醫師表示,在一年四季中改變人體體質的最好兩個時間點,是在最熱夏季三伏日和最冷冬季的三九日時節。所謂三九,是從冬至次日算起,每九日一數,第一個九日為一九,第二個九日為二九,第三個九日為三九,稱作「三九天」。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期間,也是陰氣最盛的時段,更是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好發季節。此時選用具有減敏、平喘及化痰效果的辛溫香竄藥材,敷貼於膀胱經及督脈腧穴,以達溫煦陽氣、驅散體內寒氣的目的,以達防病及治病之效,稱作「三九貼」。穴位貼敷的方法是在一九、二九、三九這三天將中藥餅各貼在選定的穴位上,幾小時後再撕下藥餅。陳三元醫師指出,三九貼療法源遠流長,為中醫外治法的一種。根據研究,三九貼治療可降低血中嗜酸性白細胞數量而改善體質、對肥大細胞膜有保護作用、抑制免疫球蛋白IgE形成。這對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病有相當幫助。如再配合個人防護,如晨起以熱水洗臉、出門戴口罩、勿過食生冷海產及適度的運動,及適當的內服藥調養,對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效果顯著。

何謂三九天?中醫如何提升免疫力?

何謂三九天?中醫如何提升免疫力?#穴位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任東輝表示,「三九貼」是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保養方法,和夏季「三伏貼」同樣屬於天灸的一種。主要是利用在特定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來治療慢性疾病,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已有悠久的歷史。三九天是在什麼時候呢?依照每年「冬至」次日開始算起,第一個九天稱「一九」,第二個九天稱「二九」,第三個九天稱「三九」,今年的「一九」為100年12月31日,「二九」為明年101年1月9日,「三九」為101年1月18日。任東輝醫師說,在冬至過後三個九天這段期間,通常是整年度天氣最冷的時候,在這段期間日出較晚、日落較早,天地間的陽氣相對處於低點,中醫強調人和大自然是互相呼應的,所以在這段期間人們常感到身體的能量不足、活動力下降、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除了容易感受寒邪,平時體質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寒性過敏、氣喘、腹瀉、關節痛、遺尿、遺精等。若能在這段期間利用辛散溫熱中藥敷貼於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一方面趨除寒邪,一方面提高身體抗病力,就能減緩上述疾病在冬日發作所帶來的困擾。三九貼後應注意事項: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之消炎藥膏。

調整孩童腸胃機能 簡易按摩手法讓家長輕易上手

調整孩童腸胃機能 簡易按摩手法讓家長輕易上手#穴位

冬天冷颼颼,兒科門診也越來越多打噴嚏、鼻塞、咳嗽,甚至消化不良等腸胃道症狀的小朋友來就醫。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廖哲誼醫師表示,小朋友由於生長發育尚未完成,各方面的機能不如成人健全,因此抵抗力差,對溫度調節的能力也較差,加上飲食不知道節制,所以就更容易在寒冷的冬天生病了。廖哲誼醫師提到,小朋友冬天的保暖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肺氣和健脾胃,以中醫的觀點來說,脾屬土而肺屬金,所謂的「培土生金」是說,若是脾胃運化正常,營養消化吸收好,肺氣充盛的話,身體才能有充足的免疫力對抗外界病菌。廖哲誼醫師提供了一套簡易的按摩手法,可以調整小兒的腸胃機能,改善營養吸收,幫助排便順暢,並提升抵抗力減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同時也可以增加家長與孩子的互動,陪家中寶貝健康成長。輕叩背俞穴:背俞穴位於脊椎兩側,旁開1.5寸(從肩胛骨內側到脊椎中央為3寸)。背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關卡,五臟六腑之氣均藉由背俞穴轉輸到體表,輕叩背俞穴以調理臟腑氣機,氣機調順可減少疾病的發生。摩腹:肚臍以下沿著升結腸→ 橫結腸→ 降結腸的方向ㄇ字型深按推摩,可以幫助大腸蠕動(推便便);肚臍以上,順逆時針各10~20次交替輕按摩,可以幫助消化。按揉足三里:當膝蓋彎曲呈90度時,髕骨下緣可摸到兩處凹陷,以外側的凹陷為準,向下量小孩4指寬之高度,再從脛骨前嵴旁開小孩拇指指節寬處即為足三里。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以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每次60下,可降逆氣、健脾和胃,補益氣血。 另外,廖哲誼醫師提醒家長,傳統冬令藥膳多講求溫補,但現代兒童營養攝取多不虞匱乏,睡眠作息時間往後移,課業壓力大,且小兒為純陽之體,加上天冷皮膚緊縮散熱機制變差,多見外寒內熱的寒包火之象。若仍採溫補會造成火上加油,容易出現心煩難眠、口破、嘴唇乾裂、眼睛痠澀等症狀,應轉用如山藥排骨湯、銀耳百合蓮子湯等平補不熱不燥的方法,健康過暖冬。延伸閱讀「湯類食譜」: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736

中醫針灸受肯定 可改善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中醫針灸受肯定 可改善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穴位

中醫針灸的應用治療在台灣相當普遍,尤其不管健保項目或是自費項目,針灸的應用相當廣泛,常有女性患者月經前或月經來時有雙腳小腿浮腫現象,針刺陰陵泉、三陰交、太溪等穴位,可改善小腿浮腫、痠痛情形,但是它對人體在生理上產生什麼影響、其生理機制為何,長久以來一直沒有比較客觀的評估方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與台灣科技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許昕助理教授合作,在全世界首先以微循環血流的量測,來評估穴位針刺或穴位按壓對微循環血流的影響,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得到重要研究結果,其中兩篇已被SCI期刊接受,研究發現,準確穴位位置的重要性,不論針刺或按壓穴位,都可使穴位局部微血管擴張,血流增加,而若針刺在非穴位上,則效果可能較不理想或甚至無效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維偵表示,此研究也發現,針刺穴位或按壓穴位可以減緩交感神經作用,使微血管擴張,心跳速率降低,顯示針刺或按壓穴位可以改變交感神經所影響的心血管疾病,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有治療作用。徐維偵說,此實驗乃醫學工程與中醫臨床結合的人體試驗研究,對傳統中醫科學化之研究,建立一個嶄新的科學化評估模式,以此方法延伸出去,仍有許多題目等待研究,如針刺穴位得氣的影響、按摩力道輕重如何、針灸時間多久、針灸穴位加熱效應等,都可以用此測量微循環方式來評估其效應。徐維偵又說,民眾若最近經常兩腳酸痛或浮腫不耐久走時,可以選擇陰陵泉、三陰交或太溪、承山等穴位作按壓或針灸,解除雙腳痠痛疲勞或浮腫,但請注意穴位的正確性,可多求助於專業醫療人員,以免徒勞無功。

「耳穴貼壓」治療法 改善婦女更年期

「耳穴貼壓」治療法 改善婦女更年期#穴位

當年紀逼近45歲的婦女,最困擾的是更年期問題,心理雖然不願承認自己已經到了更年期階段,但生理的更年期症狀郤一一出現,如:熱潮紅、夜間盜汗、陰道乾燥、性功能減少、睡眠障礙、頭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疲勞…等,署立彰化醫院婦女身心科結合中醫科推出「耳穴貼壓」治療法,每次療程為期四週共8次治療,目前至署彰接受治療的婦女共10位,症狀都有明顯改善,而且只要一次掛號就可接受四週8次治療。署立彰化醫院婦女身心科高靜玲主任說,43歲的林太太,去年(98年)開始停經,出現更年期症狀的熱潮紅、胸悶、入睡困難等困擾,因為害怕長期吃藥會有副作用所以拒絕就醫,但近一個月來因為出現失眠嚴重、心情煩悶,而致影響白天生活作息,經朋友介紹到署立彰化醫院婦女身心科門診,經由結合中醫科進行耳穴貼壓治療,在二週4次的耳穴貼壓治療及婦女身心科醫師心理治療後,無配合藥物治療下,林太太表示症狀已明顯改善,目前持續回診治療中。還有一位58歲陳女士,停經7年,失眠超過4年,一直依賴短效型助眠藥物,陳女士在白天就一直煩惱晚上會無法入睡,造成長期情緒不穩、緊張等,而導致出現輕微的憂鬱症,陳女士也在透過心理及耳穴貼壓治療,完成共四週8次的一個的療程後,已經改善長久入睡困擾及輕微憂鬱症的情形。署立彰化醫院中醫科陳昭勳主任說,耳朵是一個人體的縮影,耳朵表面上分佈許多穴點,而這些穴點可以反應身體或體內相對應器官的功能,中醫科針對更年期婦女所做的「耳穴貼壓」治療法就是在婦女耳朵的耳神門及大腦皮質區進行耳穴貼壓,以此來刺激耳朵表面上的穴點,就如同針刺軀幹、四肢的穴位一樣,所以會讓更年期婦女的失眠及焦慮困擾得到很大的改善。署立彰化醫院婦女身心科高靜玲主任指出,女性一生當中有幾個階段特別(如:在月經來之前、懷孕時、產後以及更年期階段)容易發生焦慮症狀。而睡眠問題則較常見於更年期及停經後婦女,睡眠障礙問題的盛行率根據研究是15%至60%,而焦慮發生在更年期及停經後婦女這個族群的盛行率可高達到53.7%。國外已經有多篇研究指出針灸對於焦慮疾患的改善是有很不錯效果的。又有研究發現耳穴療法是可以減輕手術前及手術中的焦慮,而且耳穴貼壓治療,具有簡易操作及非侵襲性的優點。高靜玲表示,除了更年期症狀外,其實中年族群的婦女,還有許多壓力的來源(例如「空巢」症候群、照顧年邁的雙親、伴侶死亡或離婚…等),這些壓力來源都可能會惡化焦慮和失眠的情況。有研究指出婦女更年期階段雌激素(estrogen)的下降與產生睡眠和情緒困擾是有相關,因為雌激素可調節許多與睡眠相關因素,包括體溫的調節、日夜的節律、壓力的反應等。高靜玲進一步指出,署立彰化醫院針對更年期婦女的相關困擾治療上,除了有需要時給予西醫少量的藥物治療外,主要治療是以婦女身心科結合中醫耳穴貼壓來進行治療,目前還接受中國醫藥大學中藥臨床試驗中心指導,所以歡迎40歲至60歲的更年期及早期停經婦女,當有出現焦慮和失眠等症狀,且嚴重程度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時,歡迎向署立彰化醫院婦女身心科洽詢,醫師會協助婦女朋友們評估是否可以彈性選擇用藥或不用藥的治療,並提供每日四次、每次約12分鐘在家自行按壓耳穴的治療法,讓服務治療,總療程共需四週,期望透過更多有更年期或停經婦女困擾的朋友參與驗證,而能發展出一種方便、安全及有效的方法,以減少對鎮靜安眠藥物的使用及其依賴性,進而讓更年期或停經後困擾的婦女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