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吃飯配話易脹氣 3穴位+2茶飲改善

吃飯配話易脹氣 3穴位+2茶飲改善#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將近,賞月亮吃月餅,一邊烤肉一邊話家常是最開心的事,然而每年中秋節前後,診間裡腸胃不適的病患就跟著增加,其中不乏腹部脹氣的民眾,就是因為吃飯配話、吃太快等原因造成,醫師表示,藉由中醫的穴位按摩及茶飲,輕鬆就能解決這些惱人的腸胃問題。多咀嚼、飯後散步 減少脹氣機率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楊紓怡醫師表示,脹氣時首先要先找出不適的位置,若是脹氣的位置在肚臍下,可能是因為腸子蠕動的狀況不佳所引起,就必須先處理排便的問題;如果脹氣的位置在肚臍上,則可能是進食的習慣及消化能力不佳所引起,如吃太快、吃飯配話、情緒壓力、乳糖不耐症、腸躁症等,都是加重胃脹氣的元兇。因此,面對胃脹氣,一定要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改變,莫急莫慌慢慢吃,不要暴飲暴食,每一口食物可以多咀嚼20下;減少產氣食物的攝取,如豆類製品、地瓜、花椰菜、芋頭、牛奶、可樂等;減少不容易消化食物攝取,如米糕、湯圓、粽子、年糕、飯糰、肉圓等;用餐後多散步,不要馬上坐下或趴下;飯後喝湯要適量,飯前喝湯更好。輕盈紫蘇飲 窈窕順暢除脹氣另外,也可藉由穴位按摩,每次可以按30下,有症狀就可以按,以指腹輕輕按摩即可,消除腸胃脹氣,包括位在腕橫紋上2吋(約三橫指)處的內關穴,其作用可緩和胃降逆,幫助消化。合谷穴位在虎口處,於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兩條筋的中間位置,具有行氣止痛,解便助消化。天樞穴在肚臍兩側2吋處,可消食化積,利水通便。此外,楊紓怡醫師也推薦2中藥茶飲,可減脂助消化、除脹氣。1) 輕盈紫蘇飲/紫蘇葉2錢、山楂2錢、烏梅1錢,以500c.c.熱水煮滾後,待涼即可飲用。2) 窕窕順暢飲/決明子1.5錢、陳皮2錢、玫瑰花1.5錢,同樣以500c.c.熱水煮滾,放涼後飲用。

消脂茶+2穴位 甩開惱人「壓力肥」

消脂茶+2穴位 甩開惱人「壓力肥」#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當壓力來臨時,你是否常常會藉由吃甜點、巧克力、高熱量零食,或是飲用各種酒來消除壓力,但其實靠吃來發洩,不僅無法消除心中所有的煩惱,反而肥胖還會因此上身。玫瑰、決明子 調理身體戰勝壓力肥廖婉絨中醫師表示,現代人壓力大、應酬多,每當情緒煩躁抑鬱時,常會利用吃來紓解壓力,如喝酒、吃辛辣炸烤油膩的食物等,長期累積下來,容易產生壓力肥,讓肥油堆積在腰腹部,形成蘋果型身材。為幫民眾解決壓力肥,中醫師建議民眾可利用玫瑰、炒決明子等中藥來進調理,像是玫瑰決明消脂茶,只要將1錢玫瑰、1錢薄荷、3錢炒決明子、2錢山楂裝入過濾袋中,接著放入保溫杯,加入800c.c的熱水,悶蓋15分鐘後即可飲用,且可反覆回沖至沒有味道為止。動態穴位按摩 瘦腰縮腹樣樣來除了消脂茶飲外,民眾也可透過結合西醫的復健運動,與中醫穴位按摩技巧所設計出來的「動態穴位按摩」,不僅可訓練到不同的肌肉群,還可漸進式地增強肌耐力的訓練,配合有特定功效的穴位按壓,加強局部脂肪代謝,養生兼瘦身。像是帶脈穴與天樞穴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中醫師表示,因為帶脈穴位於腰部,可加強消除腰側脂肪;天樞穴位於腹部,可幫助胃腸蠕動,減輕脹氣,排除蓄積在體內的宿便,配合縮小腹動作,加強消除肚子的肥肉。●扭腰按壓帶脈穴/首先找到在側腰部,正當肋骨下緣與骨盆上緣的中點,與腹部肚臍相平的「帶脈穴」,接著雙腳張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雙手大拇指分別按壓兩側的帶脈穴,配合腰部左右前後扭轉的動作,右腰往右前方扭轉到底時,停留五秒後,再換左腰往左前方扭轉到底時,停留5秒,如此反覆各作30次,一天至少3回。 ●縮腹按壓天樞穴/首先找到位於腹部,在肚臍外旁開二寸(相當於三指併攏寬度)的「天樞穴」,接著雙腳張開與肩同寬,雙膝微彎,雙手大拇指分別按壓兩側的天樞穴,配合肚子一縮一放的動作,在縮小腹時按壓天樞穴5秒,如此反覆做30下,一天至少3回。

失眠只能靠吃藥?中醫2穴位+3茶飲助眠

失眠只能靠吃藥?中醫2穴位+3茶飲助眠#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許多人仰賴安眠藥才能睡著,然而時間久了,卻也慢慢離不開藥物,長期下來,嚴重恐有記憶力減退的情形。因此中醫師表示,除了西醫的治療方式,透過中醫穴位按摩、針灸或是養生茶飲,都有助改善失眠或是睡眠品質。臟躁、心血虛  性最易失眠林沛賢中醫師指出,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常見如肝氣鬱滯、臟躁、躁症、心血虛等,尤其後者較常在女性出現,平時容易心慌、疲累、臉色差,狀況類似貧血,若是睡眠容易多夢,也會影響睡眠品質。甘麥大棗茶、逍遙茶 好喝又助眠民眾常透過藥物輔助睡眠,然而長期下來容易過度依賴藥物,林沛賢中醫師說,穴位按摩也可以緩解失眠的症狀,如手腕腕橫紋上,小指側腕下方肌腱裡側的神門穴;心血虛者,則可按壓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大約四橫指)的三陰交穴。此外,她也推薦2種有助於調理身體、改善失眠的茶飲,民眾可以在家中自行烹煮,簡單且好喝!1) 甘麥大棗茶/甘草三錢、小麥半兩、大棗(紅棗)10顆,並加入1000毫升的水,煮好後放涼,可早晚各喝100c.c,適合因臟躁失眠者,有助神經滋養,鎮定安神、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及相關的精神官能症。2) 逍遙茶/如同過去的消遙散,只是現在較少人食用粉末狀,改泡成茶飲,成分包括柴胡、白芍、當歸、甘草、薄荷、薑、茯苓、白朮等,味道會稍微比甘麥大棗茶苦一些,也比較涼,可疏風清熱,調氣養血,是助眠好夥伴!飲食、運動雙管齊下最後醫師建議,平時有睡眠問題者,飲食應清淡、不要刺激,避免咖啡、茶、炸、辣、冰冷等食物;他也提到,雖然運動可以幫助入眠,但以緩和運動為主,例如有氧、游泳等,不要做太過劇烈的運動。

2穴位2茶飲 中醫養肝秘訣公開

2穴位2茶飲 中醫養肝秘訣公開#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工時長、生活壓力大,偶爾還需要應酬喝酒,造成作息大亂,漸漸出現火氣大、口臭、口乾或苦、眼睛乾澀等肝火旺盛症狀,中醫師表示,充足睡眠、飲食清淡可以改善。肝火旺≠肝指數高 按壓穴位可排毒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楊淑君醫師指出,中醫所謂肝火旺,並非常見的肝指數GOT、GPT升高,而是可能與自律神經、內分泌等身體各系統相關。而想要降肝火,最重要就是正常的作息,充足睡眠、不熬夜、適當運動、保持愉快放鬆的心情;此外,飲食清淡,少吃加工品,都是養肝重要的一環。除了正常作息外,穴位按摩也有養肝作用,像是足部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間的太衝穴,以及足內踝上三寸、脛骨後方的三陰交穴,都是有助於養肝、降肝火的穴位。2茶飲養肝血順肝氣另外,「肝藏血,主疏泄」,就是部分民眾所說的養肝茶,著重的2大功能,其中如當歸、枸杞等藥材有助於養肝血;另外氣無法順利推動,則會造成阻塞,就是中醫所說的「鬱」,久而久之也會看到上火的表現,所以部份的養肝茶會用一些調理肝氣或清肝熱的藥物,如玫瑰花、菊花、決明子等等。除了養肝茶外,楊淑君醫師提供了另一養肝飲品,菊玫紅棗茶,只需要紅棗2~3顆、玫瑰花1~2錢、菊花2錢,沖泡500cc熱水後飲用即可。

春天疲勞易上身 快吃小米、豆腐補充元氣

春天疲勞易上身 快吃小米、豆腐補充元氣#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春天的到來,在中醫觀點上,此時節氣正巧與肝相通,適合養肝,但若沒有好好保養,恐會容易感到疲倦,甚至誘發其他疾病,因此,中醫師建議民眾除了要養成早睡早起、適度運動的習慣外,在飲食上也可以多吃豆腐、黃豆、小米、深綠色葉菜類等,來補充元氣。肝功能宣洩失常 恐易疲倦、過敏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吳佩青醫師表示,中醫認為春天的節氣與肝相通,當肝疏通宣洩功能失常的話,全身就會逐漸感到不舒暢、容易疲倦,甚至影響消化系統,誘發原本的慢性疾病、精神疾病或過敏性疾病;肝氣橫逆而氣鬱化火時,就容易生氣動怒、口乾、頭痛,也就是肝火旺、火氣大;而肝血不足則會產生失眠、心悸、頭暈、眼睛乾澀等症狀。 多吃糙米、綠色蔬菜 有助於補充元氣至於該如何養肝,中醫表示應以早睡早起、正常作息、適度運動為原則,且晚餐後盡量避免飲用咖啡、茶或含酒精的飲料,睡前不閱讀帶刺激性的書報雜誌或電腦,也不要想今天的煩惱和明天的工作,保持心情平和。在飲食方面建議多補充元氣的食物,例如:糙米、胚芽米、小米、馬鈴薯、南瓜、紅棗、麥芽糖、蜂蜜、扁豆、黃豆、豆漿、豆腐、牛奶、乳酪、深綠色葉菜類等。 中藥茶飲、穴位按摩 也能有助於提振精神除了基本的養肝原則外,吳佩青醫師建議民眾,也可運用中藥茶飲、穴位按摩來達到疏肝理氣、提振精神的功效,只是當疲倦程度較為嚴重,出現發燒、畏寒、喉嚨痛、全身肌肉無力、廣泛性頭痛、非發炎性關節痛或睡眠障礙等時,就要盡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人參茶/ 人參3錢、紅棗3枚,以200㏄熱開水沖泡,燜浸半小時,可回沖到無人參味道,但孕婦、感冒、有發炎性疾病者不宜使用。 ●補血黃耆茶/北耆5錢、當歸1錢、紅棗3枚、枸杞2錢,以500cc熱開水沖泡,燜浸半小時,可回沖,但孕婦、感冒、有發炎性疾病者不宜使用。 ●穴位按摩/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所以,可透過按摩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的百會穴,來疏通經氣,另也可用梳子由前往後梳,或用吹風機吹百會穴1~3分鐘,不要太靠近頭皮以免燙傷,也可以用手指指腹輕敲30下,促進頭部的氣血流動,提升活力。

沒時間保養?通勤族按2穴位促肌膚排毒

沒時間保養?通勤族按2穴位促肌膚排毒#穴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平日通勤時,或許不要再滑手機而善用時間揉揉手,皮膚在無形中就能光滑細緻。手指有個讓肌膚更加美麗的穴位,叫做關衝穴,關衝穴位於無名指指甲根部,靠近小指這一邊,按摩時,通常以另一隻手的拇指及食指夾住穴位揉按。關衝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的井穴,是身體有名的排毒及解熱大穴,經常按壓可以促進肌膚的新陳代謝,幫助皮膚恢復光滑細嫩。此外,在大拇指下方、手心與手背交接處,有一個魚際穴,魚際穴為手太陰肺經的穴位。中醫理論認為,肺與大腸相為表裡,經常按摩肺經的魚際穴,有助於改善皮膚排毒的效果,對於呼吸系統也有幫助。按摩魚際穴還可以幫助心臟活動,幫助深呼吸,促進臉部肌膚的血以循環。我們可以,以拇指及食指指腹輕輕貼於另一手的魚際反射區域,以力道極輕、似有若無的力道輕摸,切記動作務必輕柔緩慢。(本文摘自/揉揉手的驚人療效/商周出版)

3茶飲+穴位針灸 解決惱人頭痛

3茶飲+穴位針灸 解決惱人頭痛#穴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頭痛是個常見的疾病,分為原發性頭痛與續發型頭痛。西醫治療頭痛的方式,通常以止痛劑為主,再搭配其他輔助藥物,如肌肉鬆弛劑或鎮靜藥物等。但中醫師蘇守毅醫師說,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外感或內傷會導致頭部經絡功能失常或氣血失調,使脈絡不通或腦竅失養,引發頭痛。一般頭痛引發的因素,包括生活習慣、藥物、氣候、環境和女性生理等。中醫因頭痛部位不同,分為太陽經頭痛、少陽經頭痛、陽明經頭痛與肝心腎經頭痛。蘇守毅醫師指出,過去中醫治療頭痛因部位不同,使用藥物也有所不同。太陽經頭痛使用桂枝湯治療;少陽經頭痛使用葛根湯治療;陽明經頭痛使用川芎茶調散治療。但由於太陽膀胱經循行頭部範圍較廣,所以頭痛一發作時,幾乎都會影響到太陽經。因此,治療上常使用桂枝湯加減方治療頭痛的症狀。足部穴位治療 安全性較高另外,蘇守毅醫師也強調針灸也是治療頭痛一項不錯的選擇。依過去治療經驗,治療頭痛穴位有太衝、合谷、風池、崑崙與足三里等5個有效穴位。由於古人曾採頭痛醫腳及腳痛醫頭的思維作為治療原則。蘇守毅醫師採用足部的崑崙穴與跗陽穴治療,發現可達到減輕頭痛的功效,安全性也較高。

醫訊/中醫穴位按摩自我保健講座

醫訊/中醫穴位按摩自我保健講座#穴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醫常說氣血不通導致淤積、阻塞使得身體不舒服,因此自行按摩穴位,不僅可以減緩身體不適,也可促進經絡通順。為維護民眾健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特邀周正邦醫師教導各位民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保健,培養正確觀念,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為此,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中醫穴位按摩自我保健講座時間:3月1日及8日(六)10:00~11: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 1F大廳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工室 劉大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