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心臟內科教授呼籲:流感將至,重陽節做這件事可預防心血管疾病4成死亡率

心臟內科教授呼籲:流感將至,重陽節做這件事可預防心血管疾病4成死亡率#心血管

重陽節除了關懷年老長者,更重要的還有一個疾病預防的工作就是對抗流感。流感可能產生的併發症與死亡率不亞於新冠,其後遺症也不只有呼吸道疾病。根據統計,健康成人可能因為感染流感,造成的心肌梗塞風險有10倍之高,更會增加8倍中風發病風險1。 林口長庚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褚柏顯教授表示,流感的高危險族群與新冠肺炎相似,像是65歲以上高齡長者,有心血管病史、三高等慢性疾病,或者是肺阻塞、癌症治療,甚至是孕婦,都是要特別注意的族群。 流感不只是呼吸道疾病,也會引發心血管疾病 一般人想到流感都認為應該只跟呼吸道有關,褚柏顯教授說明,事實上流感與新冠肺炎一樣,都會引起發炎反應,一開始都會像是感冒症狀,但時間久了當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就會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一些本身就有慢性疾病的族群,如果又染上流感,身體負擔就更大,各種全身併發症機率也隨之提高。 政府10月1日開始實施65歲以上及高風險族群接種公費流感疫苗,目的就是杜絕流感引發的重症傷害。褚柏顯教授表示,為何接種流感疫苗如此重要,最主要原因是流感可以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且傳染力相當高,而打疫苗是有效的杜絕方式。「在統計資料上,打流感疫苗人數越多的國家,在新冠感染防護力上的表現較佳。」 賽諾菲與研究機構合作的研究報告也首度發現,心肌梗塞後病人接種流感疫苗能降低28%心血管病變風險,其中心血管死亡減少了41%,全因死亡也減少41%2。 褚柏顯教授表示「研究顯示了流感疫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證據,相當具參考價值」,他建議除了年長者與高危險族群外,家中有長輩尤其是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以及有幼童,都應該要接種流感疫苗。 重陽節到來 主要照顧者更應該施打疫苗 褚柏顯教授也提醒年輕人不要忽略罹患流感的影響力,以林口長庚為例,平均林口全院區,每月至少都會碰到一個因為病毒感染導致心臟衰竭的個案,病毒感染要找到確切的病原體相當不易,只能以支持療法來處理,因此從預防面著手還是最重要。 對於預防流感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褚柏顯教授建議,除了要維持戴口罩、勤洗手的習慣,平時也要注意睡眠充足與飲食均衡。年長者或者是慢性疾病族群更特別提醒,有固定藥物一定要遵循醫囑服用,不可自行停藥,肥胖者要進行減重,減少並控制發炎情形。 褚柏顯教授也提醒,流感的傳播力非常強大,只要有病毒停留在手上、口鼻腔等都能夠輕易感染,家人生活在一起風險更高。建議照顧者也能透過施打疫苗、打造群體保護來阻斷傳播鍊,為全家人的流感戰力建起最完整的防護。 (圖/林口長庚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 褚柏顯教授) MAT-TW-2201569-1.0-10/2022  

腸泌素能救命又省上億健保!糖尿病友發起連署,懇求放寬給付

腸泌素能救命又省上億健保!糖尿病友發起連署,懇求放寬給付#心血管

醫嘆:現規範與實際治療需求有落差、盼政府單位一併考量照護成本與負擔 台灣糖尿病人口約240萬,不僅有年輕化趨勢、且人數逐年增加。血糖控制不好,將併發腎病變、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僅讓糖友因共病苦不堪言、更可能奪去性命!而每年綜合糖尿病與併發症疾病衍生的照護支出,竟要燒掉健保近千億。近年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及早使用腸泌素介入治療,可減少共病機率,提升糖友安全、減少照護負擔,無奈我國現階段健保限制過於嚴苛,需要糖化血色素超過8.5以上達6個月才能給付,等於糖友需忍受半年全身器官泡糖水,才有機會健保用藥,不僅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也讓多數患者感嘆腸泌素治療看得到、用不到!近期糖友們更自主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立案,呼籲民眾一同參與連署、促進放寬健保給付,讓患者可即早使用腸泌素藥物,有效減少共病風險、減少健保負擔! 有鑑於當今全球社會習慣變遷,糖尿病幾乎成為已開發國家最注重的慢性病問題之一,糖尿病不只肇因於個人習慣,更與患者的家族遺傳、性別、工作狀態等因素有關。60歲的李先生確診糖尿病20年,過去他曾任職銀行經理,在工作型態影響下,經常三餐飲食不正常、熬夜應酬,早已埋下糖尿病隱憂;直到出現長期腿麻、胸悶症狀,李先生才驚覺事態嚴重,求助醫師發現確診糖尿病,甚至當時已併發心血管疾病前兆,病況危急,多次與醫師討論選擇自費使用腸泌素藥物,雖然需要背負不小的治療負擔,但也才逐漸穩定病況、遠離死亡風險。可惜不是每位病友都能負荷,只能深陷洗腎、心血管共病陰影與奪命恐懼中。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李弘元醫師表示,目前台灣糖尿病人口仍逐年成長,如何幫助患者穩定控糖、遠離共病是首要任務,近年國際治療指引中皆提出建議醫療團隊及早為患者評估使用腸泌素藥物治療的可行性,由於該藥物與天然人體激素相似,不僅可穩定血糖、控制體重,更可連帶減低腎病變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使腸泌素藥物成為近年來國際間治療糖尿病的重要利器,但醫師也說明:「目前台灣健保規範較嚴,患者必須符合糖化血色素超過8.5%且時間長達半年、或已發生過重大心血管疾病才可給付使用腸泌素,導致患者近用藥物的可能性低,多半無法負擔治療。」。 台灣過去限縮腸泌素藥物健保給付,主因還是因為藥物單價相對高。但近期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估算,如及早提供患者使用腸泌素治療,將會在第3年因減少心腎併發症支出而打平增加藥費,並在第4年與第5年各可節省6800萬與1億2400萬元的健保支出,也就是說早期使用腸泌素的花費,長期將大幅減輕後續健保負擔,並節省醫療資源,這項數據也成為近期糖友爭取放寬健保給付的核心理念。 倡議立案的主要糖友祝先生指出,在台灣有許多患者與李先生一樣,因工作影響生活習慣、落下病根,但為了治療與生活所需,無法撇棄工作,只能盡量與病共存,許多糖友也因無法負擔自費治療,即便知道腸泌素可以預防共病,但只能活在共病恐懼中。其實不僅醫界與病友希望幫助患者以更好治療方式穩定病況,政府單位必定希望幫助病友有多元治療選擇,達到治療效益並減少健保負擔。祝先生強調連署是希望提升政府重視、並進一步開啟對話的機會,也希望大眾一同連署發聲,讓糖友擁有更完整的治療權益,攜手為台灣健保創造更好的未來。 連署連結

防跑馬拉松猝死,千萬別熬夜!營養師教你:運動前必做「護心4招」

防跑馬拉松猝死,千萬別熬夜!營養師教你:運動前必做「護心4招」#心血管

長期睡眠不足會給全身健康帶來不好的影響,像是影響腦運作、讓人容易變胖、注意力不集中等,最近,一篇發表在《分子代謝》(Molecular metabolism)上的研究,則是發現,帶著沒睡飽的身體去做高強度運動,可能會使血液中,與心臟病風險有關的生化指標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風險。

成人1天該睡幾小時才夠?美國心臟學會揭睡不飽「5大風險」

成人1天該睡幾小時才夠?美國心臟學會揭睡不飽「5大風險」#心血管

美國心臟學會(AHA)先前曾經提出「生活簡單7件事(Life’s Simple 7,LS7)」,希望藉由這個指引,幫助人們過著對心臟健康有益的生活;今年,2022年,AHA為LS7做了更新,增加1一個項目,也調整一部分的內容與指標,為人們的健康給出更多的指引。因為多了1個項目,名字也跟著改為「Life’s Essential 8,簡稱 LE8」,在這篇文章裡,我們翻譯為「健康生活必需8件事」。

名醫籲:善用你的「老人力」!拯救世界還能避免心臟病

名醫籲:善用你的「老人力」!拯救世界還能避免心臟病#心血管

作者/林靜芸   日本赤瀨川源平先生提出「老人力」的創思。這是一種逆轉思考,將健忘、囉唆、重覆等老人行為轉變為「老年人的力量」。《老人力》一書,書腰上寫著這些字:「通常人們說你老了,你很笨,或者你總是坐不住,但事實是:啊,我老頭子的力量一直很大,據說是這樣的,然後不知何故我對變老變得更加積極,而且覺得是件好事!」 日本處處可見老人力,我去日本旅行時,有幾位老年工作者給我很深的印象。 滿臉皺紋的年長服務生,一席話讓所有人振奮 那次是在2月底大雨滂沱中,我們抵達熱海,目的是觀賞茶花,大寒加上大雨,此行似乎白來了。旅館負責接待的是穿著和服滿臉皺紋的年長女服務生,她跪在地上笑瞇瞇的說:「寒冷的氣候裏,各位貴賓遠道而來非常感謝,今天真是個好日子,庭院裏的樹木花草喝飽了水,心情很好,正期待與各位見面。」 她的這些話語,讓每個人振奮起來,那趟旅行我們撐著傘,觀賞茶花,有紅的,有白的,每朵都美極了。有一品種叫作「王冠」,鑲嵌紅色邊緣的白色花瓣,圍著成叢的黃色花蕊,猶如王冠,最是尊貴。晚餐碰到那位「說好話」的服務生,她已經83歲,她說很高興能上班,讓旅人快樂會讓自己更快樂。 日本千葉縣的高爾夫球場桿弟長期缺人,2007年全球金融風暴,縣內許多老人退休金縮水,健康也不佳。高爾夫球場索性聘雇老人桿弟,1場18洞的球,分前9洞及後9洞,由兩位老桿弟服務。老人揹球,還走路能運動,呼吸芬多精、與客人交談,還能賺薪水。我去過該球場,對於日本企業以老人力解決問題,也幫忙社會福利印象深刻。 日本許多地方的嚮導是老年志工,他們介紹古蹟,講述歷史,虔誠的神情,讓人由衷地喜歡他的故鄉。我在東北角館賞楓時,一間武士屋敷的80歲導覽,有明顯失智症狀忘東忘西地。他已經領著團體走完一圈,結束前發現遺漏一個小部分,堅持全體重新再參觀一次,讓我們的旅程增添許多回憶。 台灣也有默默奉獻的老人。72歲的楊媽媽原本在菜市場賣鹹酥雞,退休之後,每星期三自備材料到山中部落小學幫忙煮營養午餐。楊媽媽到校的日子,廚房飄出飯香,師生學習情緒高昂。看著學生吃得津津有味,楊媽媽比誰都高興。 80歲的黃老師,退休之後得憂鬱症差點自殺;偶然的機會發現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有一個角落,雜草落葉特別多,老師準備掃把畚箕去清潔,與公園的松鼠,野鳥結交朋友,人生忽然有了意義。 孤單會增加疾病風險 「孤獨」或是「寂寞」指的是缺乏人際連結,它會讓人感到空虛,不被需要,沒有價值。孤獨會增加許多疾病(包括心臟病)的風險,英國甚至設有孤獨部;還派了大臣。很多老人抱怨孤獨、無聊、寂寞,責怪兒女無法陪伴。其實兒女有事要忙。老人也許衰弱,也許健忘,求人不如求己,運用自己的「老人力」去上班或作志工,不但有人作伴,能夠學習也能有成就感,改善生活品質,增進健康。 (作者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全台公認的整形外科權威。現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