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低膽固醇健康?心病風險仍高!

低膽固醇健康?心病風險仍高!#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慢性發炎跟疾病有關,此一學說是在25年前才開始為人們所重視,當時2位澳洲科學家,貝利.馬歇爾(Barry Marshall)與羅賓.華倫(Robin Warren)首度提出引發胃潰瘍的原因不是壓力或過辣的食物,而是細菌感染造成的發炎,這個發現讓他們2人贏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後來心臟病學也有了相關突破。血管發炎可能是心臟病的原因之一早在1800年代中期,知名的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菲爾紹(Rudolph Virchow)就已察覺,血管受損發炎很可能是心臟病的原因之一,但這項主張在他在世時未受重視,後來亦逐漸為人所遺忘,接著到了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之間,膽固醇理論興起,在那之後,如何降低膽固醇就成了醫界的狂熱執念,更為製藥公司與食品製造業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商機。心臟病或中風者 半數膽固醇是正常的但是醫學研究卻顯示,心臟病或中風患者中,有半數的膽固醇值其實是正常的,所以在1980年代,有些心臟科醫師開始重新審視菲爾紹的發炎理論,而最新突破則來自2000年開始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其中一項的研究對象是2萬8千名原本健康的停經後婦女。體內發炎 有心臟病機率5倍監控結果揭示了一項全新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這是一種由肝臟生成的生化物質,會在體內有發炎現象時出現在血液中,C反應蛋白值最高的族群和最低族群相比,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5倍,中風或有心臟病的機率是4倍。C反應蛋白有效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據該研究小組表示,在那些不具傳統風險因子的婦女身上,C反應蛋白可以有效預測她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在含膽固醇在內的12項風險因子中,C反應蛋白值的準確度最佳。25%的美國人膽固醇值為正常或偏低據里德克醫師估計,大約有25%的美國人膽固醇值為正常或偏低,使他們誤以為自己高枕無憂,但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C反應蛋白值偏高,這意味著有數百萬的人不知道自己未來罹患心血管毛病的風險偏高。我們可以把動脈中的輕微發炎,視為一團默默延燒的安靜火焰,不斷侵蝕周遭組織,最終導致血管變得脆弱,動脈斑塊破裂,直接引發心臟病與中風,C反應蛋白與發炎的關係,也解釋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心臟病與中風患者的膽固醇值在正常範圍內。(本文摘自/接地氣:大地是最好的醫生,修復體內抗氧化系統,對抗自由基/漫遊者文化出版)

糖尿病也傷「心」 罹冠狀動脈疾病機率高4倍

糖尿病也傷「心」 罹冠狀動脈疾病機率高4倍#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尿病患當「心」危機!研究指出,糖尿病患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比無糖尿病者高2至4倍,腦中風則高3倍;此外,8成的糖尿病病友最終死因均與動脈硬化的併發症有關。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說明,傳統刺激胰島素分泌的口服藥物與胰島素注射劑,其作用機轉容易使體重增加,若病友同時合併高血壓、高血脂,則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急遽上升,而這正也是造成糖尿病患死亡的主因。而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提到,目前已有口服排糖藥,於今年五月一日正式通過健保給付,此藥是透過阻斷腎小管對葡萄糖再吸收,讓身體每天從尿液排除約78公克的葡萄糖到體外,約等於312大卡的熱量,此特殊機轉不但能有效控制血糖,又能排出多餘熱量進而控制體重;且也是目前經實證同時具有降低心血管風險及死亡率的控糖藥物。治療之路漫長 控糖控重振奮患者士氣游能俊醫師強調,「控重」與不傷「心」這兩項特點,對正在治療中的病友來說是額外好處,但糖尿病治療仍以控制糖化血色素為主要目標。而他也提醒,使用這類口服排糖藥物至少每天要多喝1杯水增加尿量,使尿中糖份能被稀釋後再排除,同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不要憋尿,減少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風險。

春季溫差大 易促發心血管疾病

春季溫差大 易促發心血管疾病#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春天後母心,天氣多變化!告別前幾日高溫,從9日開始,天氣明顯轉涼,受鋒面通過及大陸冷氣團南下。因此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春季氣溫變化大,保暖冬衣先別急著收,尤其要注意日夜溫差大,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三高控制及春季氣候濕冷,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避免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另外天雨外出,因地面濕滑,長者要預防跌倒!「朝5晚8」注意保暖 氣溫回升再出門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呼籲民眾注意「朝5晚8」,一天之中兩個時段最危險,清晨5到6時,以及晚上8到9時,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若民眾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不適合清早外出運動,最好等早上8、9點以後;晚餐後不要立即外出或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行運動。不論何時,長者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以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牢記自身危險警訊 爭取黃金搶救期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3年因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人數高達36,595人,平均每天就有101.6人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民眾如果出現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國健署呼籲民眾,注意氣溫驟降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每當溫差過大時,可能導致血管收縮,引發血壓的變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臟病及中風之急性發作。 

吃太多、天太冷 年後預防心血管疾病這樣做

吃太多、天太冷 年後預防心血管疾病這樣做#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山珍海味、大魚大肉不忌口的下場,就是收假後,體重機上大幅增加的數字及上升的體脂,最怕的是連心血管疾病也會趁虛而入!究竟過年後應該怎麼適當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才不怕疾病找上門呢?吃太多好發心血管疾病 頭暈、單側無力是徵兆年後大吃大喝加上寒流來襲,心血管疾病不接近也難!彰化基督教醫院蔡怡婷營養師指出,飲食均衡、減少油、鹽、糖攝取及規律運動才是最好的預防之道!另外,補充保健食品如魚油、維生素、葉酸等也都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她也指出,當出現頭暈、步態不穩、胸悶、流口水、眼歪嘴斜、心悸、冒汗、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全身或單側無力等症狀,就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告別肥油 吃好油減少體內發炎症狀蔡怡婷營養師提醒,烹調料理時,應選擇好的油脂來源,減少攝取高油脂食物如焢肉、豬皮等,應增加魚肉、海鮮、白肉、牛奶等好的蛋白質來源,並搭配每日「3蔬、2果」才能確保營養均衡。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如定期運動、正常作息、不酗酒,也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好方法。過年期間民眾飲食偏向高脂、高油,容易使得體內Omega-6脂肪酸過高,導致體內有發炎症狀發生,當體內Omega-6較Omega-3比例為高時,也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因此有些民眾會透過補充魚油等保健食品來預防心血管疾病。蔡怡婷營養師表示,魚油有抗凝血、預防血栓形成、減少三酸甘油酯的作用。一般來說魚油屬於脂溶性,建議在飯後食用。而補充魚油以每天3克為限,過量易造成腹部不適、腸胃道不適等症狀。也提醒民眾,挑選原裝進口的魚油時,應挑選以紐澳太平洋小型魚種為主,且通過重金屬及戴奧辛檢測的廠牌,並通過TGA認證,才能確保吃得安心,也能和年後肥油說掰掰!

擋「毀滅性寒流」!濃縮魚油「護心」2倍效

擋「毀滅性寒流」!濃縮魚油「護心」2倍效#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帝王級、霸王級、毀滅性寒流接連來襲,急凍了全台,氣溫驟降造成血管收縮劇烈,也「急凍」你的心血管了嗎?魚油因被證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成為入冬以來最夯的保健食品,近來由於食品衛生審查及把關變得嚴格,市面上每種魚油含量似乎都能達標,究竟還要注意哪些小細節,才能找到最符合理想的魚油產品呢?有請營養師來解答!EPA及DHA達「護心」黃金比例 保健效果更佳目前市面上看到的魚油分為濃縮魚油以及一般魚油,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彰化基督教醫院謝薰慧營養師說明,一般魚油1克大約含有30%的Omega-3,也就是其中的EPA及DHA大約含有300毫克;而濃縮的天然魚油,Omega-3含量是一般魚油的兩倍之高,換算下來,EPA及DHA的量可以到600毫克。而一般魚油中的EPA及DHA比例為3比2,也就是食用一般魚油1克,就能攝取約180毫克的EPA及120毫克的DHA,這是最基本的攝取量;而濃縮魚油則含量加倍,可以降低人體因為吸收過程不完全,而補充不足的疑慮。小型魚種汙染問題低 添維生素E、無腥味配方好「貼心」魚油產品最令人擔心的就是重金屬汙染的問題。謝營養師說明,的確,深海魚有重金屬汙染的風險,所以建議民眾在挑選時先以小型魚種為主,例如鯷魚、沙丁魚或鯖魚,這類小型魚重金屬汙染問題相對比較低,其次再挑選有定期檢測重金屬及戴奧辛的廠牌。謝營養師補充道,有些業者會在魚油中添加抗氧化劑維生素E,是因為魚油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相當高的油脂,很容易接觸到空氣就氧化掉了,所以一定要添加維生素E才能讓魚油安定,避免氧化。至於很多人不喜歡吃魚油後打嗝發出的魚腥味,謝營養師建議,其實可以在餐前或是隨餐後食用就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加上現在有紐澳保健品業者推出「無腥味魚油」,較沒有食用上的時間限制。當然保健品是否有通過相關的檢驗,審查標準嚴不嚴謹,也是民眾購買的指標之一;應儘量選擇深褐色不透光的瓶裝魚油,才能完整阻隔光線與空氣的破壞,延長魚油的活性與品質。另外,最近很多人喜歡選擇來自紐澳地區純淨、高品質的產品,但須慎選有通過澳洲療效管理局(TGA)認證、且是經由GMP認證工廠所生產製造、100%原裝空運來台、不經二次分裝改標,才能確保挑到的是安全有保障的魚油產品!

身體處發炎狀態 油炸食物吃過量

身體處發炎狀態 油炸食物吃過量#心血管

(優活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大街小巷的鹹酥雞、雞排路邊攤位林立,可想見台灣人有多喜歡油炸物。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體內慢性發炎、濕疹、皮膚搔癢、氣喘與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其中更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范月貌藥師指出,由於現今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偏高脂、高油,使得體內Omega-3脂肪酸與Omega-6脂肪酸攝取比例失衡,而導致的體內「發炎症狀」。Omega-6脂肪酸多半來自油炸食物,當它在體內的含量過多時,將會導致發炎症狀,而Omega-3富含於海藻及深海魚蝦類油脂中,是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的攝取,抑制發炎症狀。藥師:魚油有助平衡Omega-6脂肪酸Omega-3常存在於大眾所知的「魚油」中,魚油包含EPA、DHA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可預防濕疹、皮膚搔癢、氣喘、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更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而且不但能保養心血管,對於心臟、氣喘、乾眼症、大腦發育、產後憂鬱症等,都有所助益。由於現代人求快速營養補給、注重養生保健,富含Omega-3的魚油保健食品,常為消費者補充的第一選項。魚油到底怎麼選、怎麼吃?但在魚油保健食品挑選上面,范月貌藥師建議,市面上部份市售的魚油,萃取自大型魚類可能使用有機溶劑萃取,恐有海洋毒物重金屬殘留疑慮,建議魚油來源選擇體型10公分以下小型魚,添加足量維生素E,因為維他命E有降低魚油氧化、維持成份穩定性。在廠牌選擇上,挑選有品牌、有信譽的廠商,製程以蒸餾萃取出精純優質的魚油,如有通過國際品質認證之微生物、重金屬檢驗、有機溶劑檢驗、塑化劑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或認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魚油,較無健康疑慮,而產品也應為避光容器包裝,購買開封後保存於陰涼處,並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完畢,以確保產品品質。

吃的健康仍有心血管問題? 營養師:鈣攝取不足!

吃的健康仍有心血管問題? 營養師:鈣攝取不足!#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現代人年輕注重體態、中年注重養生,但因環境的關係、生活習慣的失衡,導致仍有許多人有心血管疾病,到底是為什麼呢?營養師沈舉茀說,「鈣」攝取不足,影響血管彈性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該怎麼補鈣呢?沈營養師說,飲食除了吃高鈣的食物外,也應該搭配運動與曬太陽,才是補鈣最正確做法。成年人鈣質攝取不足高達9成以上鈣質缺很大?小學營養午餐都會喝牛奶,小朋友鈣質攝取率應該很足夠,錯了!沈營養師說,104年國健署資料顯示,儘管小朋友有喝牛奶的習慣,鈣質攝取不足的比例還是高達6成以上;至於成人,衛福部研究指出,成年人鈣攝取不足率竟然則高達9成以上,顯示國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的隱憂。她表示,缺鈣除了會引起骨質疏鬆或骨質軟化症,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鈣是身體肌肉調控的重要元素,假使身體鈣質不足,血管彈性便會下降,心血管疾病、失眠、抽筋等問題就容易發生。高鈣食物、曬太陽是補鈣重要手段沈營養師說,以成人來說,每人每天鈣的參考攝取量為1000毫克,除了牛奶、起士等食物外,像是小魚乾、豆漿、黑芝麻、深綠色蔬菜都含有大量的鈣質。「不過,補鈣同時別忘了曬太陽!」她提醒,鈣質吃進身體,要靠維生素D來幫助吸收,若維生素D補充不夠,攝取再多鈣質也沒有用,沈營養師說,補充維生素D只要曬太陽就可以了,建議在紫外線強度不高的環境下,每天曬個10到15分鐘即可。補鈣?植物鈣、鈣片、液體鈣有何不同?許多人會有吃鈣片的習慣,沈營養師表示,其實針對不同年齡層,對鈣質的需求都不同,假使是一般健康的成人,選擇鈣片當然沒有問題,但是針對年紀太大、吞嚥有困難,或是腸胃吸收不好、吃鈣片會便秘等族群,有喝植物性的液體鈣可供參考使用,因為液體鈣腸胃道不需要花力氣分解,就能夠吸收,尤其老人家對鈣質吸收率僅有3成不到,溶在水中的液體鈣,除了不容易引起結石與便祕,還能幫助他們吸收鈣質。其中,目前市面上出現鈣、維生素D3與酪蛋白磷酸胜肽(CPP)三者合一的鈣保健品,沈營養師說,這樣的組合的確有助於鈣質的吸收,因為維生素D3與CPP都是能夠增進鈣質吸收的物質,若搭配在保健品裡,的確可提升鈣被身體吸收的程度。 解惑迷思:有結石就不能補鈣?很多人以為有結石就不敢補鈣,其實缺鈣也可能導致結石!原因在於,身體若處於缺鈣的環境下,為了平衡血液中的鈣質,身體反而會從骨骼提取鈣到血液,這時候若又吃了含草酸較高的食物,比如菠菜等食物,就容易延伸變成結石。

各種發炎症找上門 藥師:油炸食物吃太多啦!

各種發炎症找上門 藥師:油炸食物吃太多啦!#心血管

(撰文/許家瑋) (諮詢/普登生技范月貌藥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   (台灣人好油炸物的飲食習慣,易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 大街小巷的鹹酥雞、雞排路邊攤位林立,可想見台灣人有多喜歡油炸物。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體內慢性發炎、濕疹、皮膚搔癢、氣喘與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其中更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范月貌藥師指出,由於現今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偏高脂、高油,使得體內Omega-3脂肪酸與Omega-6脂肪酸攝取比例失衡,而導致的體內「發炎症狀」。 Omega-6脂肪酸多半來自油炸食物,當它在體內的含量過多時,將會導致發炎症狀,而Omega-3富含於海藻及深海魚蝦類油脂中,是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的攝取,抑制發炎症狀。 藥師:魚油有助平衡Omega-6脂肪酸   (魚油富含Omega-3,有效平衡體內過多的Omega-6脂肪酸) 范月貌藥師進一步說明,Omega-3常存在於大眾所知的「魚油」中,魚油包含EPA(二十碳五烯不飽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不飽和脂肪酸)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 攝取足夠的Omega-3可預防濕疹、皮膚搔癢、氣喘、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更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而且不但能保養心血管,對於心臟、氣喘、乾眼症、大腦發育、產後憂鬱症等,都有所助益。由於現代人求快速營養補給、注重養生保健,富含Omega-3的魚油保健食品,常為消費者補充的第一選項。 魚油到底怎麼選、怎麼吃?   (魚油的挑選,需注意是否有重金屬汙染、天然食材的使用等問題) 但在魚油保健食品挑選上面,范月貌藥師建議,市面上部份市售的魚油,萃取自大型魚類可能使用有機溶劑萃取,恐有海洋毒物重金屬殘留疑慮,建議魚油來源選擇體型10公分以下小型魚,添加足量維生素E,因為維他命E有降低魚油氧化、維持成份穩定性。 消費者如需要購買魚油產品,要適當攝取、瞭解劑量,且魚油中所含的EPA和DHA易因光照、暴露於空氣或是未低溫冷藏而分解氧化,購買的產品應為避光容器包裝,購買開封後保存於陰涼處,並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完畢,以確保產品品質。 在廠牌選擇上,挑選有品牌、有信譽的廠商,製程以蒸餾萃取出精純優質的魚油,如有通過國際品質認證之微生物、重金屬檢驗、有機溶劑檢驗、塑化劑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或認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產品,較來路不明的產品無健康疑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