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愛喝飲料、愛吃甜點 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暴增三倍

愛喝飲料、愛吃甜點 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暴增三倍#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下午,一直都是眾多上班族,最為嘴饞的時刻,倘若能喝杯珍奶,外加一塊小蛋糕,辦公室窗外,又能有美好的陽光悠悠灑進,則讓每天煩悶的上班時光,增添不少歡愉,緩緩整天的緊張氣氛,不過請注意!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愛吃含糖食物,罹患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恐怕會比常人暴增三倍以上,且其危害,更勝於天天吃重鹹食物!糖比鹽 更易引起高血壓此結論來自《BMJ》。研究以白老鼠為對象,並餵食蔗糖,進一步觀察老鼠身體的變化,發現,蔗糖會影響老鼠的交感神經,進一步使心跳加快、腎素分泌增加、腎素鈉含量增加、血管阻力上升,導致血壓也一同有明顯變化。另一篇研究指出,每日熱量攝取來自於糖分較高者,相較於每日熱量攝取來自於糖分較低者,其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左右,如果每日總熱量攝取,超過百分之三十都來自於糖份,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三倍以上!研究顯示,要預防高血壓,減少糖份的攝取,反而比減少鹽分攝取來的重要!尤其是果糖類,對於血壓的影響更是顯著,反觀國內手搖飲料盛行,其中含糖量驚人,呼籲國人在減少鈉含量攝取的同時,飲料還是少喝為妙。

研究:有喝茶習慣 罹心血管疾病風險降2成5

研究:有喝茶習慣 罹心血管疾病風險降2成5#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喝咖啡與喝茶之間,對於身體的好處,其正反論述,在學術研究上一直都是熱門的話題,而近期,法國就有一份研究,針對茶與咖啡對身體的功效,進行一項比較研究,發現,咖啡成癮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較高,而茶成癮的人,反而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咖啡成癮與菸癮間接相關此研究來自巴黎IPC預防醫學中心,調查上萬名民眾,喝茶與咖啡的習慣,進一步分析有喝茶習慣與喝咖啡習慣,其健康程度。研究發現,有咖啡成癮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因咖啡成癮裡,高達百分之五十七的人,同樣具有菸癮,間接表示菸癮與咖啡飲的相關性。喝茶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研究人員指出,喝茶者,比不茶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兩成五,主要是因為茶裡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可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無獨有偶,過去日本也曾有相關研究指出,有天天喝綠茶習慣的老人,罹患老人痴呆症的風險,比起一般老年人低了百分之三十,可見天天喝茶,似乎對於身體具有正面幫助,但也提醒民眾,凡是適量即可。

心血管疾病患者 感染肺炎鏈球菌風險高3倍

心血管疾病患者 感染肺炎鏈球菌風險高3倍#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粗估,我國罹患心臟疾病人數,大約落在一百五十萬人左右,其中,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每五人就有一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研究指出,將比常人更容易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導致嚴重性肺炎,醫師呼籲,秋冬來臨之前,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施打疫苗,以保護身體抵抗力。女子有心臟疾病 遭感染肺炎鏈球菌離世一名35歲女性居住於彰化,患有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合併右心衰竭,平日病情控制穩定。去年,因肺部感染轉院至臺中榮民總醫院,短短幾天情況惡化,需插管治療,之後併發全身性敗血症至多重器官衰竭,最終不幸去世。臺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王國陽醫師表示,心血管病患的心肺功能較一般人差,屬於容易遭受感染侵襲的高危險族群,應特別重防禦感染。心血管疾病循環差 抵抗力較弱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患者,較容易遭肺炎鏈球菌入侵?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因長期血管病變,導致心臟難以輸送足夠血液和養分到身體其他部位,免疫功能較差。研究發現,此時若有病菌感染肺部,會增加心臟肌肉耗氧量,更容易誘發心臟衰竭;或是病菌入侵可能使發炎細胞激素分泌,加強血栓形成,那就會變成心肌梗塞。此外,研究證明,慢性心臟病患者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風險為一般健康者的3倍。感染肺炎鏈球菌可能會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病情嚴重更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特別注意肺部感染,避免誘發更多嚴重併發症。醫師提醒,目前歐洲及美國心臟學會皆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提升免疫力。而夏天將過,秋冬將至,免疫力較差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都能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防止遭感染肺炎。

研究:每天攝取1公克Omega-3 死亡率降2成

研究:每天攝取1公克Omega-3 死亡率降2成#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年有三萬多人死於心血管疾病,高居十大死因第二位,另50歲以上熟齡族罹患高血脂比例達27%,也就是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血脂過高,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 平日多攝取Omega-3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書田診所家醫科康宏銘醫師表示,民眾一般認為冬天才是心血管疾病猝死的高危險季節,但其實春天清晨突如其來的低溫,對早起運動的民眾來說,也很容易成為致命危機!由於心血管疾病對生命造成的威脅總是來的又急又快,平常的預防、保健更顯得重要,飲食上除了少油、少鹽、避免攝取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酸之外,也可透過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來保護心血管的健康。每日攝取Omega-3 能降低死亡率康宏銘醫師指出,Omega-3針對心血管疾病的二大危險因子,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都有其作用。根據醫學實驗證實,Omega-3可以減少低密度膽固醇被氧化後可能發生血管栓塞的現象,且可將體內三酸甘油酯運送至肝臟,與膽汁結合後隨糞便排出。經過一項追蹤11000人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1公克的Omega-3,總死亡率降低20%、心血管致死率降低30%,猝死率更降低45%!營養師陳湘穎說,Omega-3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一定要透過外在食物補充。美國心臟學會就建議,每天應攝取富含 Omega-3的食物或營養品,有助降低心臟相關疾病死亡率。

早晚溫差大 在家吃早餐最護心

早晚溫差大 在家吃早餐最護心#心血管

(商業周刊1372期  整理者黃秀美)   大陸冷氣團一波波,冷熱急劇交替,全台急診室大爆滿,猝死個案頻傳,其中又以急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最危急。欲減低猝死機率,外出、辦公、入睡時該如何做好保暖措施? 猝死的患者,大多數是到院前心跳停止(簡稱OHCA),患者在送到醫院之前,已喪失意識,量不到心跳及血壓等生命跡象。 天冷會讓猝死人數特別多?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定義,當平地的日最低溫,在攝氏十四度以下,即符合「大陸冷氣團」來襲的寒冷氣候。 而依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王士豪及住院醫師吳人傑在二○一三年二月一日到二○一四年一月三十一日,針對該院急診室來診病患(不包含外傷致死)所做的統計,這段期間,日最低溫低於攝氏十四度有四十五天,到院前心跳停止患者有二十二位,相當於每兩天,就約有一位患者,到院前心跳停止。而氣溫高於攝氏十四度有三百二十天,到院前心跳停止患者有八十九位,相當於每四天,會有約一位患者,到院前心跳停止。兩者在總來診病患比率的差距逾一.七倍,顯示天氣寒冷時,的確會增加猝死機率。 同時,在天冷時,掛急診的重症患者比率較高,尤其是有心血管、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編按:一種肺部慢性發炎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與吸菸、空氣污染有密切關係)患者,在氣候寒冷時,特別容易急性發作,應特別注意保暖。 本期由專精緊急醫療救護的王士豪醫師,告訴您「保暖防猝死」的關鍵之道。 中年族群外出注意 每日兩大時段是猝死高峰 當血管因氣溫急速下降的刺激而痙攣、收縮時,可能會造成血壓上升或心律不整,甚至,動脈血管壁的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在腦部引起腦中風,在心臟誘發急性心肌梗塞,嚴重時會猝死。 今年冬天因大陸冷氣團持續來襲,驟寒天數比往年多,因猝死送到急診室的患者,總數也有增加。 而需要外出工作的中年族群,要特別注意的是早上六點到十點,傍晚五點到八點是猝死的兩個高峰,在週間裡,則以星期一猝死發生機率最高。而天氣驟冷的前一、兩天,也是特別容易出狀況的時間點,更要留意身體的不適,別因公事忙碌而硬撐,應盡早就醫。 早上起床時,不要匆忙趕著外出上班,要讓從暖暖被窩出來的身體,有時間適應外界的冷空氣,最好能先吃個早餐補充能量,並在室內活動一下筋骨,做足保暖措施,再出門。 洋蔥式穿法最保暖 氣喘、鼻炎患者必戴口罩 戶外活動時,衣著可採洋蔥式穿法,內層重排汗,中層須保暖,外層要阻絕。像緊貼皮膚的內層,可穿貼身的排汗衣,保持皮膚的乾爽,並減少溼冷的感受。 中間的保暖層,則可穿羽絨或刷毛衣,來留住體溫,達到蓄熱效果。最外層,則以具有透氣防水功能的外套,隔絕外界冷空氣入侵,避免中間保暖層被冷風灌入而感到寒冷。 舉例來說:若是必須穿著正式西服的上班族,在內層、中層,可搭配小圓領設計的排汗衣、薄刷毛衣,再穿上襯衫、西裝外套;須外出時,再套上透氣防水外套,即得體又保暖。騎摩托車通勤時,不管有沒有下雨,都可套上雨衣或雨褲,最具防寒效果。 此外,外露的頭、臉、頸、手腳也可套上毛帽、口罩、圍巾、手套、襪子。這是因身體只要有一部位覺得寒冷,就可能刺激人體交感神經系統,讓血管收縮,有機會讓血壓飆高、心跳過快而增加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及猝死危險。 若是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相關病史的患者,常會在吸到冷空氣時急性發作,出現鼻水直流、喘鳴、呼吸急促症狀,一定要配戴口罩,保持呼吸道溫暖。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應隨時帶著急性發作時,可快速解除氣管收縮的藥物。 目前,台灣有些學校硬性規定學生,在低溫特報時,仍只能穿學校的制服外套、女學生須綁馬尾、穿裙子,不能穿帽T、厚外套、長褲,這很不合理,因為即使是青年學子,還是有可能因氣溫急劇下降造成身體出狀況,其中又以有先天性的心臟疾病、氣喘或偏頭痛體質的學子們更要留意保暖,避免受寒。 睡覺可戴手套襪子 洗完澡喝溫開水更能保溫 小朋友及年長者,是最易因天冷而失溫的兩族群,建議改在中午溫度最高時洗澡,比較不會冷到受不了,也要注意洗澡的水溫約攝氏四十度左右。洗完澡,可喝點溫開水,讓身體繼續保持溫暖。但千萬別喝酒取暖,因酒精會讓血管擴張,剛開始會覺得很暖而把衣服脫掉,但卻也會讓體溫散失,反而有失溫危險。 早晚溫差大時,手腳末梢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常有手腳冰冷困擾,尤其是曾中風、糖尿病患者,因常伴隨周邊神經血管病變;若在室內、睡覺時,也能戴手套、穿襪子,肢體保護及保暖足夠,較不易受傷,也能避免傷口因血流減少而不易癒合。 而睡覺時,戴不住手套、襪子又怕冷的族群,如小朋友,則可考慮用睡袋,手腳比較不會露在棉被外而覺得好冷。 【延伸閱讀】穿衣保暖簡易3重點 孕婦、體內有心律調節器的患者,不適合用電毯。糖尿病、年長者,要小心被暖暖包或鹵素燈電暖器燙傷。與其使用室內保暖用品,不如從衣著保暖做起,最安全、有效。 1)露在衣服外的頭頸部,套上毛帽、圍巾,避免血管收縮,血壓飆高。 2)由內而外可採排汗衣、羽絨或刷毛衣、透氣防水外套洋蔥式穿法。 3)戴手套、穿襪子可提供手腳冰冷者或曾中風、糖尿病患者肢體保護。 小檔案_值班醫師 王士豪 經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 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    醫學科主治醫師 專長:緊急醫療救護、急診醫學、    山岳醫學、野外醫學         

醫訊/「清心活力飲食工作坊」活動

醫訊/「清心活力飲食工作坊」活動#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食安問題持續加溫,讓民眾對於食品安全無法心安,因此學會如何用新鮮食材烹煮,並使用無油、低鹽料理,才能真正吃得健康又安心。有鑑於此,台北慈濟醫院心臟科與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特邀張恒嘉醫師教大家「認識心血管疾病:為什麼我會發生心肌梗塞」、陳婷鈺營養師教民眾「如何吃好心血管疾病」認識食材的選擇與烹調、曹琇惠營養師帶領大家動手規劃愛護心臟的菜單。期望透過活動,讓民眾從飲食和運動開始愛護自己的心臟和血管,培養好習慣,遠離心臟病,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清心活力飲食工作坊」活動時間:3月22日(六)8:30~16:30地點:慈濟台北分院B1文館(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洽詢:(02)6628-9779分機3224 曹小姐

每天9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胸悶痛是警訊

每天9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胸悶痛是警訊#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受寒流一波波影響,全台氣溫急速下降,造成53人猝死,基隆市衛生局提醒,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呼籲民眾一定要加強保暖,尤其長者跟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留意這種天氣的急遽變化,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的情形,一定要儘速就醫。氣溫驟降血壓升  心血管疾病易急性發作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1年全台因為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人數高達33,168人,平均每天就有91人因為心血管疾病(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當氣溫降低時,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國民健康署特別呼籲民眾在寒流來襲期間一定要注意保暖,手套、襪子及保暖衣物不可少外,戴帽子和圍巾來保暖頭部也非常重要。衛生局也提醒民眾,平時對於慢性疾病,應控制病情,監測血壓,有運動習慣的民眾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泡湯時注意心血管疾病患者泡湯要注意溫度勿超過40℃,並且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如出現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以避免發生延遲送醫及不幸事件。

吃太多糖 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暴增

吃太多糖 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暴增#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吃太多含糖食物,普遍民眾都知道,對身體健康不太怎麼好,但要吃下多少糖,對於人體才有顯著的傷害呢?美國最新研究就替大家算好「攝取糖的分量,與心血關疾病死亡風險」的相關數據,研究人員也指出,隨著糖的份量攝取的多寡,人們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糖份攝取與心血管疾病大有相關根據《今日美國報》報導,來自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研究根據3萬1000多人而得出,研究數據顯示,美國大多數的成人,每天大約有一成左右的熱量來源來自「添加糖」,但有少數約一成的成人,一天攝取熱量有超過兩成五來自添加糖。研究進一步分析攝取糖類多寡,對於健康造成的影響,以一般成人建議攝取熱量2000大卡來計算,若一天攝取熱量超過21%來自添加糖的人,其心臟疾病死亡風險將比攝取不到10%的人多出整整一倍。若1天攝取的總熱量有17%至21%來自添加糖,心臟病風險比添加糖攝取量占不到總熱量10%的人高出38%。而這些糖份的攝取來源,大部分都來自含飲料,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會隨著添加糖的攝取量呈指數增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