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吃太多糖 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暴增

吃太多糖 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暴增#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吃太多含糖食物,普遍民眾都知道,對身體健康不太怎麼好,但要吃下多少糖,對於人體才有顯著的傷害呢?美國最新研究就替大家算好「攝取糖的分量,與心血關疾病死亡風險」的相關數據,研究人員也指出,隨著糖的份量攝取的多寡,人們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糖份攝取與心血管疾病大有相關根據《今日美國報》報導,來自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研究根據3萬1000多人而得出,研究數據顯示,美國大多數的成人,每天大約有一成左右的熱量來源來自「添加糖」,但有少數約一成的成人,一天攝取熱量有超過兩成五來自添加糖。研究進一步分析攝取糖類多寡,對於健康造成的影響,以一般成人建議攝取熱量2000大卡來計算,若一天攝取熱量超過21%來自添加糖的人,其心臟疾病死亡風險將比攝取不到10%的人多出整整一倍。若1天攝取的總熱量有17%至21%來自添加糖,心臟病風險比添加糖攝取量占不到總熱量10%的人高出38%。而這些糖份的攝取來源,大部分都來自含飲料,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會隨著添加糖的攝取量呈指數增加。

心血管疾病別擔「心」 適度運動6好處

心血管疾病別擔「心」 適度運動6好處#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血管疾病是無聲無息的隱藏殺手,潛在的原因常是動脈血管硬化,因血壓、血脂、血糖引起的血管硬化,也因此造成許多青壯年死亡。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楊舒涵指出,近年來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許多存活下來的病人常因此而更不敢進行運動,但運動對於血壓、血脂、血糖等都有改善的作用,也能減緩血管硬化的速度,所以心臟復健在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療中就更顯得重要。適當運動 心臟復健的良藥而心臟復健時,因隨時監控心電圖,若出現異常心律或心電圖變化都可即時下降運動強度或採取適當的應變措施,可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楊舒涵醫師表示,心臟復健的好處有6點:1)改善心肺功能,提升周邊肌肉組織攝氧率2)改善血壓、血糖、血脂值3)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再發作機率,減緩血管硬化速度4)體重控制5)協助早日返回工作崗位6)減少焦慮、失眠、緊張感許多人會擔心心肌梗塞後若進行運動,會不會對心臟有額外的負擔。其實近年來許多實驗已證實,心肌梗塞後若臥床不活動反而會增加併發症發生的機會。而施行心臟復健時,可以從病人目前的心臟功能及體力狀況,評估是否可安全的返回職場,或是有無日常生活需要避免的活動。

醫訊/食品安全亮紅燈~如何吃才健康

醫訊/食品安全亮紅燈~如何吃才健康#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混油事件連環爆,民眾轉而自製豬油或買椰子油,但是這2種含有過多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缺乏運動,現代人普遍都有血脂肪及膽固醇偏高的現象。在最新十大死因中,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就分居第2名和第3名,其中與心血管有關者十項中更是佔了5項。緣起於此,台灣素食營養學會與新店慈濟醫院特合辦「102年清心活力飲食工作坊」,特邀請心臟內科張恒嘉副院長教「認識心血管疾病:為什麼我會發生心肌梗塞」、陳婷鈺營養師教「如何吃好心血管疾病」認識食材的選擇與烹調、素營學會曹琇惠營養師帶領規劃愛護心臟的菜單。張亞琳營養師帶領正確健走,培養飯後運動的習慣。名稱:102年清心活力飲食工作坊時間:102年12月7日(四)上午8:30~下午17:00地點:慈濟醫院B1人文館(新北新店區建國路289號,捷運綠線大坪林站出口4有醫院接駁車)洽詢:02-6628 9779轉3224 報名

醫訊/認識心血管疾病中西醫治療

醫訊/認識心血管疾病中西醫治療#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拜健保制度之賜,大眾得以享有西醫主流及傳統醫療方式。但在中、西不同的治療中,針對銀髮族心血管疾患的長者有何不同的治療觀點呢?是必有段精彩的對話。因此,新光醫院特規劃「心血管疾病防治講座」,內容有銀髮族心血管疾患治療知多少~西醫觀點、銀髮族心血管疾患治療知多少~中醫觀點。需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心血管疾病防治講座時間:102年11月9日(六)上午9:00~11:30地點:新光醫院(近捷運紅線士林站出口1,台北士林區文昌路95號)B1 大會議室洽詢:02-2833 2211轉2601

醫訊/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醫訊/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衛生署最新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因,雖然癌症還是榜首,但心血管相關疾病(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已經蟬聯5年(2007~2011)十大死因第二、三名。心臟所需的氧氣及養分都是由冠狀動脈輸送,因此冠狀動脈可謂心臟的動力。任何影響心臟血管系統的疾病都可稱為心血管疾病,進而造成心臟、腦部與周邊血管病變,包括心臟病、高血壓、高血糖、中風、心肌梗塞…等。大部分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是動脈粥樣硬化。現在,大雅國民小學等單位規劃社區衛教活動,邀請台大雲林分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許智能 主講,講題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時間:102年11月5日(二)下午18:30~20:30地點:大雅國小(台中大雅區學府路230號)洽詢:02-8732 3216;02-8732 0576

防範心血管疾病 控制飲食、多運動

防範心血管疾病 控制飲食、多運動#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天氣變化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情況有逐漸增加趨勢。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雅芳提醒,心肌梗塞致命率高,只能靠平日檢查和規則治療,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及飲食西化、缺乏運動與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飲食模式,這類疾病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建議應該改善飲食、多運動,遠離疾病威脅。張雅芳建議,可以從飲食控制著手,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如豬油、奶油、椰子油等。精緻甜食中的油脂,如氫化植物奶油(瑪琪琳)、烤酥油及其製品,例如糕餅類、小西點等應盡量減少食用。此外,降低食物中的膽固醇,減少攝取如內臟、魚卵、蟹黃、魚頭、蛋黃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每週蛋黃以不超過攝取2~3個為原則。改變烹調方式,採少油烹調方式,少吃油煎、炸等高油脂食物。避免食用加工罐頭及醃製食品。除了少油、少鹽、低膽固醇之外,張雅芳也建議,適量攝取堅果類等ω-3脂肪酸的食物,一天10公克最恰當,例如8顆杏仁果、10顆花生、12顆開心果或6顆腰果。同時多吃含新鮮蔬果以及全榖類的高纖維飲食,多選用糙米、燕麥等未經碾製的五穀類或製品。做好飲食控制,也要適當的運動,張雅芳提醒,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提昇高密度膽固醇(HDL,也就是好的膽固醇)10~15%,除了有助於控制體重,並可降低血脂和血壓,利於血糖調控及增加心肺功能。

年輕人生活亂 近十年來死於心血管疾病暴增五成!

年輕人生活亂 近十年來死於心血管疾病暴增五成!#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國人飲食逐漸西化,高油、高鹽等食物一口一口下肚,又加上生活作息的不規律,導致我國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等病症日漸攀升;而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近十年來,台灣壯年死於心血管疾病比例從4.7%遞增為7.2%,增加幅度達五成之多,可見心血管疾病儼然成為了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職場壓力大 年輕人心血管受不了根據統計,去(101)年國人十大死因,位居第二名為心臟疾病,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會如此橫行?營養師劉怡里就表示,國人職場工作壓力大,長期情緒緊繃、睡眠時間過少,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比常人高,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長期抽菸和喝酒過量,對健康的危害相當大。另外,現代年輕上班族吃的多、動的少,外食及飲食西化,都讓心臟血管負擔加重,當血液中危險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飆高時,就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國人飲食失常 健康保護牆開大洞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長期的研究指出,堅果類食物,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產生,但根據「2005 - 2008 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結果顯示,國人堅果攝取量嚴重不足,30歲以下的民眾每天攝取量不到標準建議量的1/5,又加上許多的生活壞習慣,讓國人的健康保護牆開了一個大洞。一天攝取一湯匙堅果 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對此,劉怡里指出,很多年輕人都會認為,堅果類熱量很高,吃多了會變胖,所以把堅果類拒於千里之外,但是其實堅果富含優質的油脂,油脂當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血中好膽固醇的濃度維持,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所以一天攝取適量的堅果,例如,榛果、杏仁、核桃、腰果等,一天吃足一湯匙的堅果份量,反而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醫訊/認識三高—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醫訊/認識三高—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調查,40歲以上成人有半數飽受「三高」所苦,可見「三高」已成為現代人健康殺手,此外,台灣更是每6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除了自己痛苦,也增加家庭負擔。所以,台北榮民總醫院特規劃衛教講座「認識三高—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特邀請振興醫院心臟內科黃建龍(主治)醫師主講。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認識三高—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時間:102年6月29日(六)上午10:00~12:00地點:台北榮總(台北市石牌路2段201號,近捷運紅線路石牌站,有接駁車)中正樓3樓外科部會議室洽詢:02-2873-734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