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壓力大,生活步調快速,飲食狀況也經常紊亂,因此「體重管理」成了許多人的煩惱。然而,控制體重除了能從飲食與運動兩方面著手外,還可以再加入一個「呼吸方式」的改變,像是把淺層的「胸式呼吸」改為深層的「腹式呼吸」也能達到有效深呼吸。
45歲的金融業男子小林,因工作壓力與長期熬夜,飲食失衡導致BMI近30。原以為只是中年發福,直到健檢紅字警示膽固醇與血糖,他才驚覺危險,開始運動與飲食控制。然而半夜仍常忍不住偷吃宵夜,甚至被家人指責「連嘴都管不住」。經就醫發現因壓力荷爾蒙影響食慾並增加內臟脂肪,在醫師建議下搭配新型腸泌素藥物及壓力調適,如今逐步恢復健康體位。
近日「南京紅姐事件」掀起網路熱議,偽娘紅姐誘騙男子與其發生關係並偷拍放上網,影片中的受害者包括大學生、健身教練、已婚人士等,被網友戲稱為「千人斬」,不僅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討論,也揭示多方面的社會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諮商心理師張宇傑分享「男性寂寞」的議題,男性不只是怕被騙,更怕被孤立。
92年,弘毓基金會在沙鹿誕生了,開始播下愛與希望的種子,這五年來,有了您與我們一起灌溉,現在,希望的種子發芽、茁壯了,97年11月15日至12月06日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在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舉辦「弘毓成長紀事發表會」,內容精采豐富,有四場次的電影賞析、靜態成果展、異國風文物展等。訂於97年11月15日(星期六)上午九點假深波圖書館一樓廣場舉辦開幕茶會,備有弘毓成長記錄短片、弘毓寶寶人偶秀,同時...
景氣不佳,不僅民間企業受到波及,社福團體也因民眾荷包縮水而影響其捐款意願,然而服務卻不能間斷。為了提供燒傷及顏損朋友們最直接的服務,陽光基金會努力節省行銷成本,希望透過網路推廣的力量達到行銷的目的,讓大家用創意打敗不景氣!本著「分享。創意。公益」精神的第二屆陽光公益獎即將邁入倒數階段,身為評審之一的人氣部落客「貴婦奈奈」,呼籲格友們把握機會踴躍參與這項公益活動。只要透過想像與感受,將對陽光娃...
11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醫師節,為了向維護民眾健康,不辭辛勞的醫師們,表達敬意和謝意,衛生署苗栗醫院特別舉辦「苗醫奥斯卡金醫獎」頒獎典禮;於門診大廳佈置星光大道,讓獲獎醫師分別通過紅地氈上台領獎而備感尊榮;會中還同時為本月生日的醫師切蛋糕慶生;此外,配合宣導減碳愛地球政策,現場除摸彩贈送腳踏車外,並由復健科主任傳授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希望大家都能正確騎腳踏車,不僅增進個人健康,也...
「呼吸」是最不需要動腦筋的運動,但是什麼是「正確」的呼吸方式?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答案非常令人訝異,原來「嬰幼兒」的呼吸方式,才是最好、最自然、最正確的,但隨著年紀增長,反而忘記我們的本能:「如何呼吸」。台灣瑜珈提斯協會創會會長唐幼馨表示,多數人在呼吸的時候,容易落入一個陷阱,不經思考吸、吐氣,往往是屬於呼吸不完全的「淺層呼吸」;然而,要達到完整的氣體交換,應該要進行所謂的「深層呼吸」。淺層...
現代人吃素,已經不像從前一樣,單純為了宗教的理由,而更多的因素是為了獲得身體的健康。國人的素食花樣比較多,有純素、奶素、蛋奶素、禪食、部分素食等。根據研究指出,人類的消化系統和牛馬羊一樣,比較適合素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韓丁頓博士所做的人體腸道解剖分析報告中顯示,人類不適合肉食,而適宜素食。因為肉食性動物的小腸短,大腸直而平滑;素食動物的小腸長,大腸也長。而人類的腸子約是自己身高的10~11倍...
每年11月14日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配合2008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兒童與青少年的糖尿病(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於97年11月15日(星期六)下午2時假臺北市立動物園共同辦理「2008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加強宣導正確預防”兒童與青少年”糖尿病的保健觀念,提升市民認識糖尿病及其高危險群自我照顧...
月經不調也是另一個育齡期婦女常見的問題。西醫認為月經不調屬於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為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失常導致,全身及內外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常表現為月經週期紊亂、經血過多、經期延長等特徵。其發病與機體內、外多因素有關,如精神刺激、環境改變、營養不良、代謝紊亂等。奇美醫院中醫部 - 莊智翔醫師指出,一般有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和排卵性月經失調之別,本病中醫稱為「崩漏」、「月經過多」、「月...
為響應每年11月的人口政策宣導月,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配合內政部97年人口政策宣導重點:「親親寶貝,無限希望」、「關心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及「展臂迎接新移民,建設多元新社會」,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及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30餘場宣導活動,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加。人口是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其組成數量、素質及分布,攸關國家民族興衰、經濟之榮枯,觀察一個國家人口的數量、素質、結構及分佈...
您吃對了嗎?現代人的飲食有許許多多的迷思,各式佳餚食譜、營養食品處方等,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常言道:「病從口入。」「吃什麼東西,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奇美醫院營養科 - 李春松主任表示,早期台灣人多死於傳染疾病,而威脅現代人的隱形殺手是慢性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分析兩者的差異,台灣人以前的飲食習慣不錯,只不過是衛生條件差。而現代台灣人的慢性病又可稱為「生活習慣病」,這些病在五十年前的台灣...
國內美容整形的風氣愈來愈盛,不少影視名人甚至不忌諱公開其整形經驗,有人更是一整再整,全身上下幾乎都動過刀;愛美是人的天性,為美整形無可厚非,但若過度、重複接受整形手術,就可能罹患了「身體畸形性疾患(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心理衛生科-張傑文醫師表示,這種疾病的患者強烈認為,自己身上有一處或多處器官長得不好看,經常花許多時間在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