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頻卡關!「每天少吃VS間歇性斷食」哪個瘦更快?醫解析真相是⋯

減重頻卡關!「每天少吃VS間歇性斷食」哪個瘦更快?醫解析真相是⋯

2025/7/16
每日少吃和「4:3間歇性斷食」兩種減肥方式,哪個瘦得更快? 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研究直接比較兩者的效果,但皆可能更適合不同族群,如何判斷自己適合哪一種?《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揭密間歇性斷食相關研究結果,並建議根據個人情況和健康狀況,選擇適合的減肥方法。

最新研究,4:3間歇性斷食減重效果大勝熱量限制法?這項研究於2025年4月,刊登在權威性的《內科學年鑑》雜誌。4:3間歇性斷食組(以下簡稱IMF組),每週有3個不連續的日子將熱量攝取減少80%,其餘4天則自由攝取。

4:3間歇性斷食減重研究效果

每日熱量限制組(以下簡稱DCR組) 被要求將每日熱量攝取量減少34%。兩組都接受了高強度的綜合行為減肥計劃,其中包括基於小組的行為支持、以及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每週300分鐘的建議。

總共有165名隨機分配的參與者,平均年齡42歲,平均體重約97.4公斤,實驗共進行12個月。結果顯示:

  • IMF組:平均減重 7.7 公斤,約 7.6%
  • DCR組:平均減重 4.8 公斤,約 5.0%
  • 兩組平均差異 2.89 公斤(P = 0.040)

以身體組成來看:

  • MF組:脂肪少6.0公斤,肌肉量少1.8公斤
  • DCR組:脂肪少3.9公斤,肌肉量少0.6公斤 

3種減重結果關係因子

既然兩組攝取的總熱量相同,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減重結果。研究者針對這個差異提出了幾種可能的解釋: 

1. 更高的飲食依從性
研究者認為,IMF組對飲食計畫的依從性更高。客觀測量的結果顯示,IMF組在研究前半年實際的熱量限制百分比約14.25%,DCR組約10.2%。以一整年來看,IMF組的熱量限制為9.75%,DCR組只有5.64%。

研究者推測,間歇性斷食的模式可能因為其簡便性以及週期性的能量限制,減輕了與每日熱量限制相關的持續飢餓感,進而更容易長期維持。

2. 評估4:3間歇性斷食模式的特性
研究者指出,與過去研究中評估的其他間歇性斷食模式(例如 5:2 間歇性斷食和隔日斷食)相比,4:3間歇性斷食每週有3天的禁食日,可能足以產生比5:2更大的減重效果。

同時,4:3間歇性斷食的彈性(參與者可以自行選擇每週三天不連續的禁食日)可能比隔日斷食更易於堅持,後者在禁食日和非禁食日之間的能量攝入差異較大,且先前研究顯示隔日斷食的參與者更容易放棄。本研究的飲食日記數據顯示,IMF組確實遵守了明顯的禁食日和非禁食日。

3. 對暴飲暴食行為的影響
研究發現,IMF組在暴飲暴食量表上的得分改善程度大於每日熱量限制組。雖然參與者中不包含患有暴飲暴食症的人,但這項發現暗示4:3間歇性斷食可能對管理暴飲暴食行為有潛在益處,進而影響減重效果。

斷食期間易出現這些症狀勿勉強

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醫師表示,這篇研究顯示同樣控制熱量,但4:3間歇性斷食的減重效果,勝過每日熱量限制法。不過,探究其原理,並不是間歇性斷食違背了熱量平衡的原理,而是間歇性斷食提供了一個「更容易達成熱量赤字」的方法。

假如你每天限制熱量,減重卻頻頻卡關,嘗試間歇性斷食也許會是一個突破的方法。但如果你無法耐餓,在斷食期間會出現情緒不穩、身體不適,那真的也不勉強自己這樣做。

延伸閱讀:
減重168斷食太難? 研究「改這時間內進食」飢餓感變低,還能提振精神
「5大減脂地雷」一堆人狂踩!不吃澱粉秒中 1吃法還會胖到內臟

(本文獲常春月刊授權轉載,原文為:「每日少吃VS4:3間歇性斷食」誰瘦得快?答案揭曉 醫示警這些人執行要注意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常春月刊》自1983年創刊,不忘初衷,與時並進,緊扣趨勢議題,把艱澀的健康醫學知識,轉化成日常淺而易懂的訊息,創造多元且權威嚴謹的內容,不道聽途說,提供最正確的觀念,成為你信賴的家庭醫師。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