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提升,避孕成為不同人生階段的重要課題,了解月經週期有助於掌握自然避孕時機。常見避孕方法包括事前與事後口服避孕藥,以及保險套、子宮內避孕器、陰道環等多元選擇,應依個人需求與專業建議選擇適合方式。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產品,正確避孕是自我保護與負責任生活的展現。
俗話說:「婆媳過招千百回。」這句話形容了婆媳之間的摩擦與衝突。然而,由於每個人的個性、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都不同,因而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衝突,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婆媳問題?又該如何有效應對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婆媳問題的應對方法,幫助婆媳關係更和諧,也讓家庭生活更加幸福。
每年11月11日被稱為「光棍節」或「單身節」,這個日子雖帶有一絲幽默自嘲的意味,但也反映出台灣社會對單身存在的刻板印象與壓力。有人可能會在這天特別感到孤單、失落,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不夠好」,醫師提醒,可能造成孤獨感、自我價值感低落與社交焦慮等,可用4招尋求心理支持。
近期國內爆發豬瘟疫情,因實施禁宰禁運令,導致豬肉供應量下滑,引發民眾關注飲食上蛋白質來源。營養師表示,這反而是重新檢視飲食習慣的好契機。營養攝取不應僅依賴單一食物,只要適度調整飲食結構、選擇多元蛋白質來源,不僅能維持身體所需營養,也能讓飲食更均衡、更健康。
不少人喜歡到吃到飽餐廳大快朵頤,一次品嚐肉類、海鮮、飲品及甜點等各式美食。食藥署公布「2025年吃到飽餐廳稽查專案」執行成果,發現10家不合格業者,超過半數與腸桿菌超標有關,幾乎都是飲料出問題,業者所在地衛生單位已祭出新台幣3~4萬元罰鍰。
43歲的李先生是一位長跑愛好者,近期飽受右膝疼痛與足底麻木困擾,接受西醫確診為「跑者膝」,但治療後仍未改善。隨後前往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就診,透過針灸治療進行調理後,症狀逐漸緩解,最終成功恢復運動能力。醫師指出,跑者膝是長跑族群常見的運動傷害,若能透過適當熱身、放鬆與多元訓練,可有效預防發生。
根莖類蔬菜常被視為餐桌上的配角,包括紅蘿蔔、馬鈴薯、地瓜、蓮藕、山藥、牛蒡等地下根莖,不僅儲存植物所需的養分,也是人體重要的營養來源,更是均衡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林雅雯分享根莖類蔬菜營養成分以及根莖類蔬菜升糖指數。
隨著晚婚與少子化成為社會常態,不孕症逐漸從少數人的議題,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現實難題。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副院長沈孟勳醫師指出,台灣約每6對夫妻就有1對面臨不孕問題,臨床觀察近幾年因現代人生活習性、環境賀爾蒙等原因,年輕族群女性卵巢早衰的案例也逐漸增加。沈孟勳醫師坦言,不孕不是不能懷孕,然而當時間成為了精卵子品質與數量的關鍵,加上生活習慣、外界環境也是生育的影響因子,備孕夫妻若一年規律行房但始終未懷孕即...
每天洗一家大小的衣服,包括晾曬、摺疊、收納,對主婦來說是一大負擔,《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育有3個孩子的日本收納整理顧問高岡麻里惠分享,過去也曾為此困擾不已。但她著手進行一連串的分類規則後,不僅每天的洗衣時間大幅縮短,也讓孩子們能自然地參與整理,省去不少心力。
鼻塞、打噴嚏或鼻水流不停,到底是過敏還是鼻竇炎?要如何區分這兩種疾病?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可以根治嗎?平時又該如何做好保養及預防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介紹2種疾病的相似及相異症狀,以及背後真正的病因,並提供「預防塵蟎過敏10招」,讓鼻子恢復順暢。
53歲詹女士已經停經三年,但近半年突然出現棕色分泌物與滴狀出血,原以為是更年期自然現象,後因出血增加就醫,確診為早期子宮頸鱗狀細胞癌。醫師提醒,早期子宮頸癌無明顯症狀,異常出血、分泌物或下腹疼痛都可能是警訊,更呼籲女性應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與接種HPV疫苗,建立防癌雙防線。
楊小姐因輸尿管狹窄,導致容易反覆產生尿路結石。每當發生時,引起的疼痛相當難熬,尤其「輸尿管結石」絞痛感常難以承受,疼痛的部位會從後腰沿著輸尿管一路蔓延到腹部。台北醫院泌尿科醫師林威佑說明,尿路結石若造成輸尿管嚴重阻塞,不僅會導致腎水腫、腎功能受損,甚至可能引發感染等併發症。
隨著天氣轉涼,流感疫情進入高峰期,各地也陸續展開流感疫苗接種計畫。2025年度公費流感及COVID-19疫苗,1日進入第2階段施打。疾管署長羅一鈞指出,2025年流感疫苗首月已打431萬劑,創下首階段接種量新高,且流感疫情可能在12月中下旬捲土重來,呼籲早點打疫苗可以早點把保護力建立好,以抵抗疫情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