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抽筋怎麼辦?為什麼會抽筋?預防抽筋吃鹽巴有用嗎?事實上,抽筋是因為肌肉疲勞、電解質失衡所引起,當體內的水分不足,會影響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抽筋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答抽筋相關的小知識,並教民眾1招自製運動電解質水,可有效預防抽筋。
由於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增加手術難度。幸運的是,近年來免疫合併化療的發展,使晚期患者的存活率提高。醫師表示,一名68歲婆婆確診胃癌末期,幾乎吃不下飯,體弱到需坐輪椅,腫瘤已轉移至頸部並造成腫脹,還有肝轉移。經過3至4次免疫合併化療後,頸部腫瘤消退,食慾恢復,病情和生活品質顯著改善。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消化系中心主任吳宜珍醫師表示,雖然近年來國人對胃病的敏感度...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Trump)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求「全球藥價最惠國政策」,藥商依照政府指示,調降美國銷售的藥價,降幅預估達30至80%。對此,醫界人士擔憂台灣恐面臨「3大風險」,包含藥價被動調整壓力、新藥不進口台灣及健保談判壓力更嚴峻,呼籲健保制度須強化緩衝能力。
長期口臭難以忍受?有可能是因腸胃道疾病影響的消化不良所造成!肝膽腸胃科醫師表示,舌苔變厚且常有口臭,可能是「幽門桿菌」在作怪,需要用抗生素治療,但絕對要持續服用,不可斷斷續續,以免產生抗藥性難治療。
邊境再開放!自9月12日起,恢復實施美、加、紐、澳、歐洲及邦交國國民入境免簽待遇,但居家檢疫仍維持「3+4」。
每年9、10月大嗑文旦柚子是台灣過中秋節的時令風景,但是好日子診所院長黃煜晏提醒「聽說吃藥配柚子會中毒」是真的!他列出會與柚子或葡萄柚產生交互作用的6大類藥物,提醒若有服用降血脂、降血壓、抗心律不整、鎮靜安眠、免疫抑制劑和抗癲癇等藥物的民眾,必須特別留意藥物交互作用。
「嗡~嗡~嗡」這熟悉又惹人厭的聲音,加上手、腳、臉上的「紅豆冰」,是不少民眾出外踏青時最不喜歡的紀念品!尤其遇到悶熱潮濕、氣溫節節升高時,更容易遇上蚊子大軍的襲擊,此時,民眾多會使用防蚊液來預防蚊蟲叮咬。食藥署提醒,在選購防蚊液時,要認明政府機關核准之許可證號,並注意適用範圍及使用方法,才能兼顧防蚊效果與使用安全。
80歲的黃太太有長年運動習慣,原本身體健朗,但近年來變得容易疲倦、經常暈眩到站不起身、常常皮膚泛紅過敏,以為是身體老化現象。直到4年前抽血檢查時發現血紅素、血小板、白血球、紅血球容積比等,各種數據都異常高,經轉診後才確診罹患骨髓增生性腫瘤所導致「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每天上班都好忙,不少上班族就算有心運動,通常只能利用假日休假時好好動一動,但是過去有許多研究都指出,「每天運動最好,只有假日才運動,反而要當心活動力不足容易受傷」;但是最新研究證實,假日才運動的人,只要運動量足夠,長期下來降低早死風險和天天運動者相當。
俗話說「秋天到南瓜俏」,南瓜在台灣又俗稱「金瓜」,米其林餐盤推薦的知名台菜餐廳菜單上,就少不了「金瓜米粉」。大眾印象可能多數來自萬聖節的「南瓜燈」,但其實南瓜造型千變萬化,對身體更是好處多多,《優活健康網》整理了南瓜的營養價值、常見種類與適合料理,還有實用的挑選及保存方法,提供讀者作為參考。
常出現不明暈眩、疲倦、夜間盜汗、發燒等症狀,且健檢時發現抽血數據有異常,就要當心可能罹患「骨髓增生性腫瘤」,若不妥善治療,可能導致急性血癌,使原本能維持正常生活的壽命忽然劇減!但卻有三分之二的患者,直到出現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後,才確診罹病。
「各式各樣的壓力,讓肌肉緊繃、心情焦慮,一直不知道如何放鬆。」、「經常感到心慌、頭暈、胃痛、拉肚子,找不出病因,也難以改善。」、「該睡覺了,煩惱的事卻像關不掉的連續劇,一直在腦中上演。」、「好不容易睡著了,卻又不斷做夢、沒幾個小時就醒來。」、「一直吃安眠藥,真擔心會越吃越重、產生副作用。」你也有以上失眠困擾嗎?
60歲陳小姐近年為腰酸背痛所苦,忍無可忍到診所求醫,醫師在超音波檢查時,懷疑腎臟積水而安排轉診。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董聖雍判斷臨床表現,並非典型輸尿管結石造成的腎臟積水,安排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並非腎水腫,而是腎臟中央長出一顆大水泡,壓迫到腎盂,影響排尿功能,甚至還導致長出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