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行動守護民眾腎臟健康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攜手扶輪社走入偏鄉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後簡稱腎基會)與國際扶輪3521地區合作推動「腎臟病防治篩檢計畫」已邁入第十年,日前於苗栗縣後龍鎮舉辦篩檢與衛教活動,秉持「把服務帶進偏鄉」的共同信念,讓健康照護深入臺灣的每個角落。活動以預防篩檢結合衛教講座的形式進行,幫助社區民眾早期發現慢性病,同時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遞健康知識,讓民眾在日常中實踐自我管理。
在苗栗縣政府的支持以及議會、衛生局、後龍鎮公所、後龍衛生所、里長及水尾社區發展協會的共同協助下,活動得以接軌在地需求,讓服務更貼近民眾生活,發揮跨界合作的推廣力量。
.jpg)
圖/篩檢活動分成多道關卡,參與篩檢的民眾依序排隊等候,逐一完成檢查項目。
慢性腎臟病沒有痛感,但不能沒有警覺
慢性腎臟病沒有痛感,原因在於腎臟沒有痛覺神經,當出現疲倦、水腫、泡泡尿等情形時,往往被誤以為是壓力大、睡眠不足或年紀使然,容易導致延誤治療。
事實上,從40歲開始,腎功能便會隨年齡自然下降,加上現代人壽命延長,糖尿病與高血壓等慢性病對腎臟的傷害更為普遍,因此提早篩檢、積極控制慢性病,是守護腎臟健康的重要關鍵。
.jpg)
圖/民眾透過抽血、驗尿檢驗即可了解目前腎功能狀況。
把預防當作最好的醫療
國際扶輪3521地區總監林振邦表示,今年扶輪的年度精神是「團結行善、實踐服務」。他認為,關心與照顧身邊的人,是最重要的事。希望透過篩檢,讓每個人都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照顧自己。
國際扶輪3521地區腎病防治推廣委員自成立以來,便持續投入腎臟病防治工作,今年主委謝再盛表示,感謝林志豪助理總監多來年的並肩合作,為推廣腎臟病預防篩檢不遺餘力。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保健科廖秀慧科長特別肯定本次篩檢活動的重要性,並表示:「要把預防當作最好的醫療。」她提醒民眾,今年成人健檢年齡已下修至30歲,呼籲大家多利用政府提供的健檢資源,及早發現慢性病、及早預防。
.jpg)
圖/從左至右為國際扶輪3521地區前總監簡承盈、苗栗縣政府衛生局保健科科長廖秀慧、國際扶輪3521地區總監林振邦、腎病防治推廣委員會主委謝再盛、第七分區助理總監蔡清泉以及腎基會營運長吳苡璉合影,共同響應本次公益活動。
從控制血糖開始,預防糖尿病腎病變
活動中,腎基會執行長林裕峯以「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腎病變」做為衛教講題。他指出,糖尿病是國人透析的主因之一,但仍有許多人不了解「糖尿病控制不良會傷腎」的事實。講座釐清觀念,並提供「怎麼吃、怎麼動、怎麼用藥」等實用建議,民眾紛紛拍照記錄,留下改善健康的小撇步。
圖/腎基會執行長林裕峯以「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腎病變」做為衛教講題,釐清民眾觀念,並提供實用建議。
腎基會營運長吳苡璉也分享:「用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養出陪你到老的腎臟」。她以「胖唐老鴨熱 心要痛死焉」口訣,帶出腎臟病的十大高危險族群,提醒大家從日常生活開始關心自己的健康。她也呼籲務農的居民長時間在艷陽下工作時,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或中暑對腎臟造成負擔。
.jpg)
圖/腎基會營運長吳苡璉分享腎臟病的十大高危險族群以及健康生活習慣對腎臟保護的重要性。
健康是每個人都必須關心的事,每天的飲食與生活選擇,會轉化成身體的模樣,也決定腎臟能陪伴我們多久。吃得對、動起來、好好照顧自己,就是給未來的自己最好的禮物。
持續串聯各界力量,讓服務不間斷
腎基會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社區腎臟病篩檢衛教服務,讓早篩早治的預防觀念踏實落地。此次活動由國際扶輪3521地區中山扶輪社、陽光扶輪社、仰德扶輪社、芝山扶輪社、中安扶輪社、首都扶輪社、永都扶輪社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共同主辦,並感謝多個協辦單位支持,包括國際扶輪3521地區北區扶輪社、華山扶輪社、陽星扶輪社、中原扶輪社、新都扶輪社、中美扶輪社、瑞昇扶輪社、欣陽扶輪社以及水尾社區發展協會,促使活動順利進行。
.jpg)
圖/國際扶輪3521地區總監林振邦表示,希望透過篩檢,讓每個人都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早照顧自己。
同時特別感謝個人贊助的支持,包括五分區助理總監 AG Jacky、七分區助理總監 AG Peter、五分區 VAG Mason、永都社 P.P Edwin、永都社 P.P Jenny,讓公益行動更完整、更有溫度。
.jpg)
圖/國際扶輪3521地區腎病防治推廣委員主委謝再盛上台致詞,呼籲民眾注意自身健康變化。

圖/腎基會與志工夥伴多年投入社區篩檢,以實際行動守護民眾的腎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