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媽媽有沒有這種經驗,剛生完第1胎沒多久又立刻懷第2胎?假如身邊有神隊友,那麼生第2胎絕對不成問題!近日一名女網友在爆料公社分享,剛生完1胎還在坐月子時,婆婆來訪,許久未見,原來婆婆是想跟她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生1胎VS第2胎」差在哪?
你知道廚房和浴室裡的水龍頭和蓮蓬頭,其實比馬桶還髒嗎?出水口長期積聚水垢、黴菌,不僅影響水壓,還可能讓髒水直接接觸皮膚!《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民眾居家打掃時,學會善用小蘇打、檸檬酸或醋水清潔,可以輕鬆清除水管內部的黏液,讓水龍頭與排水管煥然一新。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後簡稱腎基會)與國際扶輪3521地區合作推動「腎臟病防治篩檢計畫」已邁入第十年,日前於苗栗縣後龍鎮舉辦篩檢與衛教活動,秉持「把服務帶進偏鄉」的共同信念,讓健康照護深入臺灣的每個角落。活動以預防篩檢結合衛教講座的形式進行,幫助社區民眾早期發現慢性病,同時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遞健康知識,讓民眾在日常中實踐自我管理。 在苗栗縣政府的支持以及議會、衛生局、後龍鎮公所、後龍衛生所、里長...
台灣人愛喝手搖飲,一天一杯手搖飲都不算太多,而手搖飲的配料也有很多選擇,像是珍珠、芋圓、仙草等,因此也讓人不知不覺中攝取過高的熱量。營養師建議,當選擇熱量較高的配料,用餐要減少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才能讓血糖更穩定。對此,她也分享手搖飲配料的熱量排行,甚至納入近期超夯的「草仔粿」,讓民眾避開發胖地雷。
睡到一半打鼾超大聲,且伴隨暫時停止呼吸,睡了8小時仍感睡不飽,恐怕已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一族!醫師提醒,睡眠呼吸中止所引發的間歇性缺氧,也經常導致慢性發炎體質,若不盡早治療,可能造成大腦退化、甚至癌症等更多共病危機。
3月20日起新冠輕症不用再通報、隔離,但小心病毒還在身邊長新冠纏身!最新調查指出,4成新冠患者自認有長新冠,以體力下滑最明顯;但其中竟有高達6成的長新冠高風險族群,確診後未就醫用藥,恐暴露於器官損害、罹患肺栓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醫呼籲必做「3件事」可避免。
聲帶保健不僅對專業人員非常重要,對一般民眾而言也影響很大。一位醫院護理師1年前因頭部劇烈疼痛,經診斷為頭部腫瘤,想不到開完刀居然聲音全啞,令她痛苦不已。經醫院檢查原來是腫瘤壓迫到神經,造成單側聲帶痲痺。所幸進行「聲帶玻尿酸注射」治療後,聲音質量和清晰度都明顯改善許多,也讓她生命又充滿希望。
上了年紀的人,每當自身感到腰痠背痛時,會懷疑是否是骨質疏鬆造成的?「這應該只答對了三分之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部主治醫師蕭奕翰解釋,腰酸背痛綜合了肌肉勞損、脊椎穩定與骨質疏密等問題,神經外科門診常有病患因身體痠痛求診,有些患者會認為是神經壓迫造成,其實更有可能是骨質疏鬆。
想解決痔瘡宿疾,手術該怎麼選?醫師表示,常見痔瘡手術有傳統、微創、雷射等3類,依預後程度有不同特色。以往傳統痔瘡切除手術原理是將痔瘡「挖除」,不僅疼痛感較強烈,恢復期也較長。目前已有微創切除手術及雷射消融手術可選擇,更提供痔瘡手術「1圖表」比較。
51歲的王太太在年輕時得過「風濕熱」,雖然已經好了,但是卻時常感到胸悶、心悸、喘不過氣、疲倦,經過大醫院心臟科檢查後,發現是後遺症,有心臟瓣膜發炎、鈣化情形。雖陸續做過心導管氣球擴張術、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但心臟功能持續變差,只能用藥來控制心臟衰竭的情形。
日前,西班牙一名25歲男性,因為突然發燒、畏寒、頭痛至醫院求診,經開立症狀治療用藥、頭芽孢素抗生素後離院。3天後,該患者因持續高燒至39度合倂微喘,經急診胸部X光顯示雙側肺部浸潤,抽血發現白血球上升,合併肝指數異常而收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會診感染科,病史詢問得知10天前有至蘭嶼活動,通報疾管局後報告診斷為「恙蟲病」。
現代人飲食高鹽高糖又油膩,其實,當飲食攝取的脂肪多過人體所能應付時,肝臟便會漸漸積聚脂肪組織。;如果肝臟內的脂肪佔肝臟5%以上,就會形成「脂肪肝」。如果肝臟持續受損,可能就會留下永久的損傷,最後導致肝硬化。對此,醫師建議民眾,平常維持健康的飲食、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就有機會可以逆轉脂肪肝。
常聽到孕產婦飲食建議可多吃遠洋深海魚,可幫助小孩更聰明,但也有報導說深海魚吃太多,怕重金屬汙染,到底哪種說法才對?對此,胃腸肝膽科醫師指出,體型越大、壽命越長、位於食物鏈越頂端的魚,含汞量越多,孕婦及小孩應多吃低汞的魚,該如何選擇?以下提供3大正確「吃魚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