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職場女性往往需要面對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進而出現疲勞、睡眠、肥胖、便秘、脹氣、消化不良、膚質變差、腰酸背痛等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中醫師張若偉分享「職場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及藥材調理,做好健康管理就能對整體有所幫助。
長期照顧的旅程很漫長,若能看清楚照顧的全貌、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可以減少迷惘的感受,且不僅是在學習如何照顧別人,同時也在學習如何照顧自己。《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整理長照路上的挑戰4階段,無論是尋求親友幫助或利用長照服務,都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幫助自己長久的走下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適逢3月婦女節,國民健康署提醒女性朋友,預防婦女癌症要從日常生活做起。根據2018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新診斷乳癌個案為1萬4217人,約每37分鐘有1名婦女罹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國民健康署補助45歲以上、未滿70歲婦女,以及40歲以上、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因應少子化問題,國健署日前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召開專家會議,決議將產檢補助次數從現行10次提高至14次,超音波檢查從一次調高三次 ,並新增一次貧血檢查,以及一次懷孕中期妊娠糖尿病篩檢,預計最快明年可以實行。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檢的部分沒有包含在此次調整內容當中,相關的檢查補助仍由各地衛生局訂定。胎兒先天性異常 唐氏症最常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醫師陳敬軒表示,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耳朵也會發霉!一名65歲陳姓男子覺得耳朵劇癢無比,至耳鼻喉科就診,醫師安排內視鏡檢查後發現內耳道孳生黴菌,耳膜和內耳道上長滿一顆顆黑白小點,再清理耳道內的分泌物與真菌團塊,並使用藥物治療後,症狀慢慢好轉。陳男的妻子聽到醫師診斷後,跟醫師抱怨陳男有香港腳,還經常抓完腳後就掏耳朵,懷疑是香港腳的黴菌傳染到耳朵,陳男則委曲表示都有購買醫療用棉花棒掏耳朵。在菇寮工作 疑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發生腸胃炎,最焦慮者無非是父母了,這時應該怎麼照護?食藥署邀請小兒科醫師陳俊仁為民眾說明。陳俊仁醫師指出,當嬰幼兒得到腸胃炎時,腸道中代謝乳糖的酵素(乳糖酶)可能被破壞,所以會出現暫時性乳糖不耐症,情況甚至會維持數周。因此在急性期時,有些醫師會建議將沖泡奶粉稀釋以降低乳糖,但養分與電解質也會被稀釋掉,所以不適合長期飲用。兒童腹瀉時不禁食如果持續腹瀉,...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小明是身材高瘦的高中生,平時熱愛籃球運動,日前在打球時突然感到右胸疼痛,但症狀緩解後,就沒有多加理會。直到後來某次打球時右胸突發劇痛,開始喘且呼吸困難,就近送到附近醫院,經診斷為氣胸,才又緊急後送至亞東醫院處理。小兒外科醫師表示,幸好小明有即時就醫,否則可能會引發休克。2年內復發率25% 若二次氣胸復發率上升至60%亞東醫院小兒外科醫師夏肇聰指出,氣胸是因為肺臟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就讀高一的彭同學每月經期長達三周、每天用超過12片夜用加長衛生棉,甚至排出50元硬幣大小的血塊,一年365天都得帶著一整包衛生棉以備不時之需,確診為類血友病。醫師指出,根據全球統計調查,有症狀的類血友病盛行率為千分之一,推估全台約有2萬3000人是類血友病患者,然而註記領有重大傷病卡之病例僅約300人,逾98%患者未被診斷出來。3個判斷標準:經期超過1周、每2小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中國自本月起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全台發起吃鳳梨挺農民行動!鳳梨有別於其他水果,除了豐富果糖外,還含有蛋白質消化酵素,可以促進飲食中蛋白質的消化,或於烹調時改善肉類口感,有機酸也可以帶出食物中特殊風味,平衡鹹膩口感,不單單當水果食用,也很適合做料理或加工產品。富含維生素B1助身體代謝 也有清除亞硝酸鹽功能樂生療養院營養師蔡雅禎表示,鳳梨酵素有助消化,膳食纖維可幫助腸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3歲的程先生剛與妻子離婚,起初情緒低落、食欲差、失眠症狀,兩周後突然出現180度大轉變,情緒高昂有自信,開始瘋狂購物刷爆信用卡,甚至精神奕奕連續五天都不用睡覺,就醫確診為雙相情緒障礙的躁症。親友有這兩類症狀應協助就醫衛福部臺北醫院精神科王志嘉醫師表示,躁鬱症分為躁期及鬱期,躁症發作時,是在清楚的一段時間內,異常且持續的具有高昂、開闊或易怒的心情,同時伴隨有下列相關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天是38婦女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陳璐敏提醒女性朋友寵愛自己,一定要重視自己的健康,月經不規則或不正常子宮出血儘速就醫。一名20歲左右的大學生,長期經期混亂不規則,家人和病患都不以為意,認為「這麼年輕不會有嚴重的婦科疾病」,甚至病患的親戚也是醫師,也認為應該調經吃藥就可以改善,沒想到,調經調了一年還是沒有任何改善。別自恃「這麼年輕不會有嚴重婦科疾病」...